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間,文君撫琴,彈奏出陽春三月的情思,她把含有深意的目光移向清瘦的丈夫,其中有歡樂,有感激,有惆悵,都在琴聲中了。
相如取得了如此的榮耀,文君沒有像別人想象的那麼開心。在文君眼裏,他是帝王也好,平民百姓也罷,她都不在乎,她都無所謂。她在乎的是他的一顆心是否在她的身上,是否完整的全部的在她的身上。
相如本就名揚天下,很多文人騷客早就引以為榜樣了。如今又得聖寵,更是引來不少人的目光。一時間,很多達官貴人都設法與其親近,想結親的更是不在少數,漸漸地鬧得滿城風雨。
歲月何其多,記憶何其少。回憶抵不過時間,總是在曆史長河中漸漸淡去,那些感人至深的經曆,似流金歲月般悄然逝去。男人有了事業,有了錢,也就有了故事,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這些流言蜚語傳得比任何時候都快。
那是個微風拂麵的日子,秋意褪去淡遠的顏色,告別了季節的舞台,賦予冬新的航程。這些流言蜚語漸漸傳到了成都卓文君的耳朵裏,仿佛是一把一把尖銳的刀子,直刺人心最脆弱的地方,刺得文君昏昏欲死。紅箋一封接著一封地加急送往長安,說的無非是相思之情以及回憶曾經的美好,文君想借著這些回憶挽回這一段就要消亡的感情。但此時,在相如看來,這些信是這麼的礙眼,每次一拿到信都是千篇一律的相思和憶苦,甚至閉著眼睛都能猜到信的內容,他變得越來越不耐煩了。
4.數字成詩淚已幹
相如久居京城, 賞盡風塵美女,加上官場得意,不由得產生了棄妻納妾之意。曾經患難與共,情深意篤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卻。哪裏還記得千裏之外還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獨守空房,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過著寂寞的生活。
相如的心底總是有個聲音在說:“這麼多年,哪怕是隻有一個女兒,我也別無所求了,文君,此生你依然是我最愛的人。隻是,你要允許我在分一個小小的角落給別人,我隻想有個兒子繼承司馬家的香火,文君,你能理解我,對嗎?你最善解人意了!”
人生怎能盡如完美,世上本就沒有什麼事情是完美的。想這文君家境好,樣貌好,才學好,為人又和善,惹得多少男子垂涎,想不到竟然到了中年也沒有留下一男半女,這已經成為相如最大的遺憾,這個遺憾長期困擾著他,夜不成眠,食之無味。
終於一天,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信發出去後,司馬相如不禁偷笑,心說,卓文君那麼聰明,肯定能明白自己的意思。這事或許就這麼輕描淡寫地解決了。
這一天,文君正在窗邊暗自流淚,忽然京城來了一位官差,交給她一封信,並告訴她大人立等回信。文君又驚又喜,拆信一看,卻如當頭棒喝。萬沒料到盼 來的卻是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十三個數字的家書。
聰明的卓文君讀後,當即明白了相如的意思,淚流滿麵。一行數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沒有以往過去的回憶了。她心中不由地哭訴:
“無億!無憶!好一個無憶!十年,二十年,我都可以等,但是司馬相如,你早已沒有心!如今我不怨你薄情,卻隻怪當初錯看良人。司馬相如,你終是做不到。為了建功立業,你就這麼離家去了,現在又要拋棄這一份致死不渝的愛戀,她直到現在才明白,男人的世界原來可以這麼大!”
女人的愛,對於他們男人來說,不過是森林中的一棵雜樹,可有可無,而且這個大森林中,不止有一棵樹,還有高大的鬆柏和茂深的野草。
文君癡癡地望著長安的方向,一顆滾燙的水珠落在了她的手背上,默默念道:“你是怎麼了,是嫌棄我年老色衰了嗎?是遇見別的令你動心的女子了嗎?為何對我這般不冷不熱,形同陌路!我們之間到底是怎麼了,那些誓言,那些美好,都成了過往了嗎,你就真的這麼狠心嗎?”
文君想不到真的要永遠的失去那個人了,一下子暈了過去。幾個仆人手忙腳亂,幾個丫鬟進進出出地忙了許久,文君才蘇醒過來。可是,她口中仍反複念叨著:“長卿,想不到你還是沒能經受得住誘惑,終於忘了我,終於嫌棄我年老色衰,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與其看著心愛的人和別人再結良緣,倒不如就這麼去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