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變與中國特質(2)(1 / 2)

西方人認為各種答案都有可能答覆我的問題,我同意這種看法,而且我確實也不能保證:另外的答案就不會有同等重要的意義。但是,所得到的答案畢竟隻能是第一個,而且也是僅有的一個。我們不知道其他諸種可能的答案到底為何,但眼前這個答案已令我非常滿意。重問老問題並不高明,我不想這樣做,因為“大師不貳言”。笨拙而繁瑣的學究式研究方法,總是想將這非理性的現象導入先入為主的理性模式,我厭惡這種方式。無疑地,像答案這樣的事物當它初次出現時,就應當讓它保持原樣,因為隻有在當時,我們才曉得在不受人為因素的幹擾下,回歸到自體的本性是個什麼樣子。人不當在屍體上研究生命。更何況根本不可能重複實驗,理由很簡單,因為原來的悟不可能重新來過。每一個例都隻能有一個答案,而且是最初的那個答案。

且再回到卦本身。鼎卦全體都發揮了那重要的兩爻所申論的主題,這一點毫不奇怪。卦的初爻說道:

鼎顛倒了它的足

以便清除沉滯之物

有人娶妾為的他兒子的緣故

無怨無訴

《易經》就像一隻廢棄的鼎,翻轉在一旁,無人使用。我們需要將它翻轉過來,以便清除沉澱之物,爻辭如是說道。這種情況就像有人在他的妻子沒有子女時,才另娶妾婦,《易經》所以再度被人觸及,也是因為學者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出路後所致。盡管妾婦在中國有半合法的地位,實際上,她隻是尷尬地暫處其位而已。同樣地,占卜的巫術方法也隻是為求得更高目標時所利用的方便途徑罷了。雖然它隻偶爾備用,但它的心理沒有怨尤。

第二、三爻前已述及,第四爻論道:

鼎足折斷

三餐四散

汙及其臣

何其不幸

鼎在這裏已開始使用,但情況顯然很糟,因為占卜被誤用了,或者遭到了誤解。神靈的食物掉了一地,其人的顏麵盡失。理雅格如此翻譯:“臣民將因羞愧而臉紅”。誤用鼎這類的禮器真是大不敬,《易經》在此顯然堅持自己作為禮器應有的尊嚴,它抗議被褻瀆使用。

第五爻論道:

鼎有黃色的把柄金色的環

永保不斷

《易經》似乎重新正確地(黃色)為人理解,即透過了新的概念,它可被掌握住,這概念甚有價值(金色)。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有了新的英文譯本以後,此書比起以往更容易讓西方世界接受。

第六爻則說道:

鼎有玉環

大吉大利

無往不前

玉以溫潤柔美著稱,假如環是用玉製成的,整個容器看來必定是綺麗精美,珍貴非凡。《易經》此時不僅是躊躇滿誌,而且還是極度的樂觀。我們隻能靜待事情進一步的發展,但同時也得對《易經》讚成新譯本此種結果,感到稱心快意。

在上述這個例證當中,我已盡可能客觀地描述占卜運作的情況。當然,運作的程序多少會隨著所提問題的方式的不同,而隨著變化。比如說,假如某人身處在混亂的情景裏,他也許會在占卜時現身為說話者的角色。或者,假如問題牽涉到他人,那個人也許會成為說話者。然而,說話者的認定並不全部依賴所提問題的態度而定,因為我們和夥伴的關係並不永遠由後者決定。通常我們的關係幾乎全仰賴我們自己的態度。因此,假如個人沒有意識到他自己在關係網中所扮演的角色,他終將會感到驚訝:怎麼會和預期的恰好相反。他自己就像經文偶爾指引的一樣,可能成為主要的角色。有時我們將某一情境看得太嚴重,過分誇大了它的重要性,當我們請示《易經》時,答案會指向潛藏在問題裏麵一些被忽略的層麵,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

剛開始時,這樣的例子也許會使人認為占卜虛妄不實。據說孔子所得的答案僅有一次是不理想的,他得到了第廿二卦,賁卦——極具美感的一個卦。這使人聯想到蘇格拉底的神職對他的勸導:“你應該多來些音樂。”蘇格拉底因此開始玩起長笛。在執著理性及對生命采取學究態度方麵,孔子與蘇格拉底難分軒輊,但他們兩人同樣不能達到此卦第二爻所勸說的“連胡須都很風雅”的境界。不幸的是,理性與繁瑣的教學通常都缺乏風雅與吸引力,所以從根本上看,占卜的說法可能沒有錯。

還是再回到卦上來吧,雖然《易經》對它的新譯本似乎相當滿意,而且還甚為樂觀,但這不能保證它預期的效果確實可在大眾身上看出。因為在我們的卦裏有兩爻具有陽九之值,我們可由此知道《易經》對自己的預期為何。依據古老的說法,以六(老陰)或九(老陽)稱呼的爻,其內在的張力很強,強到可能倒向對立的一方上去,也就是陽可轉變成陰,反之亦然。經由此種變化,在目前的案例上,我們得到了第三十五卦,晉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