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搞出版要有長遠的觀點(4)(3 / 3)

兒童教育學家和兒童心理學家都強調結合兒童的特點培養兒童大膽幻想的重要性。別林斯基認為,兒童讀物的幻想是停滯不前和庸人態度的消毒劑,“幻想是生活奧妙的預感,是跟庸俗的精明完全相反的另一個極端……”高爾基指出:“不能否定‘虛構’,不能扼殺兒童的幻想,因為人們已經學會把自己的幻想‘虛構’變成事實。企圖壓製兒童的這種人性——創造性,就等於犯罪。”高爾基接著說:“藝術依靠虛構而存在,科學則實現虛構。下是虛構和推測使人們高於其它一切動物,蠕蟲和公牛總是停留在他們那種生活狀態上,就是因為他們缺乏思考——‘虛構’‘推測’……的能力。人們已經學會實現自己的幻想、‘虛構’了……”

所以,鼓勵兒童大膽的幻想,培養兒童豐富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這應該是科學童話這種體裁所應該擔負的一個義不容辭的義務。科學童話無疑地要寫科學,所謂文以載道,科學童話這種體裁所載的道就是科學。但是,這種科學不應該外加上去,而是深化在故事當中。作家既不要枯燥地敘述,充當那個所謂知識老人出來化裝宣傳,也不要自己走出前台來,生怕小讀者不懂,畫蛇添足。“給兒童寫童話或故事,你們藏在童話或故事後麵,不該把自己露出來,讓童話或故事借它本身給兒童的直接印象說明它的全部內容。你們有道德的思想,這個非常好,但是不要對兒童直接說出來,而要使他們去感覺它,不要在故事的末尾用這種思想來做結論,而要讓兒童自己去做結論。”我們的童話大都有是鳥言獸語,但是這不能成為一個框框,把自己束縛住。我們所寫的是科學童話,許多新的事物將出現在我們的作品中,人也將在童話中出現,如何使他在作品中和其它的事物和諧地一致,而不至於格格不入,不倫不類,這不僅值得科學童話作家們注意,我們當編輯的也要打破一些框框和固定格式,共同闖出一條新路子來,出版更多符合兒童特點的新的題材、新的風格的科學童話。

3.科學小品

如果說科學幻想小說的讀者對象主要是青少年,科學童話的讀者對象主要是少年兒童,那麼,科學小品的讀者對象,主要以成年人居多。寫得好的科學小品,本來標明是給少年兒童年閱讀的,可是成年人卻爭先閱讀。

我們的幹部,擔負著繁重的機關工作,有的要指揮生產、領導生產;站在生產第一線的工農兵,為四化的早日實現而日夜奔忙著,戰高溫,鬥嚴寒,他們最需要科學文化的武裝,但苦於沒有完整的時間。有許多走上了工作崗位的青年,在他們最需要科學文化知識滋潤的時候,卻遭到了卡脖子旱——十年浩劫。他們都有在不同的程度上和不同的角度,渴望著知識,向往著科學。當然,他們之中的一些人,有條件的可以參加文化補習班,進夜大學,但是更多的人,都希望從另一條渠道——報紙和刊物,獲得科學文化知識。作為書籍,最靈便、最適宜的讀物是科學小品集。

在我國,科學小品有悠久的傳統。遠的不說在30年代,在《太白》半月刊的周圍,就出現了我國最早的一批科學小品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高士其、周建人、童純才、顧均正、賈祖璋等同誌。他們各有不同的風格。就題材而言,高士其的科學小品,以介紹微生物的知識見稱;周建人的作品,絕大部分是生物小品;童純才的科學小品,以關於動物知識的小品為多;顧均正的科學小品,大都屬於物理方麵的;賈祖璋擅長生物學,他的科學小品自然以生物學為主。

解放以後,長江後浪催前浪,又湧現了一批科學小品作家。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葉永烈寫作了大量的科學小品以外,根據鄭文光同誌的分析,“仇春霖的植物小品饒有詩意,石工的地質學小品則在讀者麵前展開了豐富多彩的地下世界;謝礎以題材新穎取勝,黎先耀則以文學色彩濃鬱見長。他們之間的風格是各不相同的。”

但是,解放以後,影響最大的科學小品集是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這是一部以少年兒童為讀者對象,但許多成年人都有爭先閱讀的科學小品集。分析一下這本小品集,從中可以吸收許多有益的編輯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