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望穿秋水(1)(1 / 3)

1.氣勢檄文謀良機

原來,自從陳阿嬌千金求得了《長門賦》之後,便命長門宮的宮人們夜夜吟誦,同時又配上了琴曲,買通了武帝身邊的樂官進行彈奏。

阿嬌想,武帝聽到了這悲傷的辭賦,一定想起昔日的情分,於是叫宮人們找出那件兩年前武帝最喜歡衣服,每天梳洗打扮,穿戴整齊,又著人把長門宮裏裏外外打掃幹淨,隻待武帝到來,可是等啊等啊,好長一段時間也不見武帝過來,難道是他太忙了,沒有心思聽樂曲嗎,不能真的這麼忙吧,他最喜歡聽曲了,就是再忙,晚上睡覺前也得聽一曲才能安心啊,難道是他聽到了之後覺得我厭煩嗎,不可能啊,這篇文章出自他最喜歡的司馬相如之手,怎麼能不為之所動呢?難道他就真的這麼絕情嗎?真的不在乎以往的情分嗎?真的忘了過去的點點滴滴嗎?真的忘得一幹二淨嗎?

在阿嬌的心裏有無數個問號,又怕宮人們看出一些端倪而笑話她,隻能偽裝著堅強,忍住眼淚不流出來,要流也要流在心裏,她一邊等待著,一邊猜測著。無數的傷心往事,盡管已經褪去了顏色,可每每躍然而出的時候,還是那抹鮮紅的傷痕,還是那麼疼,早已經習慣了等待,不知道等多久才能知道答案,等待很無力,因為看不到結果。一定是她前世貪戀他那深情的雙眸,才會用一世的寂寞在三生石上刻下了今朝,她以為前世的夙願已償,卻不知原來是她的一廂情願。

看時光流逝,前塵往事如雲如煙,任一堵宮牆阻斷了朝朝暮暮的期盼,任飄飄細雨阻斷了癡癡遙望的視線,愛恨情仇終消散,為何留我在人世間。曾經,把朝朝暮暮當做天長地久,把繾綣一時當作愛了一世,於是奢望執子之手,幸福終老。然後這一切都消失了,終於明白,愛依然,恨依舊,靈魂缺失的傷口,連眼淚都不知道為誰而流,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學會的釋然。

沙漏流轉,慌亂了時間,那天夜裏,阿嬌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久才睡著,突然,聽到了遠處仿佛傳來一陣陣腳步聲,急忙披著爬起來,快步走到窗前,接著昏暗的燭光用期盼的目光向窗外望去,發現又是淅淅瀝瀝的雨聲,失望的心緒隨著眼淚和著雨飄到了很遠很遠……夜半驚醒,便再也無法入眠,又開始吟唱起《長門賦》來,越唱越悲傷,到最後已經哽咽著唱不出來了,長門宮上上下下的宮人們聽了,無不為之動容,都偷偷地轉過身去抹著眼淚。

漢武帝剛好路過長門宮,聽到這淒婉的吟唱, 淚流滿麵,冒雨走進了兩年未踏足的宮中,望著這個曾經無限風光的人,如今已經憔悴不堪,最狠不過光陰似箭,直射人心,射得人塵滿麵,鬢如霜。多麼淡漠的人也抵擋不住美人梨花帶雨的期盼,武帝終於和陳阿嬌重新和好。不過她不再是皇後了,但好歹複了寵。經曆了這次磨難,長公主和阿嬌也不在乎什麼皇後之位了,權力欲望都是浮雲,隻要有他的寵愛,其他什麼都不重要了。

長安城內,繁華依舊,街上的人依然川流不息,隻是已經物是人非。相如是個愛酒之人,嗜酒如命,以前在長安的時候就經常去一家酒香四溢的小館子喝酒,現在有重新回到了長安,真有些思念那個味道了,一進城就迫不及待地向那個酒館走去。到了才發現,那裏已經改成了胭脂鋪,幾個花枝招展的姑娘正在挑選胭脂,相如的心中頓時湧起一種世事不過是過眼雲煙之感。

“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相如偶然間聽到幾個孩童在吟誦自己的《長門賦》,回想起那日陳皇後來求文章的情景,看來是已經複寵了。

他又想起自己的妻子來,他沒有把文君帶在身邊,是因為不忍心再叫她一起過苦日子,想著等穩定了一些,再派人去風風光光地回去接她過來,他心裏暗暗發誓不會像帝王那般薄情,定然不要她如陳阿嬌那般淒慘。她不知道,他多想牽著她的手,和他一起走完這漫漫人生旅程,他多想永遠的和她在一起,再也不分開,他 多想分擔她所有的悲傷。

長公主聞得恩人到了長安,急忙派人去請,相如不敢居功,更不敢想去見長公主,隻說等見了武帝之後再來拜會,長公主和陳阿嬌又特意叫人送來幾樣價值連城的禮物,相如一一拜謝。直到第二天天陽快下山的時候,漢武帝又召見司馬相如。文人向來皆自負,更何況是才華如此的相如呢,他總以為自己得到了帝王賞識,文章流傳朝野,人盡皆知。

相如走進未央宮的時候,武帝正和幾位美人玩樂,根本沒有注意到相如的到來,還是前皇後陳阿嬌如今的陳夫人提醒了一下,武帝才緩緩抬起頭來,一抬頭便也驚豔於相如的英俊瀟灑,還把相如的文賦誇讚了一番,又要相如在此吟詠一下《子虛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