一個居委會的形象,既反映其工作人員素質及工作的狀況,又是該居委會開展活動的前提條件。形象好,說明工作人員素養高,工作業績多,得到居民群眾的好評。這樣的居委會開展工作活動,居民群眾就積極支持。因此,每一位居委會幹部都應以實際行動維護本居委會的良好形象。
什麼是組織形象。
假定有人去一個居委會辦事,在這個居委會大門的旁邊架著一塊不太大的破舊黑板,上麵寫的是一篇宣傳稿;宣傳稿內容空空洞洞,句子又很不通順;還有幾個錯字、別字;粉筆字,歪歪扭扭,了了草草,很不規正,不僅不順眼,而且也難認。去辦事的人會有什麼感想?他會覺得這個居委會的幹部文化低、能力差、總體水平不高,甚至還有其他不良的感覺。這些就涉及到該居委會的形象問題。
一個組織的形象對這個組織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什麼是形象和組織形象呢?
所謂形象,就是能夠引起人們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狀或姿態。它是客觀存在的,可通過人的感受表現出來、描述出來。因此,形象是客觀形狀和主觀感受的統一。
組織形象,是組織的總體特征和實際表現在社會公眾中的反映(或投影),即組織在社會公眾中獲得的總體印象和評價。一個組織的社會形象體現了它的社會關係狀態和社會輿論狀態的總和。
上述對組織形象的描述,包含了公眾對一個組織的認知、情感和意向。公眾認知,指群眾對該組織的知覺、理解、看法、評價。認知雖然是第一步,但已意味著把信息傳人了群眾的大腦,對該組織的認知不僅包括對其客觀狀態的了解,也包括對其的評價。這是一個從不知到認知的飛躍。公眾情感,指群眾對該組織的情感體驗,表現了群眾對其是喜歡還是厭惡、信任還是懷疑、熱情還是冷淡等情感傾向。情感傾向是在認知的基礎上產生的,良好的認知,往往產生良好的情感傾向。公眾意向,指群眾對該組織意欲表現出來的行為。一個組織的群眾的意向對這個組織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群眾對該組織是積極接受,還是消極接受,或是采取某種對立行為,直接關係到這個組織活動的效能,甚至生死存亡。群眾意向是在認知和情感取向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一般情況下,群眾的認知、情感、意向是協調一致的。一個組織的成員對其組織的看法、評價好,就會滿意、喜歡,就願意接受其調遣,服從其指揮,就能積極完成組織交待的各項任務。
組織形象的特征。
(一)客觀性 指組織的形象是以客觀現實為依據的。組織形象是關於該組織狀況、水平的輿論,是群眾對其看法和態度。在一個組織內,人們平等相處、團結友愛、和諧共事,其領導者決策科學、辦事公道、廉潔自律,這個組織業績顯著、興旺發達,就必然產生良好的形象。相反,一個組織的人員勾心鬥角,辦事鬆懈拖拉,其領導人員能力不強,以權謀私,作風不正,辦事不公,這個組織的形象自然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