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他走向何方(2)(1 / 3)

若承認我是衰退者,事實我正是相反,其中有一證明:我常本能地選擇一個正當的治療法,而不選擇有害的。至於衰退的人,卻往往選擇其有害的治療法。大體上我當時是健康的,但在某些項目上則是衰退的。精力迫使我走向孤獨,同時,迫使我離開我平常的生活方式;自我訓練使我不鬆懈,不要人服侍,也不要醫生看我——這些都顯示著我最需要的本能都很好。我可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恢複健康,做這些事,第一個成功的條件是(生理學家都會同意的)根本上為健康的人。一個真正多病性質的人,不能變成健康,他自己的努力也很少。另方麵,對於一個本能上健康的人,疾病反而是生命有力的刺激,生命豐富的刺激。由是我便以這種態度來看我長時期的病痛:這使我似乎發現重新的生命,我的自我也包括在內(自我也新起來了)。我嚐試所有好的甚至於瑣碎的東西,而其他人則不能做到——一我以我的健康意誌與生命意誌創造哲學……我希望別人如此來了解我;在生命力最低潮的年月裏,我仍不會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自我恢複的本能不使我有窮困與絕望的哲學。

1884年,眼疾惡化,背不能挺直,他懷疑自己有患瘋病的早期症狀。

1889年1月3日,在都靈廣場,見到一個馬車夫抽打自己的馬,他跑上前去抱住馬的脖子,結果昏倒在地。醫生診斷為精神錯亂和漸進性麻痹。

看來,這位歡樂的酒神就要走人永恒的黑夜了。

1900年8月20日:突患傷風,高燒,呼吸困難,伴有肺炎並發症。

23日,醫生斷言:生命已無力挽回。

24日上午,麵容突然改變,病痛激烈發作,失去意識倒下,黃昏時分吐了一大口氣,意識有恢複的征兆。

25日,似乎看得見東西.示意將燈罩移到一邊,睡了一段時間後,突然麵部顏色轉深。睜開濕潤的眼睛,嚴肅地環顧四周後,輕輕合攏。從此,年僅56歲的尼采沉人生命的夢與醉之中,再也沒有醒來。

妹妹伊麗莎白這樣描述了尼采臨終前的情景:

1990年8月20日,哥哥突患傷風,發高燒,呼吸困難,似有肺炎的並發症。忠誠的醫生想盡可能消除他的痛苦,但兩三天後,醫生已經知道無力挽回了。24日正午,我和哥哥相對而坐,他的麵容突然改變,再度激烈的發作,哥哥終於失去意識倒下。就在這時,可怕的雷雨漫天蓋地而來,似乎這個高貴的靈魂,已隨著雷電,先升登天堂。黃昏時分,他吐出一口氣,意識也有恢複的征兆,好像想說什麼,次日淩晨2時,我請他吃了一些食物,他似乎看得見我,示意我把燈罩移到一邊,高聲叫我“伊麗莎白”,我滿心歡喜,以為他的危險期已經過去。然後他睡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一直祈禱,但願這是複原的熟睡。,但那高貴的麵容突起變化,轉為深濃,他再一次睜開那雙寬闊、濕潤的眼睛……安詳地、無憂無慮地,向四周投下嚴肅的一瞥,然後輕輕合攏!.永遠閉上了。

翌日,尼采的骨骸葬於故鄉羅肯雙親的墓旁。在出殯時,挽聯上寫著:

你的名字在後人心中是神聖的。

3.誤 解

尼采以自己悲劇性的一生,展示了現代西方人在傳統價值崩潰時代的迷途之痛苦和尋求之渴望,並以異常的稟賦、才性為西方人找到了一條擺脫危機的出路。尼采作為一名著名的哲學家、詩人,其思想當然會給人們以莫:大的啟迪,但是他又始終足資產階級思想家,其思想之中也必然包含著許多糟粕:其一,濃烈的貴族主義傾向。他使用種族一詞來喻指人的一定類型,並表現出對貴族血統的崇拜心理。他還主張優生學,要求把婚配作為改良種族的惟一手段。其二,非道德主義氣息。他否定道德的積極作用,甚至否定曆史上的道德遺產,他在所勾域的宇宙秩序中,誠然找不到道德的根據和社會功能。其三,唯心主義的社會曆史觀。他力圖用精神革命來消除社會的弊端。他把少數的上等人視為社會的主宰,而認為占多數的下等人隻能為上等人作出犧牲,超人才是人類的希望。他把個人和社會對立起來,片麵強調社會對個人的損害,而無視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的惟一的社會場所等。當然,我們不能以現代的標準去苛求前人尼采思想的這些局限性,當代人類思想發展過程中的必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算真正的科學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