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不是學校,它是通過出書來為讀者服務的。因此,在幫助和培養青年作家的工作上,它主要是通過出書來完成的。
青年作家和老作家不同,老作家有現成的作品,有名望,有地位,誰都知道他們。而青年作家大都是默默無聞的,有的也隻是剛剛嶄露頭角。要培養他們,首先就是要發現他們。
青年作家的發現,歸納起來大概有下麵兩個途徑:一是在報刊上發現;一是直接閱讀他的原稿時發現。
編輯要了解行情。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要獲得信息。信息從何而來?一個重要的途徑是閱讀報刊。閱讀那些剛剛嶄露頭角的青年作家和詩人的作品,包括那些有關他們的評論。通過有重點的、緦的閱讀,發現那些在藝術上有所創新、追求,在思想上比較銳敏,生活也比較深厚的作家。作為編輯部就要緊緊地抓住他們個人的專集,或者進而約組他們的長篇。中國青年出版社在五十年代出版了許多青年作家的集子和詩人的詩集,大都是通過這個途徑而來的。
其次是直接閱讀青年作家(包括一些有豐富鬥爭經曆但在寫作上還是新手的同誌)的原稿。我們有不少作家是從寫作短篇小說和散文入手,進而寫作中篇、長篇小說的。但是,也的確有許多作家是直接從長篇小說入手寫作的。遠的如《紅岩》的作者羅廣斌和楊益言,《紅旗譜》的作者梁斌,《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近的如《括蒼山恩仇記》的作者吳越,他們並沒有寫出幾個短篇小說,他們差不多是從長篇創作跨入創作先行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那些當時尚未成名的作者的長篇創作時,著眼點要放在作家是否有深厚的生活積累,作品在藝術上是否有閃光之處,有沒有獨到之處,千萬不能因為人家當時是小人物而對他們采取貴族老爺的態度。通過一本成功的作品的出版,你就等於培養了一位作家。
上麵講的是發現青年作家,下麵講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一)對一些有發展前途的青年作家,通過編選他們的集子,實際上是幫助他對自己前一個階段的創作做一個小結。我們為什麼選這幾篇作品,而另一些沒有選上?有一些作品在收入集子時,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修改?作品的優缺點,長處和短處,包括語言文字方麵的問題,都可以在處理稿子的過程中和作者深入研討。編選青年作家的集子時最好請關心這位作家的老作家為他們作序。既總結他們在創作上已經取得的成就,又指出他們的努力方向,包括恰如其分地點出他們的不足之處。現在已經成為著名作家的茹誌鵑、王願堅、浩然等人,在他們的處女作成集出版時,都得到了老作家的指導。茅盾、葉聖陶、冰心、巴人等老一輩的作家,都曾給年輕的作家寫序。茅盾寫的《一九六0年短篇小說欣賞》,對作家們的創作,起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有利於作家的提高和成長。
(二)對一些青年作家的長篇創作,在審讀原稿進而到編輯加工時,要和作者一起研究具體的修改意見,盡可能充分調動他的生活積累和寫作潛力,由他自己動手修改,通過修改作品得到提高。編輯自己動手改稿時,一些在藝術上明顯地多餘的枝節,可以和作者商量刪去。至於在語言文字上,凡是在語法上有毛病或在文字上欠通順的地方,可以替他順一順,但千萬不要大刪大改,要盡可能保持作者自己原來的風格和作品原來的麵貌。小說出版前,作家尚未成名,編輯與他相處要平等待人,不可“前倨”。作品出版後,作家一舉成名天下知,此時編輯與其相處,又不能過分“後恭”。編輯與作家之間,在相互關係上是朋友,在事業上是互相支持的戰友。他們之間不是上級和下級,不是舊社會的縣長和科員,他們之間在任何時候都是平等的。編輯和作家之間正確地相處,將給作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有利於他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