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搞出版要有長遠的觀點(3)(1 / 3)

出版社培養青年作家,除了幫助他們出書,還應做好下列幾件事,以利於他們的成長:

(一)出版有關培養青年作家的讀物。在五十年代,如前所述,湧現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和詩人,文學青年更多。為了配合他們的學習,在首屆全國青年文學創作者會議召開前夕,中國青年出版社有計劃地出版了《關於培養青年作家》、《答習作者》(《文藝學習》編輯部編)、《給青年作者》〔高爾基著〕、《魯迅談創作》、《作家談創作》、《給文藝愛好者與習作者》、《創作起點》、《蘇聯作家談創作經驗》等。1959年,為了配合第二次全國青年文學創作者會議的召開,中國青年出版社又出版了《題材人物及其他》〔林默涵等著〕、《關於藝術技巧》〔茅盾等著〕、《與習作者談寫作》〔蕭殷著〕等。這些書都是為了幫助培養青年作家的。

(二)培養青年作家的另一條途徑是:出版社可以向有關部門推薦有培養前途的青年作家參加全國青年文學創作者會議,也可以利用他們的影響,介紹有成就的青年作者參加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講習所。通過有關的事業會議,可以使青年作者開闊眼界,擴大他們的接觸麵,提高他們的思想,交流寫作經驗……;通過文學講習所的學習,他們既便於和一些同等行切磋,也有利於他們寫作技巧和欣賞能力的提高。許多青年作家從生活中來,也寫了一些作品,但他們對許多文學基本知識可能還缺乏。通過文學講習所的學習,

由於有計劃地聽了許多文藝界前輩的講話和報告,由於學習了黨的文藝政策及係統地閱讀許多文學名著,他們的識別能力和表現能力都大大提高了。在五十年代,許多初露頭角的青年作家,其中不少人就是通過文學講習所的學習,更堅實地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在文講所的學員中,包括通過出版社的介紹進講習所學習的學員。

(三)如前所述,出版社是通過出書來培養青年作家的。但培養青年作家的工作並不到此為止。我們還要關心他們的成長。我覺得下列兩種情況都有不利於培養青年作家:一是“捧煞”。好話說得太多了,不很堅定的作者頭腦容易昏昏然,忘乎所以。這時,我們不妨從旁提醒他們注意。因為作家在未成名時,編輯就和作者有了友誼,所以編輯的善意中肯的勸告,往往容易為作家所接受。另一種是“打殺”。由於“左”的影響,作家,特別是青年作家,有時會蒙受許多不白之冤。他們的作品,甚至他們本人,都可能受到無妄之災。如果作者受到無端的批評,作為一個編輯和出版社,應該冷靜地研究作家的作品,認真地研究人家的批評。如果認為他們批評是不正確的,不但應該抵製,出版社也可以得用他們的影響對作家和作品起一種保護作用。在五十年代中後期,“左”的路線盛行時,有許多作家受了不白之冤,其中有一位有才華的青年作家被打入“另冊”。那時,不但作家協會的領導人關心他的前途,安排他到生活基地去;出版社也沒有對他另眼相看,仍然以禮相待,用車送他一家下鄉。事實證明,出版社這樣對待一些所謂犯錯誤的作家,更有利於他們今後的成長,有利於把這些作家團結在出版社的周圍。

(四)現在有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現象,其實是和“捧煞”相同的,在這裏把它單獨拿出來談一談:一個作品得獎了,一部優秀作品出版了,“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於是,報刊,出版社紛紛找他約稿、電影廠找他編電影,電視台找他改電視劇,筆會找他去參加,有關會議也找他出席,還要到國外去訪問……於是,這位有才華的作家大部分的時間住在賓館和高級招待所裏,一年有半年時間參加社會活動,和他原來的生活基地脫離了,和他原來相熟相親的人物疏遠了。時間匆匆過去了兩三年,他還是以他原來成名的這部作品作為他的資本。作為一個相熟的朋友,我們應該及時提醒他,一個作家最關緊要的是他的作品。巴爾紮克的《人間喜劇》就寫了幾十部。我們為什麼寫了一兩部成名的作品就止步不前呢?文章千古事,一個作家能否在文藝界,能否在青年讀者麵前站穩自己的腳跟,最終要靠自己的作品。在可能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和作家本人及作者所在單位商量,排除各種幹擾,讓他長期不脫離生活。因為一切有強大生命力的作品,都仰賴於深厚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創作,關心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遭遇到和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作家,江山自有代人出,為了發展我們的出版事業,為了壯大我們的隊伍,我們要努力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培養作家。要使他們健康成長,我們要做很多工作。但我們隻要及時播種,勤於耕耘,豐收的季節總會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