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文藝的創作和編輯工作
關於科學文藝,最早見之於俄羅斯著名批評家別林斯基的論述。他認為科學文藝作品應該是“敘述科學家的概念”,同時“又是大眾所極感興趣的東西,並且要求作者多少用文藝形式來表現它們。”“就其內容來講,是科學性的……而從它們的構思和敘述的藝術來看……是十分優美的。”高爾基在《論主題》一文中認為:“隻有在真正的科學工作者和具有高度語言修養的文學家直接參加下,我們才能著手出版具有藝術性的普及書籍。”高爾基在這裏沒有明確提出“科學文藝”這個概念,但他說:“在我們的讀物中,藝術讀物和通俗科學讀物之間,不應有很大的差別。”
中國現代文學的巨匠,是最早提倡和支持科學文藝,包括科學幻想小說的。魯專家自己翻譯凡爾納的《月界施行》和《地底旅行》,並且為科學小說寫了精辟的辨言,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魯迅還是寫作近代科學小品的創始人之一。他的《說鉬》、《人的曆史》、《科學史教篇》、《蜜蜂與蜜》,都是內容豐富、文筆生動的科學小品。郭沫若在青年時代,用“沱工”做筆名,翻譯了威爾斯的《生命的科學》。茅盾早年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時,也編譯過外國科學幻想小說《三百年後孵化之卵》和《兩個月中之建築談》等文章,在《小說月報》等報刊上發表。
科學文藝都包括哪些內容?
在科學普及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少年科學文藝叢書》的《編者的話》裏,關於科學文藝的範圍和它的社會功能,作了如下一段敘述:
“它通過各種文藝形式,生動活潑、形象有趣地介紹各種自然科學知識、科學成就,描述科學發展的絢麗遠景;幫助兒童認識世界、啟迪智慧、開闊視野,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引導兒童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立誌攀登科學高峰,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祖國而勤奮學習。”
科學文藝的體裁很多,包括科學故事、科學幻想小說、科學童話、科學曲藝、科學散文、科學詩歌、科學家傳記、科學小品等。現在選擇其影響比較大的科學幻想小說、科學童話、科學小品、科學家傳記,講述一下有關這類作品的創作和編輯工作。
1.科學幻想小說
關於科學幻想小說,高爾基講了這樣一段話:“不應該忘記,古人的天真幻想預見到了人類有可能在空中飛行、在水底生活,以無限快的速度在地表上運動,使物質發生變化等等。在我們今日,幻想和想象可以依靠科學實驗的真實材料,並且可以因此無限地加強理智的創造力。在我們的發明家中,我們看見有些人雖然不大懂機械學,卻創立了新的有關車床、機器和器具的正確觀點。我們應該通過科學來幫助兒童進行幻想,應該教會兒童思考未來。”
解放以後,科學幻想小說的出版,在我國青少年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凡爾納選集》前後印行四五百萬冊。《威爾斯科學幻想小說選》,也已經由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光明日報》曾作了介紹。我國自己創作的《科學幻想小說》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後,北京市教育局、北京日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五個單位,列為推薦書目,向全市青少年讀者推薦。海洋出版社出版的《科學神話》,被中國科普協會等單位授予“新長征科普作品獎。”
科學幻想小說需要科學和文學的巧妙融合。科幻小說有如下三個特點,寫作及出版時宜加以注意及掌握:
1、它既然稱為小說,就具有小說的若幹特點。它自然而然要有構思,有情節,有人物。凡爾納作品所以受到中外讀者的歡迎,這是跟作家善於安排情節和塑造人物分不開的。讀過凡爾納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誰也不會忘記格裏那凡爵士和他的船員們的奇異經曆。不會忘記那個地理學家巴加內爾和勇敢的羅伯爾。近年來,我國出現了許多無論在小說構思、在情節安排和人物描寫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作品,真正算得上是科學幻想小說的作品。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童恩正的《珊瑚島上的死光》以外,劉興詩的小說《美洲來的哥倫布》,應該得到較高的評價。
2、科學地描繪未來,這既是科幻小說一個顯著的特點,又正是科幻作品最好的用武之地。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讀者希望從我們的作品裏,看到我們祖國的未來,他們需要預測未來的發展和趨向。許多科幻作家在人類掌握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展開幻想的雙翅,以驚人的構思,對人類的未來提出種種設想和探索,用文藝的形象的手法,描繪科學的前景,展望人類的未來,這不僅不是要作家當算命先生,而正是作為一種獨特形式的科幻作品本身的需要。凡爾納的作品,在電報、電視、潛水艇、登月尚未正式出現的時候,就在作品裏描寫到它們。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也是他的作品所以受到眾多的讀者所喜愛的原因之一。我國作家葉永烈寫的科學幻想故事《小靈通漫遊未來》,受到讀者的歡迎,原因之一是許多紅領巾想跟小靈通到未來城去漫遊一番。他們生活在今天,可是卻希望在作品裏看到明天的世界,看到人類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