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有了規矩,才能成方圓(1 / 3)

過去,曾經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說的是:一位老大娘聽說附近商店新進一批快俏貨,她就急忙趕到商店購買,但售貨員卻說沒有。旁邊一位顧客悄悄地告訴老大娘:確實來了,卸車不久,不過,隻有通過“後門”才能買到。這位老大娘聽說從“後門”買,就轉身去問售貨員:“大家都看到這批商品來了,說要走後門才能買到,同誌,你們商店的後門在哪裏?告訴我,好去買。”這時,周圍許多顧客聽了這位老大娘天真的問話,不由地笑了一陣便離去了。

商業企業開“後門”就是不守規矩,這種不正之風,不僅降低了社會主義商業的信譽,而且嚴重影響了黨和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係。

商店必須建立健全規章製度。

多年來,林彪、“四人幫”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煽動無政府主義,誣蔑企業的規章製度是什麼“關、卡,壓”,致使許多企業無章可循,無法可依,管理混亂,服務質量下降。有些商業企業經營作風不正,人們送給他們有四句打油詩;五金公司車子亮,百貨公司穿得棒,食品公司吃得胖,藥材公司壽命長。在羅馬尼亞,類似開“後門”的行為,在他們的“商業法”中,就定為犯罪。對開“後門”的商品出售者,要監禁六個月至三年;而走“後門”的購買者,則構戲違法行為,要罰款500—3,000列伊。

一個普通的中型百貨商店,就有幾百名工作人員,幾十個工種,經營上萬種商品,使用上百萬元的商品資金,還有各種物質技術設備,每天發生萬次以上的商品交易,又與許多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往來關係。對這樣一個龐大的複雜的經濟組織,既要求有嚴格的分工,又要求各個部門、各個環節之間保持協調一致。每一個崗位就象機械傳動鏈條的每一個環節,一個環節若出了毛病,商品就不暢通。因此,企業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遵守各項規章製度,兢兢業業地完成本身所擔負的任務。

在《孟子·離婁上》中有一句名言,即:“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古代,“規”是校正圓形的用具;“矩”是畫直角或方形的用具,就是現在的曲尺。後來,把“規”和“矩”合起來,引申為人們應當遵守的法則、規範。

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都要有“規矩”。一個國家的“規矩”,就是這個國家的憲法、法律;一個政黨的“規矩”,就是這個政黨的綱領、章程。社會主義商業企業的“規矩”,主要是各項合理的規章製度。

經理要想使本企業各項經濟活動井然有序,就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製度。規章製度是引導企業職工從事各項工作的規範,是衡量職工工作質量的尺度,是保證企業業務經營活動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商店的崗位責任製。

零售商業企業的製度很多,主要有:黨委領導下的經理負責製,民主管理製度,各種責任製度,計劃與定額管理製度,進貨、驗收、保管、銷售、盤點等業務製度,服務質量檢查製度,物價管理製度,商品、物資、財產管理製度,勞動管理製度、政治工作製度,業務技術考核製度,獎懲製度,安全保衛製度,經濟核算製度,等等。

在上述規章製度中,責任製是核心。沒有責任製,各項工作任務就難以明確地落實到一定的部門和個人,其它的製度訂得再好也是空的。沒有責任製,商業企業就會出現無人負責的現象,更談不上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