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出錢蔣介石出槍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前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善於穿針引線的虞洽卿籌集了近八千萬元的巨款,幫助蔣介石站穩了腳根。蔣介石不僅想確立虞洽卿的商界至尊地位,而且想讓他任財政部長,虞洽卿怕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委婉推辭,先後推薦張壽鏞、錢新之任財政部長。
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廣州革命政府準備北伐,但囊中羞澀,為獲得上海財團的支持,力邀上海總商會頭麵人物來廣州參觀。那個時候,中國財團主要有三個:一是江浙財團,二是北方財團(華北財團),三是廣東財團(南方財團)。江浙財團源於浙江寧波周圍七縣的商人在上海的聯盟,即寧波幫。此時的江浙財團以金融為中心,勢力四通八達,在上海占著絕對優勢。上海的金融業主要銀行和錢莊共有三十五家,而江浙財團占了二十一家;主要紡織業工廠共有一百一十八家,江浙財團占了一百零三家;主要航運業共有十一家,江浙財團占了九家;主要鐵業和銅錫業共有二十二家,江浙財團竟占了全部;主要製粉工廠共有六家,江浙財團占了一半。在1925年的《上海總商會會員錄》花名冊中,共有五百零五名會員,其中浙江籍會員計有二百六十四名。會長、會董共四十二名,浙江籍竟占了三十名。在上海資本中,除浙江係外,江蘇排在浙江之後,占第二位。江浙財團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虞洽卿、張靜江、陳其采、葉揆初、蔣抑厄(浙江興業銀行)、李馥蓀(浙江實業銀行)、陳光甫(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宋漢章等人。
如果說上海是近代中國的經濟樞紐,那麼掌握這個樞紐的人就是江浙財團。江浙財團通過控製上海經濟控製著近代經濟的所有領域,占統治地位。蔣介石由於和虞洽卿、張靜江等人有著極深的曆史淵源,自然把目光目光投向了江浙財團。
尚任上海總商會會長的虞洽卿正想和孫傳芳唱對台戲,接到廣東革命政府邀請電報後立即同意。方椒伯、陳光甫等人雖然傾向廣州革命政府,但由於害怕孫傳芳的勢力,主張先探探虛實再說。於是,大家推出王曉籟、勞敬修、陳炳謙、陳良玉為代表。但四個人同樣顧慮重重,害怕引火燒身。正值虞洽卿訪日,此事暫時擱下來。
但曆史總是有意巧合,就在上海總商會改選的6月,國民黨也通過了北伐方案,緊接著蔣介石出任國民革命總司令,這讓世人不得不懷疑,以虞洽卿等人為代表的江浙財團在裏麵做了什麼文章,因為北伐所要討伐的對象恰恰包括孫傳芳。虞洽卿訪日歸來,見四個代表遲遲不願成行,就出麵極力促成王曉籟赴粵。
虞洽卿道:“廣州革命政府平定叛亂,消滅了陳炯明,銳意北伐,我們如果不接受邀請,北伐軍屆時打到上海來,就不好交代了。”王曉籟道:“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合力擊敗了馮玉祥,士氣正盛,恐怕北伐軍以兩廣之地對抗全國,心有餘而力不足。”虞洽卿道:“三個人看似齊心,隻是一時之計。孫傳芳從來都是見機行事,北伐軍不打他,他絕不會主動出擊。這樣,吳佩孚首當其衝。北伐軍解決掉吳佩孚,沿江而下,再討孫傳芳。張作霖實力雖然雄厚,但勢力遠在黃河以北,他隻會坐山觀虎鬥。孫傳芳獨力對抗北伐軍,焉是對手,還不乖乖地滾蛋!”王曉籟道:“光吳佩孚就夠北伐軍對付了,何談北伐軍來打孫傳芳?況且,孫傳芳有五省之地。”虞洽卿道:“照你這麼說,人多、地盤大,就能打勝仗了?”王曉籟道:“不錯。”虞洽卿道:“那大清朝為什麼會滅亡了?你當時相信辛亥革命會推翻大清朝嗎?”王曉籟道:“那已經是過去的事了,曆史不會重演。”虞洽卿道:“當時的國民黨還沒有這麼大的力量,就把大清朝推翻了,現在他們有了根據地,力量勝於當時十倍、百倍。”王曉籟道:“這太危險了”虞洽卿道:“你不去,我去!”王曉籟道:“孫傳芳正盯著你。你一去,不就把我們都露出來了嗎?不如我去。”虞洽卿道:“這可是你說的。”拍了拍王曉籟的肩膀道:“這可是一個絕好的機會。”見王曉籟心動,道:“不是我催你去,這可是大家的意思。你是眾望所歸,事成之後,大家都會知你的情。”王曉籟道:“廣州方麵北伐的消息可靠嗎?”虞洽卿道:“宋子文親口說的,已經聯係好多次了。如今是大勢所趨,北伐勢在必行。”低聲道:“神不知,鬼不覺。”王曉籟勉強答應道:“我先處理一下浙東的災情。”
這個王曉籟生於1886年,是虞洽卿的甬人同鄉,浙江嵊縣人。王曉籟自幼以“神童”著稱,其父王芷湘是當地首富,癡望兒子仕途成名。但王曉籟並不安心舉業,隻愛舞槍弄棒,議論時局,後來加入了光複會,是光複會在當地的第一批會員。1907年初夏的時候,徐錫麟、秋瑾等人準備反清起義,王曉籟等光複會員從家鄉出發,連夜趕往紹興。半道上聽說秋瑾已經被捕,而革命黨人撤出了大通學堂,又急忙匿身家中。王曉籟的嶽父樓映齋是一個富商,混過上海的十裏洋場,早想讓女婿作他幫手,見王曉籟全家嚇得六神無主,正好借機帶王曉籟來到上海。之後,王曉籟漸漸展露頭角,受到陳其美、沈縵雲、李平書、沈聯芳、虞洽卿等人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