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繼續摸索
當時,我仍處於摸索階段,既無法對那個夢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也無法全然了解我的研究目的何在。隻能去體會這個夢的意義,在我能夠寫出《Answer to Job》這本書之前,我仍必須去克服我內心最大的抗拒。
《Answer to Job》的感觸乃是來自於《Aion》這本書。在《Aion》裏,研究的主要是基督教心理學問題,而約伯本身正是基督教的預表。兩者之間的連結即在於受難的觀念,基督是上帝受難的仆人,約伯也是一樣。就基督而言,其苦難乃是因為世人的罪,而基督徒所受之苦難是一個普遍的答案。這使我們無法避免一個問題:是誰必須為這些罪負責?
在《Aion》一書中,我會提到神聖的上帝所具有的正麵及負麵的形象。也提到“上帝的震怒”,即聖經裏十誡當中“fear to God”以及另一條誡命“別叫我們遇見試探”,在約伯記中,上帝的殘酷及仁慈的形象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約伯曾經期待上帝能成為他的倚靠來對抗上帝所給他的苦難。在這當中,我們目睹了上帝的矛盾形象。這些便構成了《Answer to Job》。當然,也有許多外在因素促使我完成這本書。來自社會大眾以及病人本身的許多問題,使我認為自己必須更清楚地將現代人所麵臨的宗教困擾以更清晰的麵貌呈現出來。曾經一再猶豫,因為了解到自己可能引起的喧然風波。然而在一切困難裏,仍選擇麵對這些問題,而且發現自己非得由其中尋得一個解答不可。於是我以一種情感經驗的形式來解答,這也是整個問題向我呈現的方式。刻意選擇這種形式,這是為了避免造成一種印象,即好像是在宣稱什麼永恒的真理似的。這本《Answer to joh》純粹隻是我個人的理解感受,而我,希望並且期待能在讀者群中引起一些思考。我無意發表任何形而上學的大道理,然而神學家們卻以這一點來攻擊我。因為他們太慣於處理所謂的永恒的真理。當一個物理學家解釋某個原子結構,並為之構畫模型時,他也不一定是為了刻意表現某種真理。然而,神學家們並不了解自然科學,特別是心理思考。因此,有關分析心理學的資料以及它的主要事實,都包含了各種經常以一致形式出現的陳述內容裏。
有關約伯的一切問題都似乎在我的一個夢裏預演過,記得在夢的開始,我去拜訪過世已久的父親。他住在一個不知名的鄉間。我看見一幢十八世紀風格的房子,這幢房子擁有許多房間及庫房,並且發現它原本是一處溫泉勝地的客棧,而且看起來似乎有不少名流雅士皇室貴族曾下榻於此,甚至當中還有人在死後將石棺置於這幢房子的地窖裏。而我父親的工作則是看守這些石棺。
我很快發現,父親不僅擔任守護石棺的工作,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這是他生前不曾享有的事實。我與他在書房相見,奇怪的是另外有兩位精神病專家也在場,一個是與我同年齡的丫博士,一個是他的兒子,不知道究竟是我向父親提出了什麼問題,或者是他主動想向我解釋什麼,反正他由書架上拿了一本厚重的大聖經,很像書房裏的那本Merian版。父親手裏的書外皮是由發亮的魚皮所製成的。他翻到舊約部分,我猜想大概是摩西所寫的那五卷書,接著他開始解釋其中某段經節。由於父親解經既迅速又博聞熟練,我幾乎跟不上他的速度,隻注意到他所說的道理似乎與一般常識相違,我既無法全然了解其中的大意,更無法作任何適當的評斷。我發現丫博士也是莫名其妙,不知其所雲,他的兒子甚至開始嘲笑起來。他們一致認為父親不過是在作老生常談罷了。然而,我卻心裏有數,父親所言絕非任何愚昧的陳腔濫調,相反地,發現他的博學與睿智的思想絕不是我們這些迂腐幼稚的人所能了解的。父親似乎全然投入在他的思緒裏,所以談話激動有力,他的心裏滿是智慧的思想。對於父親必須在我們三個愚鈍的聽眾麵前對牛彈琴,我竟然感到遺憾與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