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還記得初次見他,那時候才剛入令狐府,對於未知總是有些恐懼的,李商隱茫然的生活在完全陌生的空間裏。他明亮的眼神瞬間就照亮李商隱有些灰暗的內心,仿若相識了很久,想念了好久,如今終於來了,聞名不如見麵,如今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他明亮的眼神和親切的口吻,讓李商隱彷徨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下來了,他給了李商隱無價的認同感和存在感。讓李商隱感受到,原來這裏有知道和喜歡自己的人,自己並不是一個陌生人、外來者,平行在他們這一片天空。
他靦腆地笑了,一個貧寒的少年,在高樓宅院中,終於找到了存在感,貧與富的差距,官對民的歧視,在這一笑中抿去。
或許隻是一句不經意的話,內心的善良在作祟,那一瞬間所出現的慈悲,足夠讓人感恩一生。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個善良的舉動,挽救的或許就是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世界的存毀。即使多年後形同陌路,那一瞬間綻放的笑容,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麵容,隻是這一個微笑,穿越人海依舊看得到你。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李商隱有了第一個朋友,令狐綯不僅隻是這一個身份,還是令狐楚的兒子,這個家的半個主人。
令狐楚雖然做了安排,但也不能麵麵俱到,小孩子的思想還是同齡人最能理解,令狐綯細心熱情的安排李商隱的住處,還送了一些日用品。李商隱那快洗白了的衣服終於可以被替換,就算這是一種憐惜,小孩子的同情或者可憐也好,都隻是出於最單純的善良。
李商隱吃飯的喜好,令狐綯也都一一記下,吩咐下去。這讓李商隱想起自己的娘親也曾這樣關心過他,但那都是至親的人,在這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才見過幾次麵的人就對他如此的親切和關懷備至,李商隱被深深地感動了。
這份恩情他記住了,記了一生一世,即使在後來的諸多事情上,無論是誰的是與非,對於這個人,他始終是忍讓與包容,隻是因為兒時接受的這份善意的恩情。
最處在令狐府,李商隱日常聆聽恩師的教誨,學習寫文章,看國事,其餘的時間都是與令狐綯在一起。
李商隱出生貧苦,身份地位更說不上高貴,令狐府的其他幾位公子總是借機取笑他,在寄人籬下的情況下,實在沒有很大的勇氣與之爭吵。這時候令狐綯總是為李商隱解圍,他從不在乎他的出身,他更能看到他的才華。
文成武就,朋友之間就算相互依存互相幫襯的,李商隱雖然做文章很行,但是在練武方麵就不行了。身體雖然說不上是體弱多病,也不是強壯的類型,所以也隻能是一個翩翩公子。
令狐綯在武術練的就很好,兩個人時常在竹林裏,一個在吟詩,一個在習武,一幅賞心悅目的好景色。
畢竟出身的不同,每天被幕府中的人影響,令狐綯知道很多的宮中秘聞,而這些對於一直在鄉下苦讀的李商隱來說總是那麼的新奇。那些神奇的故事,有的帶著神秘與玄幻,原來皇宮裏的皇親貴胄竟然有時候平凡的和他們這些凡夫俗子一樣。
那些總是高高在上的人,內心也有最齷齪最黑暗的一麵,平凡的人一念之差,或許害的隻是自己和少許人,而那些手握權力的人,內心一個邪惡的念頭,無數黎民百姓跟著遭殃,他們是何其無辜。
想起了在來時的路上看到的皚皚白骨,即使一人功成名就,天下易主,對死去的無數冤魂和活著的慘遭蹂躪的人又有何用,沒有權利的人永遠是生活在最底層,沒得選擇。
李商隱一直都懂得,這是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要想不被欺負,隻有自己努力,站在高處,才能俯視底下的人民。他的滿腔熱血,他的報國宏願,都不是憑空實現的,肥沃的草原裏,隻有強者才能肆無忌憚地橫行。弱小的兔子,遇見獵鷹隻能選擇逃避,因為根本沒有搏鬥的可能。
那一年,李商隱終於考上了進士,聞名於世的才子想要中個進士也是如此之艱難,所有的人都以為,李商隱這是苦盡甘來,終於迎來春花滿開了。
