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迎接他的除王曉籟等上海的老朋友和女婿江一平外,還有國民黨的太子——蔣經國。
蔣經國對虞洽卿道:“虞老伯不辭艱辛來重慶,家父深感欣慰。抗戰正緊,內地生活較差,虞老伯想辦什麼事業,家父一定給予方便。”
虞洽卿回頭看了看他的大卡車,道:“委員長日理萬機,還關心我這個老頭子,勞世兄遠迎,很讓我感動。委員長方便之時,我自當趨謁,麵陳滬上種種事宜。至於在事業上的打算,容立足之後,聆聽委員長指示。”
蔣經國看了看他的大卡車,道:“小侄一定將老伯的話轉告家父。老伯一路辛勞,休息一日,明日家父想和老伯敘敘舊。”
虞洽卿問王曉籟:“曉籟,你看這裏有什麼事業可辦?”
王曉籟笑道:“洽老,還用問嗎?你的車都帶來了。現在最熱門的就數運輸,這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虞洽卿轉頭問江一平:“一平,你覺得如何?”
江一平道:“以前賺水腳費,現在賺運輸費。一個道理。”
王曉籟歎服道:“洽老,都說你有本事,我現在心服了。”
“曉籟,你到重慶一段時間了,各方麵比較熟。這樣好了,咱們合作,組織一個運輸公司。水路由三北公司在川江的輪船負責;陸路用我這批汽車跑單幫。”
王曉籟正想辦實業,苦於沒有資金,一說即合。
第二天,蔣介石熱情地接見了虞洽卿,道:“洽老,讓你一路辛苦了。洽老的到來,是對黨國最大的支持,也說明了洽老對黨國始終是忠貞不渝的。”虞洽卿道:“老朽古稀之年,本以為行將朽木,承蒙蔣委員長關懷。委員長帶領四萬萬同胞奮勇抗戰,老朽一直掛念時局,然而心有餘而力不足,貢獻微薄,正自慚愧不安。老朽雖未讀過聖賢之書,然而曉得‘大義’二字。堂堂華夏子孫,豈容倭寇踐踏。老朽願隨委員長與日本血戰到底。這次帶來一批卡車,準備捐獻二十輛,希望蔣委員長笑納,聊表老朽寸心。”蔣介石道:“洽老不顧年邁體衰,積極為黨國奔走,中正早有耳聞。洽老今日一席話,使中正看到抗日之希望,全民族之希望。洽老來渝,有何打算,不妨直言。”虞洽卿道:“內地物資緊缺,恐怕跟不上抗戰的形勢,老朽願意開辟國際運輸線,代為奔走。”蔣介石道:“中正邀請洽老來渝,正有此意。隻是怕洽老過於操勞,有礙貴體。洽老如有需要,盡可直言。”虞洽卿道:“其它無虞,唯恐沿路有阻。”後來,虞洽卿從蔣介石處獲“手諭”一張,“手諭”上指明虞洽卿的運輸公司是在滇、緬公路“搶運物資”,沿途軍警不準以任何理由責難。
虞洽卿與王曉籟、朱聯馥等人組織了一個資本二十萬元的運輸公司——三民運輸公司。
虞洽卿是閑不住的人,這時雖然七十五歲高齡,但身子硬朗,腰板筆直,毫無老態龍鍾之態。他在重慶四處活動,設立“四海聯歡社”,經常親自押車出發,江一平勸道:“阿爸,您年紀大了,這種事讓手下去做好了。”虞洽卿道:“你不知道,內地四處設卡,那些人極能勒索。如果沿途多花了錢,賺頭就不大了。”江一平道:“我們不是有手諭嗎?”虞洽卿道:“手諭有時也不管用。衝你阿爸的麵子,過關卡時,隻要亮出名片,哪個不客客氣氣地放行,甚至還要請我吃喝。”事實上,蔣介石讓他運戰略物資,他運的卻是日用商品。當時,大後方極缺物資,運力非常緊張,運費隨之暴漲。運輸業是虞洽卿的老本行,他通過各種渠道,從上海等地運來了重慶最急需的布匹、百貨,賺了一大筆錢。虞洽卿又以小兒子虞順慰的名義創辦了“川光公司”。
當時,蔣介石的國際運輸主要靠滇緬公路。滇緬公路修於抗戰初期,幾乎所有的援華物資和進口物資都打這裏經過。這是中國抗戰的生命線。虞洽卿深知此理,幾次帶車作全線實地考察。滇緬公路處於軍閥龍雲的勢力範圍。到了雲南,虞洽卿找到了龍雲手下的雲南財閥繆雲台,道:“繆先生精明強幹,素有愛國之心,和德找對人了。希望繆先生與我共籌救國大計,解決關係國計民生的問題。”
繆雲台是曾國藩的外甥,素有“雲南宋子文”之稱。他答應與虞洽卿合辦“三北運輸公司”。很快,虞洽卿把這條滇緬公路變成了他的黃金線。他購進一百多輛福特牌大卡車,專門奔走於滇緬之間。他從仰光販運國內急需的汽車配件和五金器材,搶運物資,疏通貨源,使他的運輸業又前進了一步。
日本早就發現了滇緬公路,一直打算切斷中國這條惟一的國際交通幹線。日軍於1942年春氣勢洶洶地向曼特勒逼來。這時,虞洽卿正在曼特勒城采辦貨物,城中的商人急欲求現,竟以整倉商品估價求售,價格僅為市場的兩三成。虞洽卿是一個敢於冒險的人,他大買特買,付款裝貨後親自押著車隊撤離。就在他離開的幾個小時後,曼特勒城失陷,僅此一項,虞洽卿獲利兩三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