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無冕之王(2)(1 / 2)

杜月笙為了奪下這個位置,著實做了一番周密的計劃。他讓陸京士以恒社的名義找到駱清華。駱清華是統一商會的總幹事,代理實際會務。杜月笙說他思賢若渴,仰慕駱清華的才華,說駱清華當總幹事是大材小用,應該大有作為,如果加入恒社,必有前途。駱清華頓時想入非非,表示願意加入恒社。陸京士策反駱清華成功後,和駱清華內外夾攻,四處騸風點火,說虞洽卿“在其位不謀其職”、“年邁體衰已經不中用了”,鼓動商會改選。虞洽卿知道改選一事時已經晚了,商會改選已成定局。

虞洽卿盡管不看中這個會長位置,但終究被人挖了牆角,顏麵大失,非常惱火。他很快查到了杜月笙頭上。

杜月笙知道事情露了餡,大呼“糟糕”,對陸京士道:“讓老狐狸知道了。”他想當會長,但均為幕後指揮,不想和虞洽卿發生正麵衝突,加上理虧,正躊躇間,虞洽卿直接打來了電話。虞洽卿道:“月笙老弟嗎?近來可好?忙什麼生意呢?”

杜月笙心裏一緊,忙道:“是洽老啊,有什麼事嗎?”

虞洽卿道:“我想請你出任統一商會會長,你看怎麼樣?”

杜月笙道:“這個會長,除了洽老外誰敢當!洽老取笑我吧?”

虞洽卿道:“不中用了,我年邁體衰已經不中用了,連我自己都覺得在其位不謀其職了。你還年輕,應該好好幹一番事業。”

要知道,杜月笙固然在上海灘名冠一時,有社會領袖之稱,皆因他出身黑社會的緣故。而且,虞洽卿確實年歲已高,決定“棄”政從商。杜月笙頗像虞洽卿的年輕時代,正想播風弄雨,借機在華洋兩界露盡風頭。倘若虞洽卿肯於播風弄雨,自然不是他可比擬的。杜月笙是新一代的上海灘領袖毋庸致疑,但和“退休”的老一代上海灘領袖虞洽卿比起來,他還是嫩了些。這種區別普通人看不透,甚至以為杜月笙更加有本領。但愈往高層,愈顯虞洽卿的本事。不說別的,蔣介石與虞洽卿稱兄道弟,而杜月笙隻能恭恭敬敬地喊蔣介石為委員長。合影留念時,虞洽卿可以和蔣介石並肩坐在前排,他則站在後排,大有區別。

杜月笙初時以為他已經和當年的虞洽卿一般無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刻聽出虞洽卿有見責之意,心中猛地省悟:“合影時,蔣介石讓他坐下,絕不是因為他年老的緣故。蔣介石比我更了解他。黃金榮遇到盧永祥的兒子盧筱嘉便折了,而他何曾將五省聯軍大元帥孫傳芳放在眼裏。即便是失勢的傅筱庵,尚能請動張學良出麵說項。所謂樹大根深,虞洽卿早看透了這一點,才放過了傅筱庵。”忙道:“正因為年輕,辦事不穩重,讓洽老費心了。洽老還是選一個可靠之人。”

虞洽卿道:“你不答應,實在是商界的一大遺憾!我和許多人都打過招呼了,選你做會長,既然你不同意,隻有重新通知他們了。”

杜月笙道:“月笙辜負了洽老的厚愛,還望洽老多多原諒。”

虞洽卿道:“你這次不當會長,下次還有機會,如果需要,事先說一聲,老朽願意奔走。”

杜月笙道:“讓洽老費心了。”

虞洽卿道:“你覺得由誰出任會長好呢?”

杜月笙道:“王曉籟名振商界,又是黨國功臣,洽老覺得怎麼樣?”

虞洽卿道:“你和我想到一塊去了。隻是商會每次改選都要鬧得驚天動地的,這一次決不能重蹈覆轍。改選的事你多費心,勸大家不要生事。”

杜月笙道:“月笙一定辦到。”

杜月笙知道這次撞到了虞洽卿的槍口上,不敢再攪和了,趕忙給王曉籟打電話,表示支持王曉籟。結果,王曉籟出任統一商會會長,杜月笙空忙了一場。後來,盡管杜月笙幾次和王曉籟爭奪會長之位,終因虞洽卿等甬籍商人插手而未能如願。

如此一來,上海又造就了一位大聞人——商界巨子王曉籟。

王曉籟走馬上任後,不遺餘力地為國民黨政府奔走,精力多流失於各種勢力的折衝之中。杜月笙本來想在航運業上有所作為,趕超虞洽卿,經過此事,終於明白,做情須慢慢來。虞洽卿也是闖蕩上海五十年才有的今天。自此,杜月笙和虞洽卿一時相安無事。

上海是江浙魚都,春秋錢塘江汛,萬楫千帆從四麵八方湧來,其景蔚為壯觀。三十年代中期,江浙漁販已有十餘萬人。1933年冬初,南京政府實業部任命範質龍為上海漁業管理局局長。範質龍上任後,以“建設漁業”為名,向各漁行征漁業建設費百分之二。按當時的營業額估計,僅冰鮮與河鮮每年收入就達一百二十萬元。範質龍以聘請顧問名義拉攏人,但顧問的名額畢竟有限,沒被聘請的人聯合向蕢延芳上訴。蕢延芳是虞洽卿的鎮海同鄉,不但是浙江銀行董事兼地產部經理,而且是上海魚市場常務理事、中國漁業公司董事等,在上海開了八家魚行。蕢延芳是上海的寧波同鄉會裏的頭麵人物之一,他認為:上海加征建設費,其他碼頭不征,做生意的肯定要轉向別處,到時生意難做。正在思考對策,猛然間想起了虞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