上天把所有的人都戲弄了,就像煙花紅極一時的絢爛,最後悄然無聲地枯萎。他中榜,所有人都為他慶賀,李商隱心裏也在感歎生命終於可以輝煌了,那灰暗色的天空終於迎來了朝陽。
隻是那一日的日出之後,他的天空依然連綿陰雨,六月的江南在為多情的女子哭泣,繁華的洛陽,凋落的牡丹都為李商隱黯然。所有人都以為的巔峰也隻是在原地邁步,或是換了一條更加崎嶇的道路,隻是無論坎坷幾何,都始終要繼續走下去。沉浮在黨派之爭中,李商隱隻是一片脆弱的浮萍,隨著波浪翻滾,到哪裏,就停泊在何處,等著一浪又一浪地拍擊。
他敬愛的崔戎病死了,他曾經融入的那個家庭,給了他完整一個家的人去世了,他的親人在一個個減少。
恩情如山的恩師也操勞過度而病死在床榻上,甚至在死之前,還要李商隱起草奏章為那些沉冤的大臣昭雪,心係天下,心係萬民。沒有了恩師的救濟,李商隱的生活越加貧困艱難,兒時的玩伴令狐綯,已經是在朝中舉足輕重的官員了,雖然在年幼時曾笑話過他,蔑視過。但是對於李商隱的窘境,他從來都是願意伸出援手的,隨著漸漸的長大,生活的軌跡也會偏離最初的夢想,最無奈的可能是背道而馳。
李商隱在他的夢想中一直堅持著,為天下,為人民,也為自己,他的諷刺尖銳刻薄,隻是太多無情的人早就有了太多無奈的傷悲。很多年後,當已經忘了最初的自己,還能在一個人的身上看到曾經的自己,那就是最大的安慰。
4.卜肆至今多寂寞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為東下更西遊。一條雪浪吼巫峽,千裏火雲燒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壚從古擅風流。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
--《送崔玨往西川》
停泊了一家又一家的旅店,方知道家的想念,看過了一山又一山的風景,遠處層巒也隻作疊嶂。一次次地努力,以為終於到了終點,看前麵,依然濃霧茫茫,模糊的一片。
李商隱尤記得,在得知自己中得了進士之後,他欣喜若狂,這麼多年的執念,在鬆懈的那一刻,生命都輕得可以飛起來,一直以來那沉重的膽子,終於可以從肩膀上卸下了。
中榜後,等待任命書還需要一些時日,以後可能也不知道會在哪裏認命,李商隱決定回家,奔波了這許久,就讓這一刻有些許停留。以後或許是更遙遠的思念,珍惜此刻,有家人陪伴在身旁。
隻是許久都沒有等待朝廷的誥命,卻等來另一個讓他悲痛欲絕的消息,恩師病重。生命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好像恩師還在為他授業解惑,還在等待閱讀繁雜的公文,即使已斑白了頭發,但他依然那麼精神抖擻。
也許是吧,在他的眼中,恩師一直如一座山一樣地屹立在他麵前。無論怎樣,他都可以作為一個孩子,在恩師的庇護下。習慣了大樹的遮陰庇護,忘記了它們也會隨著歲月而衰老,習慣了有城牆擋風遮雨,然而,時光流逝,蒼白的牆壁已經出現許許多多的坑窪,歲月在一點點將一切吞噬。而漸漸地他已經長大,成為別人的依靠,承受失去撒嬌任性的權利,一直依靠的肩膀塌陷了,隻能放縱地哭泣,但是不能放棄生命得責任。
令狐楚家的老管家湘叔來告訴這個消息的,這個老人也老了許多。原來在一切不知不覺中,即使還在原地踏步,歲月悄然逝去,依然會帶走許多。匆忙地安排好了家中事宜,李商隱就和湘叔立即啟程,他生怕晚了一步錯過相見,那將是他這一生最大的遺憾。
一路上快馬加鞭,李商隱恨不得插上翅膀,直接就飛到恩師的病床前。從前一直備受恩師照顧,不想在恩師病重的時候,不能盡孝在床前。
湘叔是一個已經年過半百的老人,李商隱本身也不是多麼健碩的人,這兩個人這樣風雨兼程了幾日就有些吃不消了。李商隱憐惜湘叔年老,又怕趕不及,想先行趕路,讓湘叔在後麵慢點走,這樣的奔波程度,一般人都也很難承受,他何況內心身體都在受著烈火焚燒似的煎熬。
湘叔來回已經奔波了數十日了,這樣的程度李商隱擔心他也會病倒,但是這個老人沒有放棄,他依然選擇和李商隱一同前行,如果可以選擇,他希望再快點,即使身體要承受更多,他也願意一拚。他這一輩子都是待在令狐府,可以說生命的所有回憶都是在令狐府的。而這個府的老主人更是他伺候了一輩子的,老了老了,眼看著老主人要離開了,這個時候他更不能不在。
他一生都在令狐楚的身邊,對令狐楚的心思很是了解,如果是別的事,他斷然不會離開的,因為李商隱不在身邊,這是令狐楚最掛念的事,他必須要親自來,讓老爺放心。湘叔十分明白,如果在臨死之前見不到李商隱,這個他疼惜了一生的可憐孩子,令狐楚怎樣都不會瞑目的。
