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國土有入池之水,每池之水都由七種寶石構成,每一寶石都輕柔溫雅。其產處乃是來自寶石之王處,寶石之王亦名為如意珠王,它可一一圓成所有的祈求……在每一寶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每一蓮花皆彈丸團,圓,而且周邊恰好相等……寶石之水流轉於花叢上下,其聲婉轉悅耳,清脆可人,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等諸種無上之波羅密(智慧)。此聲也讚美十方諸佛之法相圓滿(三十二相),及由此衍出的諸種優越性質(八十隨形好)。從如意寶王處,還會湧現出微妙難名、雅致無比之金光,金光隨之化為百寶色鳥,鳥之鳴聲甘甜諧和,極具魅惑。且能常思念“佛”,常思念“法”,並讚美“僧伽”。這就是八種功德水之知覺——八功德水想,也是冥想的第五個階段(第五寶池觀)。
關於冥想阿彌陀佛本體,佛陀教導王妃如次:“在七寶組成之大地上,作蓮華之花想。”此花有八萬四千片花瓣,每一花瓣有八萬四千條花脈,每一花脈可放出八萬四千條光明,“每一光明皆可一一清晰了見。”(第七華座觀)
已作此觀後,即當觀佛陀本體。或有人問:當如何觀?因所有如來佛陀的精神身體皆是自然原理(即“法身界”),所以可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當你們心頭觀想佛時,你們的心即在佛中觀想到三十二種完美法相、以及伴隨而來的八十種“好”。事實上,佛乃由心作成,即心即佛,十方世界佛陀具足溥博正道之知識,其廣如海,如溯其淵源,可發現都是從意識與思想生起。總而言之,當一心不亂,冥想如來佛陀、覺者、神聖而開悟之諸佛。當觀想諸佛時,當先觀想意象,不管睜眼閉眼,皆可見到一紫金色的寶像,端坐在蓮花之上。
既已看到佛像端坐,心眼因此得以清明,觀極樂國土、七寶莊嚴寶地等,了了可見……見到這些事物時,務令其清澈不移,恍如觀覽你的雙掌一般……(以上第八像觀)。
通過此經驗者,同時也就可見到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作這種觀想的人,被稱作觀一切佛身。但因為觀想佛身的緣故,所以是觀想佛心。諸佛之心皆是大慈大悲,因慈悲無量無涯,佛陀以此廣攝眾生。能修得此觀想的人死後舍身,轉投他世,可以生在諸佛之前,而且可獲得斷念之心無生忍,毫不沾染爾後生起之一切事物。所以智者應當收拾心意,集中一處,冥想無量壽佛。(第九真身觀)
習得此冥想者,不會處在胎兒之狀態,他反而會在潔淨奧妙的諸佛國土間,自由來去。(第十一觀,決定往身)
見到此事時,當起心觀想,設想自己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蓮華之花中,盤腿結跏趺坐。此時,當觀想眼前蓮花閉合,其次再觀想蓮花盛開。蓮花開時,複設想有五百色的亮光來照身上。並設想你眼目張開,見到諸佛菩薩遍滿空中,且聽到水、鳥、樹木及十方諸佛皆發出音聲。(第十二之普想觀)
接著,佛陀又告訴阿難及韋希提:
如一心一意,想往生西方的人,先當觀想池水蓮花上,有一丈六之佛像結跏趺坐。我們前文業已說過:佛陀實際的軀體無涯無際,其廣大迥超出一般凡夫俗子所能意料之外。然而,因為阿彌陀佛如來昔日願力之效應之緣故,凡有人憶想到他時,必然可以完遂自己的意願。(第十三之雜想觀)佛陀的綸音盤旋不斷,占據了好幾頁。經文繼續論道:
當佛陀說教終了,王後韋希提與五百侍女因親聞佛陀說法,刹時見到無邊廣袤之極樂世界,也見到了阿彌陀佛的靈身及二位菩薩(觀音與勢至)的身軀。韋希提心生歡喜,乃歎讚道:“此事得未曾有!”言畢,當場悟道,並獲得永不隨事轉之斷念之心(無生忍)。她的五百位侍女也發願,想要達到無上的最高智慧;並期望往生佛國。世尊完全記下她們的祈求,並預告她們可以往生彼岸佛國,體驗到諸佛現身眼前之三昧境界。
修行不及者如何往生——散善觀
在補論部分,談到有關未悟者的命運處,佛陀總結瑜珈的修行如次:
如有逼於苦痛,無暇念佛的人。善友應當告訴他:你若不能心中念佛,專一修行,至少也當念“南無阿彌陀佛”,而且態度要虔誠,音聲不令中絕。當一方麵念佛時,一方麵也要不斷冥想“南無阿彌陀佛”,前後十回。由於讚揚佛名之故,因此在聲聲念念中,可以免除掉八十億劫的生死之罪。而且在命終之際,還可看到全蓮花開,狀如日輪,停駐在人麵前。就在這一念之間,他即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九品往生、下品下生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