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印度的聖者(2)(1 / 3)

這種認識論上的限製使得我們對所謂的“本我”或“上帝”這些語詞,遠遠保持距離。“本我=上帝”這個恒等式震懾住了歐洲人。但正如希裏·喇嘛哪及其他諸人顯示出來的,這是種獨特的東洋洞見:心理學在此除了承認它根本毫無能力分判兩者外,不能妄讚一語。心理學觀點能夠派得上用場的,僅是先確認本來的“自己”此一經驗事實展現出來的宗教的諸種征候,以及在“神”的名目下相結合的諸種體驗語言的領域。雖然宗教昂奮的現象遠超出知識論批評所能企及的範圍——這種特色也見於所有情念的表現——但人因渴求認知這樣的現象,所以常不免我執我固,冥頑不靈,甚至絕對堅持“反抗神的”或“惡魔”般的信念。這種思考方式對具有思考能力的人而言,到底是得是失,當然是個問題。總之,早晚他的理智會和緊緊係縛著他的情念對上,為了了解究竟發生何事,他會力求從糾結纏繞的情念中脫身出考,如果此人行事慎重,意識清醒的話,他將會不斷發現:至少他某部分的經驗是人為的解釋。這樣的解釋是有限的,就如同羅耀拉的例子一般。當他在幻視中乍見多眼蛇時,最初將它看作神聖的源泉,隨後則改正過來,將它視為惡魔的起源作為靈魂根源的“自己”與神一般無二,因此,當人存在於“自己”當中時,他不僅是包容在神之中,而且,現實上他就是神。希裏·喇嘛哪在這點上,闡釋的相當明快,無疑地,人神等同也是一種解釋。同樣的,將“自己”視為最高善,是一切希求渴望的目標,這也依然是種解釋——雖然這種經驗現象的特點是先驗的,也是任何宗教昂奮(憑依)現象不可或缺的構成因素,但這無礙於批判的知性會對這種心靈特性之正當性提出質疑。對於這樣的質疑,知性要如何解答,很難看得透,因為知性完全缺乏此方麵的必備標準。任何可以解答的標準反過頭來,還是會被批評,人們會質問其正當性何在。所以我們此處唯一能決定的,乃是心靈事實在此占有極大的優勢這點而已。

二、因修行而形成的人格狀態

東洋修行的目標與西洋冥契主義的目標相同,兩者都想將重力的中心從自我往自己移,從人往神的方向動。這也就意味著自我在自己中,或人在神中消滅。希裏·喇嘛哪實際上如不是或多或少已經吸納到“自己”當中去,要不然就是他極為努力,持懈不斷,想將他的自我在本來麵目中的“自己”裏消絕掉。羅耀拉在《靈操》一書裏,也顯現了類似的努力,他要將人“固有的所有物”,即人的自我存在,盡其所能,從屬於基督。與希裏·喇嘛哪同代的一位前輩喇嘛庫裏秀哪對於“自己”的關係,也懷著類似的態度,隻是在他的例子裏,自我與自己間的矛盾更加突出罷了。希裏·喇嘛哪雖然對他的弟子強調消滅自我是精神努力的本來目標,但對他們世俗的職業仍抱著“理解”的寬容態度。在這方麵,喇嘛庫裏秀哪則遲疑多了,他說道:“隻要依附在自我之上的探究依然存在,智慧與解脫皆不可能,生生死死永無了期。”同時,他也承認“我執”能達到三昧境界,解脫自我的人極少極少……我們也許可以毀滅他一千次,但“我”的意識還是會再度回來。今天你可以砍掉無花果樹的枝幹,明天你會發現新芽仍在茁壯。最後,他甚至暗示自我是毀滅不了的,他說:“如果‘我’的意識揮之不去,那麼,就讓它留下,充當上帝之仆好了。”和這種對自我的讓步相較之下,希裏·喇嘛哪絕對是比較激進,如果用印度的傳統來看的話,當然又是比較保守。兩人中,喇嘛庫裏秀哪雖然較為年長,但反而較為現代,這應當是他受西洋精神的影響遠深於希裏·喇嘛哪所致。我們可以設想“自己”乃是整體心靈——即全體意識與無意識——的本質,因為它表現出來的,“確確實實”如同心靈發展所欲達成的目標,這不是任何有意的期許、或意見揣測所能擬議的。“自己”總是落在一種曆程之中,它的內容主題也是在此曆程中形成的,其範圍會超出意識的藩籬之外。唯有經過長時期的作用影響,我們才有可能感覺其存在。對這種自然的過程抱著反省的態度後,我們不免會開始對某些事情感到懷疑,因此,從一開始就會將“自己=上帝”此一公式排除在外。因為這種公式顯現自我溶解在“阿特曼”中,這是宗教及倫理的唯一目標,它體現在希裏·喇嘛哪的生涯與思想中。在基督教冥契主義裏,情況也一樣,不同的隻是詞語上有出入而已。此公式施行的結果,必然會貶抑生理的與心理的人性,也就貶抑活生生的軀體及“阿汗卡拉”並想將它毀滅——對於人的靈性,則大加讚揚。希裏·喇嘛哪因此稱呼他自己的身體為“這片土塊”。但我們如果不取上述途徑,而批判性地考慮人類經驗是那麼的錯綜複雜(情念的因素加上解釋的因素),我們恐怕不得不承認:自我的意識還是很重要。而且也不得不承認:沒有阿汗卡拉此種身軀,絕對不可能有人可以主宰任何發生的事物;沒有和被說成“土塊”(身軀)相連在一起的聖者之個別性自我(這不是極端明顯嗎?),也就沒有所謂的希裏·喇嘛哪可言。縱使我們同意希裏·喇嘛哪的話:他確實已達到無自我的境界。但隻要阿特曼此種自我一說話,我們知道這依然是意識的心靈構造與身體相合後,語言的溝通才有可能。生理的、心理的人性確實麻煩無比,但沒有了它“自己”將會空無一物,正如安迪斯·斯留修司早已說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