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經理應會看會計報表(1 / 3)

一天下午,上班鈴已響過20分鍾,一位商業機關的領導幹部還懶洋洋地仰靠在沙發上。辦公室工作人員送來了一份全年總結。這位領導幹部翻開這份總結,當看到本係統全年商品銷售額增加了,勞動效率提高了,資金周轉加快了,利潤率提高了,他即時表露出十分滿意的樣子。但他看到費用率降低了,卻皺起了眉頭,發生了疑問:其他幾項指標有的增加,有的提高,有的加快,為什麼唯獨費用率降低了?他立刻向送總結的人員提出責備性的質問:“你們都說今年各項指標都比去年好,費用率卻降低了,還好什麼!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應說實話嘛!”那位工作人員做了一番仔細的解釋,這位領導才有所明白。

依照這位領導幹部的想法,似乎費用率提高了,這項指標才算好。可見他不懂這項指標的含義。當然,象這樣不懂行的商業領導人員畢竟是極少數,但許多商店經理、供銷社主任辛辛苦苦工作多年,至今還看不懂本企業的資金表和繹營情況表。這應當看做是一個嚴重的缺陷。

經理為什麼要會看會計報表。

要當好經理,就必須對本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和財務成果做到胸中有數、了如指掌。不會看會計報表,就不知道本企業有多少資金?就不知道這些資金是從哪來的,又用到哪些方麵去了,用得合理不合理,是節約,還是浪費?就不知道本企業用了多少“本錢”,做了多少買賣,是盈還是虧?也不知道各項開支是否符合勤儉節約的精神?經理不清楚這些,就無法指揮本企業的全部經濟活動。就達不到以最少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的目的。

我們知道,商店在日常核算中,通過會計憑證和帳薄提供各種經濟活動的資料,這是會計核算的基礎工作。但是日常核算的資料很多,分散記在各種帳戶上,不能集中概括地說明商店經營過程和財務狀況。所以,還必須定期把分散在帳簿中的記錄進行整理、計算、集中,用特定表格全麵總括地反映商店的財務狀況。以充分發揮會計核算的作用。這種特定的表格就是會計報表。

經理通過分析會計報表和進一步的調查研究,第一,可以檢查計劃執行情況和完成程度,為製定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如對會計報表的有關數字進行計算、分析,聯係報告期的市場形勢,從主、客觀因素方麵檢查各項計劃指標完成程度及其原因,提出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第二,可以檢查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如資金管理是否有利於擴大與加速商品流通,滿足市場需要?各項經費開支是否符合規定,有否違反財經紀律的情況?第三,可以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問題,找差距,進一步挖掘企業的潛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商店的會計報表主要有資金表和經營情況表。下麵分別談談如何看這兩種主要會計報表。

怎樣看資金表。

資金表也稱資金平衡表,它是反映商店在一定日期(通常是會計報告期末,如月末,季末或年末)的全部資金來源、資金占用和盈虧繳撥情況的主要報表。它是根據總分類帳戶和有關明細分類帳戶的期末結餘額編製的。通過該表所反映的資料,可以考核商店資金來源和構成是否合理,檢查財務計劃和利潤解繳任務是否完成,以促使商店管好、用好資金,充分發揮資金效能。

資金表的基本部分包括左右兩方,左方反映資金來源,即商店所使用的全部資金是從哪裏來的;右方反映資金占用,即這些資金又用到哪些方麵去了。為了便於了解商店資金來源和資金占用分布的相互關係和檢查財務計劃執行情況,對資金表左方和右方的各個項目,按經濟內容分別進行歸類。

資金表各大項之間的相互關係如下:

1.“自有流動資金”,除一部分用於購買非商品,如物料用品、家具用品等外,大部分應集中用於購買“商品及材科”。“銀行借款。應完全用於購買“商品及材料”。如果“自有流動資金”與“銀行借款”之和小於“商品及材料”與“非商品資金”之和,說明“商品及材料”占用了資金來源方“結算資金”和未繳“本年利潤”;反之,如果前者大於後者,說明“自有流動資金”被用於“結算資金占用”。“商品及材料”與“非商品資金”在財務計劃中規定了定額,所以叫定額流動資產。將定額流動資產的實際數與計劃數相比較,可以了解商店對資金定額的遵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