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絕對相信自我知識的價值,但當世世代代最有智慧的人士都宣揚這種知識是必要的,但結果卻一無所成時,宣揚這樣的識見是否有用處?即使在最偏見的人的眼中,這本書也很明顯地展露了一種悠久的勸諭傳統,要人細心明辨自己的個性、態度以及動機。這樣的態度吸引了我,促使我去寫這篇序言。關於《易經》的問題,我以前隻透露過一次:那是在紀念理查德·尉禮賢的一次演講中說出來的,其餘的時間我都保持緘默。想要進入《易經》蘊含的遙遠且神秘之心境,其門徑絕對不容易找到。假如有人想欣賞孔子、老子他們思想的特質,就不應當輕易忽略他們偉大的心靈,當然更不能忽視《易經》是他們靈感的主要來源這一事實。我知道:在以前,對於如此不確定的事情,我絕不敢公開表露出來。我現在可以冒這個險,因為我已八十幾歲了,民眾善變的意見對我幾乎已毫無影響。古老大師的思想比起西方心靈的哲學偏見,對我來說價值更大。
六、坎與井
我不想將個人的考慮強加在讀者身上,但前文已經提過,個人的人格通常也會牽連到占卜的答案裏麵。當在陳述我的問題時,也請求占卜對於我的行為直接評論。這次的答案是第二十九卦,坎卦。其中第三爻特別重要,因為這爻裏麵有六(老陰)之值。這一爻說道:
前進複後退,深淵重深淵
危殆若此,且止且觀
苟不如斯,必陷深坎
慎勿如是行
假如在以前的話,我將會無條件地接受勸告:“慎勿如是行”,對於《易經》不發一言,因為我沒有任何的意見。但在目前,這樣的忠告也許可以當作《易經》工作方式的一個範例看待。事實上,目前求進不能,求退不得。談占卜的事情,除了上述所說的以外,再也不能多說什麼。想往後退,將我個人的見解完全舍棄,也做不到。我正處在這種狀況當中。然而,事情很明顯,假如有人開始考慮到《易經》,將會發現它的問題確實是“深淵重深淵”。因此無可避免地,當人處在無邊無際的危險以及未經批判的思辨中時,必須要“且止且觀”,否則人真是會在黑暗中迷路。在理智上還有比飄泊在未經證實的可能性之稀薄空氣中,不能確知到底所看到的是真實或是幻象,難道有比這更令人不安的處境嗎?這就是《易經》如夢似幻的氛圍。在其中,人除了依賴自己容易犯錯的主觀判斷外,其餘一無可恃。我不得不承認,這一爻非常中肯地將我撰寫上述文字時的心情表達了出來。此卦一開始即令人欣慰的文字也是同樣的中肯——“假如你是真誠的,在你的內心裏你已成功。”——因為它指出了在此具有決定性的事物,並不是外在的危險,而是主觀的狀況,也就是說:人能否真誠。
這個卦將處在這種處境裏的主動行為,比作流水的行為模式,它不畏懼任何危險,從懸崖縱躍而下,填滿行程中的坑坑穀穀(坎也代表水)。這是“君子”的行為以及“從事軟化事業”的方式。
坎卦確實不是很讓人舒暢的一個卦。它描述行動者似乎身處重重危機,隨時會落入花樣百出的陷阱裏麵。我發現深受無意識(水)左右、精神病隨時會發作的病人,坎卦通常最易出現。假如有人較為迷信,很可能他會認為這個卦本身就含有這類的意義。但是就像在解釋夢境時,學者必須極端嚴格地順從夢顯現的真實狀況,在向卦象請教時,人也應當了解他所提出問題的方式,因為這限製了答案的詮釋。當我初次請教占卜時,正考慮撰寫的《易經》序言的意義,因此我將這本書推向前,使它成為行動的主體。但在我的第二個問題裏麵,我才是行動的主體,因此在這個例子當中,如果仍將《易經》當作主體,這是不合邏輯的,而且,解釋也會變得不可理解。但假如我是主體,那種解釋對我就有意義,因為它表達了我心中無可否認的不安與危殆之感。假如有人鬥膽立足在這樣不確定的立場,他受到無意識影響,但又不知道它的底細,在此情況下,不安危殆之感當然是很容易產生的。
這個卦的第一爻指出危險的情況:“在深淵中,人落入了陷阱”。第二爻所說的也是相同,但它接著勸道“人僅應該求得微小的事物”,我竭力實踐這項勸諭,所以在這篇序言裏,我僅想將中國人心靈中《易經》如何運作的情況鋪展出來,而放棄了對全書作心理學的評論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
我簡化工作的情況在第四爻可以見到,它論道:
一碗飯,一樽酒
碗樽皆是土罐作
呈獻由窗牖
如此必無咎
尉禮賢如此評論:
按照慣例,一個官吏在被任命前,總要敬獻某些見麵禮以及推薦書信,但此處一切都簡單到了極點。禮物微不足道,沒有人讚助他,所以他隻好自我介紹。但假如存有危急時互相扶助的真誠心意,這就沒有什麼好羞愧的。
第五爻繼續談論受困的題旨,假如有人研究水的性質,可以發現它僅流滿到窪坑的水平麵,然後會繼續再流下去,不致於擱置在原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