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序言(2)(3 / 3)

有選擇就會有犧牲,有犧牲就會有遺憾,有遺憾就會在回憶中移植假設,如果當初做一種選擇會怎樣,如果當初再多想一想,多征求一下意見會怎樣,如果當初擱淺顧慮會怎樣……有太多的如果,在這樣的假設中開始了一個漫長的回憶,開始再次規劃前程,而這一切都存於縹緲虛幻之中。當初,多麼美麗的時間定格,可以是一天前,一個月前,一年前,或者許多年前,時間劃過歲月,隻為尋找曾經的抉擇。那個當初,有著幾夜幾夜的思考,思考著一直到老去的生活狀況。

從此以後,卓家的好東西更是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李家,隻為了文君在李家的日子能好過一些。卓王孫不知道,他們送的那些東西根本到不了文君的手上,文君本就不關心這些錢財,再加上最近新喪,短短一年經曆了這麼大的落差,根本承受不了,也沒有心思去打聽卓家送來的東西。可憐那些金銀財寶,就這麼進了李家夫人們的腰包。她們竟沒有一絲的良知,不但沒有因此而厚待文君,反而越來越欺負文君。

李家夫人把公子的離世歸結到了文君的頭上,這個說她克夫,那個說她縱欲過度,害了少爺,那個又說商女都是掃把星……李家幾位太太的話越說越難聽。文君反抗不得,反抗也可沒用,去者已經去了。下人們都為文君抱不平,可是又能怎麼樣呢,誰又能改變其一二呢。流言早晚不攻自破,文君這樣想著。也不去辯解,反而釋然了。

日漸黃昏,文君斜倚在椅子上,又讀起了書,兩個十六七歲的小丫鬟知道小姐讀書喜歡寂靜,都悄悄地退了出去。

這兩個丫鬟雖不是雙生胎,容貌卻也有八分相似,一樣的白皙皮膚,一樣的俊俏模樣,打小便跟了文君,本是陪小姐讀書的,後來因為小姐待她們如親姐妹一般,便又承擔起了照顧其起居飲食的工作。此時見小姐這般光景,也都悶悶不樂,暗地裏為小姐偷偷地抹眼淚。莫說是兩個小丫鬟,任憑是稍稍有點善心的人,都會為文君不值!

想當初,文君出嫁那天,那是何等的風光,進都城門時,光馱箱籠的馬前後追尾,就排滿了四五條街,別的都不說,那無數金銀財寶在蜀中便要空前絕後了,再也沒有誰家能出手這麼闊。陪嫁的隨從就有一百人,誰知到了他們家,都被夫人們指使去了,到如今,文君房裏也就剩幾個近身的了。文君本也不喜人多,所以並不在意,可偏偏吃穿用度都和從前大不相同了,都是下等的才送到後院。這可把丫鬟們氣壞了,這李家的家財早已被抄空,若不是文君陪嫁過來這許多財富,李家又怎麼有這樣的好日子,想當初她們來提親的時候,反反複複穿的都是那麼幾件衣服,戴的都是那麼幾樣鍍金的首飾,都不如卓家的三等丫鬟光鮮亮麗,想來這李家也是著實落魄了。再看看現在,李家這幾個夫人,有了錢了,不停地往身上打扮!也不知道老爺怎麼想的,想當初提親的那麼多,怎麼就選了他們家。

兩個小丫鬟越想越氣,說著說著又怪起卓老爺來。

“都怪我們老爺趨炎附勢,愛和當官的攀交情。被李家老爺鑽了空子,用了無數心機才訂下了這門親事。”其中一個道,說完便眼淚汪汪。

“老爺也是看姑爺才學高、家室好、樣貌端正、有前程,這才勉強同意了這門親事的,陪嫁這些許東西,還不是怕咱們小姐受委屈嗎?”另一個小丫鬟也歎了口氣說。

“其實,老爺早就聽說姑爺身子不硬朗,本以為隻是身子虛弱,養一陣子就好了,沒想到竟是這要命的病。”

“哎,都怪李家的人不念舊恩,姑爺一去,大夫人倒把責任算在小姐的頭上了。”

“可不,他們李家見少爺一天天不見好,才急著衝喜,硬是讓十六歲的小姐嫁了過來,十七歲便守了寡,真是害了她一世啊!”

“小姐嫁過來的這些日子經受了很多的苦,天天伺候姑爺,日日衣不解帶的,每次姑爺吃藥都是小姐先嚐嚐冷熱,是藥三分毒,現在小姐的身子都瘦成什麼樣子了,帶過來的衣服哪一件穿上都肥肥大大的。以前夜裏姑爺經常咳嗽,小姐可有一夜睡得安穩。那屋子更是從來就沒有斷過藥味,直到現在藥味還沒有散盡,應該叫他們來聞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