令狐楚對李商隱的好,誰都看得出來,雖然科舉一波三折,但這個老人也是操碎了心的。有時候他待他的好,甚至親生兒子都會嫉妒。
李商隱默默地聽著湘叔說話,眼角慢慢地濕潤了,他用袖子抹去淚水,這個時候他不能哭,他必須攢足所有力氣去趕路。
十一月的山西,已經進入了寒冬,天氣格外寒冷。呼嘯的北風,飄飛的白雪,總是那麼猛烈而淒涼,颯颯的風聲,代替了李商隱想哭不能哭得呐喊。他猛喝幾口辛辣的酒,暖暖身子還要繼續前行,急迫的李商隱無數次地感歎著,這一段路,怎麼就那樣漫長,怎麼都看不到盡頭。
冰封的雪地,崎嶇的山路,每一個艱險,對於急忙趕路的兩個人來說都和平坦的路沒有什麼不同,因為無論怎樣,他們都必須走過。從白天到黑夜,黎明升起,夜幕垂下,和時間進行一場賽跑。他終於趕到了令狐府,剛鬆下得一口氣,又猛然懸在喉嚨裏,恩師在哪裏?恩師怎樣……太多的擔憂。
才到了門前,就有人來接,兩人急急忙忙地趕路,其他的人內心也並不能平靜,他們都在祈禱兩人能夠快點回來。令狐楚已經念叨了好幾日,臨死前的念想,任何人都不忍心讓它破滅。
李商隱忍了一路的眼淚,在看到床榻上的恩師後,就“唰”地流了下來,他很怕,在路上就很怕,可是他不能說。而在看到恩師那一刻,他終於可以盡情地哭了,這一路上的擔驚受怕,在看到對自己微笑的恩師,焦躁的心瞬間就平靜下來了。
府裏的其他幾位少年也在前幾天趕回,每個人都在令狐楚的床榻前,不敢離去。
李商隱望著恩師枯瘦的手指,不敢想象從前在官場上的殺伐果斷,教他寫文章,做政事,他從沒讓人看見過他的軟弱。如今,卻再也掩飾不了了。病榻前這樣一個行將枯朽的老人,憔悴得手都無法提起來,那樣的虛弱,病痛是何其殘忍。
原來令狐楚這幾天都沒有好好吃藥,他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一輩子如此足矣,他也曾名列三公,作過一些大事,想別人所不想,做別人所不能,已經足矣。
很多人都為他擔心,但是這位執著的老人,對他的生命卻一點也不執著,放任的態度讓關心愛護他的人是何其寒心。
李商隱來了,令狐楚最得意的門生,最欣賞的人,大家都期盼著他能勸勸令狐楚,喝藥接受治療,雖然都知道病愈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不努力去嚐試,總是心有不甘的。可的這個老人執拗的脾氣誰都知道,怎麼能勸得動,但還是要盡力一試的。
李商隱認真地洗漱後,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他不想再讓恩師令狐楚看見自己如此狼狽的樣子,因為恩師總是一副盎然的樣子,看不見他的萎靡,一直是那樣的堅韌。他要讓恩師知道,他的學生沒有被磨難打敗,依然是為夢想拚搏奮鬥的人。
他急草草地吃了幾口飯就趕到病床前守著,這幾日的趕路都沒有怎麼吃,心痛遠遠超過了饑餓感,他一點胃口都沒有。隻有一想到恩師憔悴不堪的樣子,早就被愁緒充滿,饑餓也是無關緊要的事了,或許哪個時辰暈倒,才會恍然大悟,原來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東西了。
李商隱聽著恩師和自己說話,已經不如以前那樣強勢了,他不由得心生感慨,生病的人是如此脆弱,能看得見最真實的內心,不用再在別人麵前故作堅強,即使已經遍體鱗傷。
令狐楚喜歡李商隱,這是人人都知道他的事情,都以為是因為他的才華,才華人那麼多,怎麼就單單對李商隱如此好呢。令狐楚對這個困擾許多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也許,最開始欣賞是李商隱的才華,那樣小的一個孩子就可以做出如此嚴謹求實的文章非常不易。後來,李商隱的本性一點點被了解,他是如此的重情義,小時候拿著引魂幡不遠千裏萬裏地把父親的棺引回到故鄉。堂叔去世的時候哭喪守靈,放棄自己的夢想。表叔崔戎去世,又千裏迢迢把他的靈柩送回老家,對每一個身邊的人都是如此好。對於每一個人,李商隱都是傾盡了雖有去愛的,因為愛得太深、太沉,才會這麼容易受傷。
李商隱與恩師絮絮著這些年的事,原來令狐楚這些年一直在關注他,即使不在身邊的時候,也總是打探他的消息。連他已經忘記了得小事,恩師都記得那樣清楚。令狐楚見證了李商隱的成長,參與了他的成長,成全了他的成長。
5. 三百年間同曉夢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間同曉夢,鍾山何處有龍盤?
