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采辦物資(2)(1 / 2)

上海成為孤島後,虞洽卿的女婿江一平到了重慶,登報出讓上海大西路的住宅,委托虞洽卿辦理。一天,虞洽卿正在公館裏發愁,忽然來了位名叫泰來那齊的意大利客人。原來,意大利駐滬領事需要房子,泰來那齊代表領事來看房子。虞洽卿心中一動,出讓條件很低,兩人一談便成了朋友。交往一段後,虞洽卿有意說出輪船公司的艱難處境,泰來那齊有心幫忙,建議道:“虞先生,為何不想辦法把三北公司在上海的四萬噸船隊利用起來?”虞洽卿見有戲可唱,便道:“泰來那齊先生,吳淞口已被日本人控製,不許中國商船通過啊!”泰來那齊笑道:“虞先生為人聰明,為何辦事如此死板,中國商船不能通過,外國商船呢?”虞洽卿假裝恍然大悟,連拍自己的腦袋,喊道:“笨,真是笨啊!”他盯著泰來那齊,激動地說:“泰來那齊先生,幸虧你提醒我。你的意思是讓我的船隊掛上外國旗?”

“對,對!”泰來那齊道。

“隻是沒有外國朋友合作啊!”虞洽卿道。“這不是問題。我就能與你合作。意大利與日本關係要好,掛意大利旗,日本人一定不會為難。”虞洽卿大喜,連聲說道:“好,好,我們一言為定。”

就這樣,三北公司在上海的四萬噸船隊掛著意大利旗開始活動了。這時,虞洽卿有筆香港彙豐銀行的借款需要歸還。虞洽卿坦率地對彙豐銀行大班史蒂芬說:“史蒂芬先生,我目前無法償還這筆借款,你如果緊逼不放,我隻有宣布破產。是否能延期十年一次性償還?”史蒂芬權衡利弊,隻好答應。

虞洽卿辦妥延期手續後,對史蒂芬道:“史蒂芬先生,承你允許,很感激。十年的期限太長了,令我非常過意不去。你如果能再借我五萬英鎊,讓我擴充業務,我保證三年內連同上次借款一並還清。”

史蒂芬聽他說得有理,也同意了。虞洽卿借到五萬英鎊,向挪威華倫洋行買了三艘遠洋輪船,以“華倫銀行”代理的名義,掛著挪威和巴拿馬旗運輸,進出日占區比較方便。

隨著日軍對中國港口和海麵的進一步封鎖,法、英等國航運也受到了限製,中國的輪船更是不能隨意出入。一時之間,上海糧食恐慌,人們搶購成風,米價暴漲。虞洽卿召集各界公會開會,希望各界公會出資購買南洋大米,平穩上海物價。

虞洽卿道:“國難當頭,人人自當出力。希望大家平價售米,我們辦一個‘平糶會’,我負責運輸。”一些代表怕失去這個投機的大好機會,反對辦平糶會。經過激烈的爭論,約有一半代表退出了會場。虞洽卿毫不氣餒,把支持者召集起來,募到近百萬元米款,成立了上海平糶委員會,委員會的辦事人員多是他的私人。

虞洽卿的船隊往來於上海至南洋、西貢等地,運來一百七十餘萬包大米,大部分委托米店按市價七折出售,差額由捐款進行貼補。虞洽卿共辦了三十多期平糶,為市民所稱讚。時值戰時船少,運費猛漲。虞洽卿以壓艙為名自辦洋米,高價拋售,牟取巨額暴利。出口時船上載滿土特產,除運費外,加收小費,且平糶米不交進口稅,每月獲利數百萬元。

虞洽卿又在寧波、鎮海、三北等地辦起平糶會,表示鄉情難忘。此時,雜糧米業的頭麵人物投機不成,這時找上門來,說:“洽老,您為民眾辦平糶會,太辛苦了。我們願為您分擔一份。”

虞洽卿明白是分利來了,道:“諸位之心我領了。”

雙方都不肯捅破這層窗戶紙,客客氣氣收了場。雜糧米業的人不甘心,便把其中的奧妙添油加醋地捅了出來。一時,輿論大嘩,各界紛紛譴責虞洽卿大發國難財。

虞洽卿在八·一三淞滬抗戰後的三年發了筆大財。原本捉襟見肘,此時卻握有大量遊資。他先後買下了南京西路盛宣懷家祠地皮、“大上海”戲院、神州旅館門麵、泥城橋鴻福裏、重華新村。上海各界頭麵人物紛紛離滬而去,他卻準備在上海繼續大發其財。然而,無論日方,還是蔣介石都不會放過他的,哪怕他已經是即將入土之人。日本人通過各種關係,極力拉攏虞洽卿出來做事。

許多人被迫擔任偽職,曾任上海總商會副會長的袁履登雖然三易其居,卻還是被綁架並軟禁起來,最後當了敵偽的上海市商會理事長。“上海三老”之一的林康侯雖然逃到了香港,仍被日本特務抓回,擔任了偽職。聞蘭亭則不幸落水,出任偽職。至於虞洽卿的死對頭傅筱庵則出任偽市長,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有人勸虞洽卿:“洽老,你在上海太有名了,要防是非。還是去內地吧!你三北公司的輪船有一部分在川江,你又與蔣介石交情很好,到重慶照樣可以左右逢源,為何非要留在上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