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縣糧食局係統,1973年平均每一個職工完成糨食的流轉量為66.4萬斤,而在1978年,職工比1973年淨增505人,平均每人隻完成糧食流轉量44.3萬斤。在人員增加,工作量相對減少的情況下,卻有不少單位還在喊人少,要求增加職工。上級要求基層單位擴大服務項目,增加供應品種,有些單位就以缺少人員為借口,遲遲不動。這個局係統每年都要招用臨時工一百多人。由於工作無定額,幹活大幫轟,幹多幹少,幹好幹壞,沒有考核依據,先進得不到鼓勵,後進受不到鞭策,致使勞動效率不高。
1979年全麵實行了定額管理。這一年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糧食銷售和保管提高勞動效率20%,糧食裝卸提高工效25~40%。這一年不僅沒有招用臨時工,還抽出110多個勞力,擴大了服務項目。這一年經營成果達到七十年代的最好水平。1979年與上一年比,經營糧食總量增加16%,萬斤經營費用減少15%,虧損減少13.4%。這一年,職工自己動手維修土圓倉、房屋、道路、搬搗、裝卸、晾曬糧食等折合58,900個工,節約開支23萬元。
這一事實充分說明,經理要想把企業辦好,必須實行全麵的定額管理。
實行定額管理的作用。
商業企業在經營商品過程中,必須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所謂定額,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為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根據一定的物質技術條件的要求,在人力、物力、財力的利用和消耗方麵,應當遵守和達到的標準。實行定額管理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科學定額是計劃管理的重要基礎。編製計劃的目的在於順利地實現計劃,完成企業擔負的任務。而實現計劃的先決條件是提高計劃的準確性。為此,企業領導必須心中有“數”,切實加強計劃管理的基礎工作。有了科學的定額,就勾確定計劃指標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就能提高計劃工作的質量,就會使企業的購、銷、存各環節相互銜接,使企業的人、財、物各因素得到緊密的結合,以便推動企業各項經濟活動順利地開展下去。
2.有了科學定額,可以促進職工勞動積極性的發揮。商業企業對下屬的各營業部(組)按定額確定人員、資金、工具設備、費用開支和商品購、銷、存指標,就會推動職工自覺地遵守勞動紀律,加強工作責任心,並動腦筋想辦法去努力完成定額指標,就會鼓勵職工學文化、學技術、學業務,提高工作能力和勞動效率。同時,有了科學的定額,也有助於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促進企業完成和超額完成各項計劃任務。
3.科學定額是實行經濟核算的依據。如果沒有科學的定額,或有定額而不全不準,就不可能把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的效果,準確地加以預測,並控製於事前,也不可能正確地檢查於事後。因此,要加強經濟核算,必須通過實際消耗與成果同定額相比較,才能算出經營效果的大小,是節約,還是浪費;收益大還是小,還有哪些可以進一步挖掘的潛力,從而推動企業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果。
4.科學的定額是核算職工勞動成果,進行考查評比、確定工資獎勵的重要依據。在評定職工的工資等級和決定是否升級時,勞動定額及其它定額完成情況是考核的重要依據和條件。在采用獎勵製度時,完成勞動定額就成為極重要的因素。在采用計件工資的單位和工種,工資與勞動定額的關係就更密切了。職工的工資直接地取決於職工完成勞動定額的程度。因此,實行定額管理對於正確貫徹“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原則,具有重要意義。
商店的定額種類、內容。
1.商品購銷額:根據“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總方針的要求和勤進快銷的原則,參照上期實際購銷額,充分估計計劃期影響購銷額的各種因素變化(如工農業生產,企業經營範圍及品種結構、貨源情況、居民購買力、進貨地點、運輸條件等),確定商品購銷定額,做到既不脫銷,又不積壓。
根據《國營商業日用工業品零售企業管理條例(試行)》規定,商品銷售額,實行一定三年的辦法。在正常情況下,以計劃期前一年的銷售計劃加銷售實績除以二,作為第一年的銷售額。然後根據上級主管公司提供的當地同類型企業前三年銷售實績的平均遞增率,作為本企業第二年、第三年的遞增率,第二年、第三年以前一年的計劃銷售定額作為基數,算出每年的銷售定額,再分季、分月掌握。
2.經營品種:根據本企業的經營範圍,本著既要保證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又要做到豐富多彩;既要擴大花色品種,又要防止盲目經營;既要根據曆史經營情況,又要考慮當前人民生活需要的變化加以確定。要反對重大件商品,輕小件商品;重利潤多的商品,輕利潤少的商品;重快俏貨,輕慢銷貨等不良傾向。
3.流動資金占用率:流動資金占商業企業資金的絕大部分,是管好用好資金的重點。流動資金占用率也就是每百元商品銷售額所占的流動資金額。確定流動資金占用率時,應根據企業的銷售任務、經營商品種類、貨源情況和供應政策,參考曆史資料,加以確定。既要有利於擴大商品沛通,滿足人民需要,又要注意節約資金。企業應不斷改善經營管理,加速資金周轉,用最少的資金做更多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