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的百度世界6(1 / 1)

第一章 從矽穀到中關村 小試牛刀

創業初期,百度的公司結構十分簡單,隻設了一個研發部,由劉建國領導,李彥宏和徐勇更多負責管理運營及銷售事務。這種單一的公司結構對當時初生的百度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使得百度可以集中力量去進行搜索引擎的研發,短時期內就把產品成功推向市場,給投資者樹立很好的信心。

老實說,進入搜索領域,百度晚了一步。

2000年,國內比較著名的搜索引擎已經有了不少家,比如天網、悠遊、OpenFind等。他們都是基於機器人搜索的搜索引擎。在互聯網發展早期,信息量較少的時侯,這類搜索引擎還是比較實用的,但是隨著互聯網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它的缺點逐漸體現出來,返回無用信息太多,用戶要花費精力重新篩選。這些在追求技術完美的李彥宏看來都不是最好的。這正是李彥宏創建百度的前提。

百度成立後,首先要推出自己的產品——搜索引擎。當時,百度除了技術人員與技術理念,什麼都沒有,所有的程序都要一行行寫出來。

那時的百度工作氛圍非常好,除了李彥宏和徐勇,其他人包括劉建國都剛從學校出來,彼此之間的關係很單純,沒有職場中那種拉幫結派、爭強好勝的作風,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很專注的去做搜索引擎,這也就是校園文化。

此時,崔姍姍、雷鳴等幾個以實習生的身份來到百度的員工,還沒有完全脫離學校,白天在實驗室上課,晚上才能過來,過來後就開始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從2月到初春的幾個月中,百度象加足汽油的馬達,轟隆隆不間斷運作,編寫代碼、程序測試、修改錯誤。那時候,北大資源賓館1414號房的燈光時常是徹夜未滅,大家工作到淩晨兩、三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0年5月,百度開發出自己的第一個中文搜索引擎,隻用了4個月時間。這個百度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搜索引擎,當時可以搜索500萬個網頁。此時,中國大概有900多萬互聯網用戶。

此時距離風險投資商所給予的半年時間還有兩個月。產品做出來後隨後的問題是,怎麼把它給賣出去,這也是所有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此時,最可能的買家是發展最為風光的門戶網站。那時的百度還隻是一間默默無聞的麻雀公司,憑什麼要門戶網站相信百度呢?

於是,開發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樣板客戶就成了百度最主要的任務。經過多方努力,5月底的時侯,百度終於有了第一家客戶——矽穀動力。之所以選擇矽穀動力,第一是因為矽穀動力本身也是做技術的,有一個很好的技術基礎;其次,當時百度的風險投資商和矽穀動力之間也有一些聯係,溝通起來比較容易。

開放給矽穀動力的第一天,百度的技術團隊全都都守在服務器前,當一個用戶出現的時侯,整個辦公室一陣歡呼雀躍。雖然當時百度的整個索引能力隻有500萬個網頁,但意義卻十分重大,因為百度真正使用戶享受到了搜索引擎所帶來的便利。

拿下矽穀動力後,李彥宏又去找了CHINAREN,這是很好的一個社區網站,後來被搜狐收購了。期間,百度在首都體育館舉辦了一場晚會,晚會上崔姍姍告訴他男朋友,百度下一個客戶的名字說出來會嚇他一跳。當然因為事情還沒有最後落實,崔姍姍並沒有明說是哪個公司。不久,百度就和CHINAREN聯手推出了中國第一個提問式搜索引擎——“孫悟空搜索引擎”為用戶提供互聯網搜索服務,由此,百度全麵進入了中國互聯網技術領域。

成功的喜悅也許讓百度一時有點飄飄然了。2000年6月,百度在香格裏拉大酒店舉辦了一個新聞發布會。此時距離百度成立不到半年時間。當時負責PR的是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小女生,自己本身經驗不足,很多細節問題都沒有考慮到,比如會前聯係相關媒體、調試設備等等,加之百度剛成立不久,內部也有一些混亂,結果忙中出錯,應用展示的時侯網絡突然斷了,百度的網頁調不出來,什麼也演示不了。當時公司的幾個創始人急的恨不能要上天入地,李彥宏在台上的聲音也一下子變調了。隨後記者提問時間,主持人一再提示,卻沒有一個記者舉手發問――沒人知道百度和李彥宏究竟是做什麼的。百度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在尷尬的氣氛中結束,這對初生的百度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不過,百度很快調整了過來,新聞發布會的失敗對百度發展來說隻是一個插曲。其後,百度集中力量對產品和客戶進行拓展。8月份,中國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搜狐成為了百度的客戶。有了搜狐這塊金字招牌,百度的用戶拓展異常順利,接連拿下了新浪、網易、263、TOM.COM等國內的大中型門戶網站,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的其他網站。客戶的認可讓公司上下對百度的前景都充滿了信心,但是,隨之而來的互聯網寒冬的蔓延卻幾乎讓李彥宏的百度帝國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