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如饑似渴地讀著不容易得來的幾張報紙,關於在賓夕法尼亞州新近開發的石油讓許多人一夜致富的消息激蕩著他的想象,吸引著他的壯誌。當時全國的原油產量從1859年不足二千桶飆升到1864年的二百二十萬桶,而且每桶的價格也在十二美元之上,原油經過精煉之後在紐約的售價在每加侖六十五美分。(若是以批發的價格來算,現在每加侖的油價為五美分。)
雖然,他作為商店的雜務工的周薪已從原來的1.5美元上升了不少,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年裏,他的周薪升至五美元。他還是得省吃儉用,除了支持這個家庭之外,他在十六歲之前還是省下了一百美元。
然後,他就獨自勇闖威廉·賓筆下的“理想的黃金國度”了。
對於一個隻有十六歲的少年來說,特別對一個身體素質一般的少年來說,這是一個很冒險的行為。但年輕的阿奇博爾德有著異乎常人的稟賦,他有著無限的自信,有著無盡的勇氣,根本沒有恐懼與疑問滋生的空間。他當時異常興奮,整個人都為之沸騰起來了。當年那種激勵他祖父進入荒涼遼闊的西部的俄亥俄州的勇氣遺傳到了這位孫子身上了。在他身上還有一種最優秀品質的種子在生長:那就是他對一種新形勢的迅速的把握能力,然後順應時勢。
由於石油帶來的繁榮,泰特斯維爾成為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座大城市。阿奇博爾德是在1864年六月到達泰特斯維爾的,他準備著應對與石油行業相關的而一切難題。
他成功地在當時規模最大與最富盛名的威廉·H.艾伯特石油公司找到了一份普通的職員工作。
三年之後,在他還沒到十九歲之前,他就被允許成為這家公司的高級合夥人。
原因何在?他沒有什麼“貴人”的幫助,因為他在來到這裏的時候,朋友都沒一個;他也沒有什麼錢,因為他來到這裏也沒什麼錢,他的一千美元的積攢用於幫自己的母親在塞勒姆地區買了房子以及資助自己的妹妹上大學用了。他的年紀也沒多大,因為他看起來還沒有十九歲呢。
阿奇博爾德在石油行業的影響力可以堪比鋼鐵領域的查爾斯·M.施瓦布、鐵路業的詹姆斯·J.希爾、黃銅行業的查爾斯·F.布魯克、銀行業的弗蘭克·A.範德利普、電話行業的西奧多·N.韋爾、電力行業的托馬斯·A.愛迪生。總是,他的成就可以與那些極為成功的人物相媲美。他們這些人都是放下自己的自大,步入人生的競技場,日夜不倦地努力工作,研究自己所屬的領域,然後精通這一領域,直到完全領悟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對這一行業的所有方麵都熟稔於心為止。這有這樣,他們才能不斷地提升工作的方法,創造更多的機會。
當時阿奇博爾德作為辦公室助理,他並沒有滿足於整天可以坐在辦公室,做些數據方麵的工作,不需讓衣領與領帶弄髒。他艱難地走在滲油的油田,穿過深到大腿的淤泥。他在現場學習如何打油井,如何鑽原油,如何將石油精煉等技術。他還特意學習了原油的交通運輸問題。那時,還沒有油管這玩意,打出的石油隻能用桶裝來運輸,搬上火車然後再用汽船運送到紐約這些大城市及其他地方。年輕的阿奇博爾德還進一步學習如何對石油進行分析的一係列“指標”,並且還成為這一重要領域的專家。他還迅速學會了如何銷售方麵的知識。
威廉·H.艾伯特知道這個小夥子的一係列行動,因此,他讓這個小夥子十九歲的時候成為高級合夥人。
一年後,公司的另一位高級合夥人H·B.波特對位於泰特斯維爾的精煉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公司的業務不斷拓展,因此決定在紐約的設立一個辦事機構。
雖然那時還隻有二十歲,阿奇博爾德還是被委以這個重要的任務。在繁華的大都市設立辦事處,他不僅要處理自己公司的石油業務,還要處理其他公司的一些產品業務。他在這裏建立起了廣泛的商業人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