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搞出版要有長遠的觀點(5)(1 / 3)

《十萬個為什麼》1961年第1版《編者的話》是這們說的:“為什麼的問題很多很多,各門各類,五光十色。我們把它們歸納為五類,因此這套書也就分五套出版。1、物理部分;2、化學部分;3、天文氣象部分;4、農業部分;5、生理衛生部分。書中的每個題目,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這些為什麼的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和各門有關科學知識的基本定律和原因,作生動形象的說明。這裏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有趣的試驗和一些耐人思考的難題。這些題目,不僅啟發我們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更鞏固少年們在課堂上學得的知識,幫助少年朋友了解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產與生活有什麼關係,又應該如何掌握這些知識,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改造大自然,為我們的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建設服務。”

《十萬個為什麼》之所以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我們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點:一是它的知識性。科學小品的社會功能在於它能傳播人們急於知道的各種各樣的知識。他們不但需要知道河外星係,而且要知道他們周圍的事物。火箭是怎樣上天的?為什麼車輪裝上了滾珠軸承,就會變得輕便了?橡膠輪胎上,為什麼要刻上花紋?為什麼雪會保護麥子?作品滿足了讀者對知識的渴求,因此贏得了眾多的讀者,從紅領巾到須發花白的幹部、工人。二是它的趣味性。《十萬個為什麼》,說古道今,趣味盎然。人們並不喜歡語言無味、扳著臉的說教和枯燥無味的敘述。它寫得形象、生動、活潑、輕鬆,在讀來饒有趣味中接受有益身心的知識。同誌們不要忽略或看輕書籍的趣味性,特別是給青少年看的書籍。高爾基認為有趣味的敘述和愉快樂觀的內容,是兒童書籍必需的藝術手段之一。他說:“我們的書不應該是滿篇教訓的,不應該帶著粗魯的傾向的。它應該以生動的語言來敘述,應該有藝術性。我們也需要能夠發展兒童幽默感的快樂的有趣的書籍。”三是它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我們的科學小品,從基本粒子到宇宙星空,從石刀石斧到火箭飛船,有的可能講到艱深難懂的相對論的原理,有的可能講到神奇的遺傳學工程。作者可能是這一方麵學問的專家,而讀者卻有千千萬萬,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方麵的學問,也可能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我們的作者認真地做深入淺出的通俗化的工作。《十萬個為什麼》做到了老少鹹宜,不能不承認它在通俗化上所下的功夫,因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正象鄭文光同誌在《科學文藝雜談》一文中所說:“好的科學小品,或則氣勢磅礴,一瀉千裏,或則娓娓陳述,細膩動人,或則清閑雋永,委婉有致或則文章敦實,風格粗獷”。從創作的角度講,要根據作者各人的氣質、修養,寫多種風格的科學小品;從編輯的角度說,我們要對作家的作品做比較充分的研究或了解,有的替他們出版專集,有的出合集,有的可以根據一個題目或主題來挑選,把那些知識的精品,奉獻給我們的讀者。

4.科學家傳記

在科學文藝中,有一個尚未為人們所充分注意,而我們卻應該大力提倡的品種是,要有計劃地組織出版科學家的傳記。

俄國著名的批評家別林斯基認為,偉大人物的好的傳記是一種優良的書籍。他非常讚賞克·波列伏依寫的羅蒙諾索夫的傳記。他說:“偉大人物的生活景象常常是很美麗的景象。它能擴大胸襟,整頓生活,鼓勵活動!”別林斯基還說:“我們特別向青年一代推薦這本偉人傳記,這可能在他們當中培養出人類思想領域的未來的活動家;他們可以從這本書裏找到寶貴的教訓,可以從羅定諾索夫的生活裏看出他們的義務和使命,他們可以認識到隻有進行正直的和無私的活動,才談得上人的品格,隻有具備意誌的力量,才能在所選擇的崗位上取得成就。”

在這裏,我們還想提及高爾基給羅曼·羅蘭的信,希望他寫兒童讀的貝多芬傳。高爾基這樣寫道:“我殷切地希望您寫兒童讀的貝多芬傳。我同時也希望H·G·威爾斯寫《愛迪生生平》,請F·南森寫出《X·哥倫布生平》,我寫出《加裏波的生平》。”

“我想依靠現代優秀作家的幫助,創作一套世界偉人傳記的兒童讀物。這些書都有將由我自己出版。”

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向青年推薦《羅蒙諾索夫》,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親自組織人寫《愛迪生生平》,要出版偉人傳記,因為他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許多同誌讀過《居裏夫人》,看到這本書在青年中的影響,在指引鼓舞青年向往科學中所起的作用。我們高興地看到徐遲同誌的特寫《哥德巴赫猜想》發表以後,又看到有人寫《愛因斯坦》、《李四光》、和《高士其爺爺》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寫李時珍、張衡、沈括……有更多的出版社出版牛頓、伽利略、馬可尼等科學家的傳記。青少年們通過這些書籍不但將擴大他們的視野,直接間接地增加對科學的了解和培養對科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功夫。他們將從這些科學家傳記中,看到獻身科學的那種可貴的精神,看到攀登科學高峰的那種百折不撓的毅力,看到鑽研科學的那種樂趣,從而產生一種責任感和迫切感。我們並不能擔保看過我們所出版的科學家傳記的讀者,將來會出現多少祖衝之或者阿基米德,但是通過我們的出版物,將招墓到一批獻身科技的新兵是肯定無疑。一代新人勝舊人,我們的祖先在科技領域裏,曾經為人類作出過輝煌的貢獻,在四化浩浩蕩蕩的大軍中,新時代的華陀和李冰不會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