--《詠史》
人生如夢,醒來不知年歲幾何,睡著不知今夕何年。在一場場美夢驚愕中穿梭,體驗一次又一次的別離歡聚。聽著令狐楚的喃喃細語,微弱的聲音,要用盡全部心力去傾聽,才能聽到其中的話語,蘊含的情意。
這個老人在臨死的時刻都沒有忘記國家,忘記他的責任。他把所有人都遣了出去,隻留下李商隱一人在屋內,任別人怎樣想,他的親生兒子都沒有留下,隻留下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學生,在他臨終之前做生命最後的道別。
令狐楚說有件事需要李商隱去辦,其實對於李商隱,無論恩師說的是什麼他都會去做的,哪怕是多麼艱難的事情。
可是,令狐楚要做的就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也總是要掙紮一次,雖然以前掙紮了很多次,但從未成功過,不管這次結果怎樣,也隻是最後一次了。
氣魄已殫,情絲俱盡,但是還有不能忘懷的事情,不在死前完成,就隻能是抱憾了。隻是怕因為寫得不夠委婉,因此惹怒皇上,不能實現所奏之事,那一腔的憤怒,在筆下也隻能烈火焚燒。
那隻手奮力的指向桌案,蒼老無力,此刻又是那麼的堅決,李商隱會意地走過去,拿起筆,鋪好紙張,再仔細擺了擺硯台。但他感覺到自己的手在顫抖,寫過如此多次的文章,這一次卻感覺如此艱難,有力不從心之感。
他覺得手裏的筆如此的沉重,思緒都凝固成冰,不能運轉了,恩師一生的寄望就在這支筆上,他必須貢獻出所有力量。
“臣永惟際會,受國深恩。以祖以父,皆蒙褒贈。有弟有子,並列班行。全腰領以從先人,委體魄而事先帝。此不自達,誠為甚愚。
但以永去泉口,長辭雲陛,更陳屍諫,猶進替言。雖號叫而不能,豈誠明之敢忘?今陛下春秋鼎盛,震海鏡清,是修教化之初,當複理平之始。
然自前年夏秋以來,貶遣者至多,誅戮者不少。望普加鴻造,稍齊皇威。段者昭洗以雪雷,存者沽濡而雨露。便五穀嘉熟,兆人安康。納臣將盡之苦言,慰臣永蟄之幽魄。”
一字一句,斷斷續續,最微弱的呻吟,蘊含最強大的力量,這是腐朽的國家,還有這樣一個人,這樣一支筆,在堅定地走著心目中理想主義路線,無論成功與否,都是值得人欽佩與尊敬的。
隱忍的一字一句,最後的時候,淚滴和著墨汁一起滴進文章裏,內心冰火的煎熬,恩師能在最後還心係國家,心念蒼生,多麼偉大,可是他拚盡油盡燈枯所做的也有可能隻是一片虛無,或許根本就不能成全什麼。
這樣的事情何其悲哀,即使耗盡了生命,王朝根深蒂固的腐朽也已經無力回天,恩師還傻傻地相信,即使李商隱自己又何嚐不是,總是不斷地失望,失望過後還保留有希望。
寂靜,如外麵的天空,漆黑一片,鋪天蓋地地襲來,壓得人無力起身。死一般的寧靜,漆黑的夜,心跳猛烈地的撞擊著,撲通撲通,好像要突破胸膛,崩裂一樣。
李商隱猛地撲倒在床前,恩師剛剛還是握著自己溫熱的手,已經慢慢變得冰涼,並且再也不會溫熱起來。猛烈的哭喊,擠壓了許久的風暴在這一刻停止盤旋,完全地釋放出來,撕裂心肺地呐喊,為何,生命中重要的人要這樣,靜靜離去,給了他靈魂重重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