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的百度世界7(1 / 2)

第一章 從矽穀到中關村 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2000年,中國網民突破了1000萬大關。這年1月,剛剛在納斯達克上市半年的中華網再次發行新股,募得3億美元。這讓風險投資第一次看到了中國概念股的巨大潛力。隨後,新浪、搜狐、網易邁向納斯達克的步伐也顯著加快,中國概念的.COM公司大潮湧動。

“……網站就得拿錢砸,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啊……網站靠什麼?靠的就是點擊率啊!點擊率上去了,下家兒跟著就來了。你砸進去多少錢,加一零兒直接就賣給下家兒了……”這是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大腕》中的一段台詞,描述的正是這個中國互聯網業的瘋狂年代。

然而,危險正在一步步逼近。

2000年春天,大地回暖,外麵的世界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但對於互聯網行業,此時卻是寒冬的開始。

3月,美國股市開始崩潰,此前一路高歌猛進的納斯達克股市幾乎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急劇下滑,從3月的超過5000點跌到6月的3000點,並在年底跌破了2000點。道瓊斯工業指數在一個交易日內大跌627.78點,跌幅接近6%。公開IPO也陷入停滯,不可逆轉地股票市場崩盤出現了。雅虎、思科、亞馬遜……幾乎所有知名公司的股票都遭到了重挫。

剛剛火熱起來、還沒有充分施展拳腳的中國IT業被硬生生拖入了冬天。

一度被投資者當作寵兒的網絡股轉眼間成為燙手的山芋。期間,原計劃有11家企業上市,後來因為銷售額度不夠等原因,有9家退出,無限期延長了上市計劃。

來自中國的新浪、搜狐等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無一逃脫,網易在納斯達克的股價甚至跌到了四毛錢。許多在網絡泡沫高峰擠進來的風險投資商血本無歸,開始陸續撤出。各大公司高舉裁員大旗,矽穀成千上萬的IT人才賦閑在家。(增加交代互聯網冬天嚴酷的背景,戲劇性與典型性要考慮)

萬裏之外的中國本土,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網絡經濟泡沫破滅所帶來的寒意,這對中國剛剛起步的互聯網行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許多新開業的中小網站及高科技公司紛紛倒閉、破產,中國的互聯網行業氣氛變得前所未有的冷淡。

此時的百度,雖然看起來還是運作良好,員工們埋頭開發公司的第一版產品。但是作為公司的掌舵人,李彥宏心知這些都是暫時的。百度不停地擴大市場,運營成本也不斷上升,這樣下去,創業之初拿到的120萬風投資金很快就會耗盡。此刻的百度就象躺在媽媽懷抱的孩子,麵帶歡喜,卻不知道自己處在快斷奶的邊緣。未雨綢繆,李彥宏和他的搭檔開始考慮進行第二次融資,以使百度這個孩子能健康地成長起來。

在資金沒有用完的時候就去找錢,這是李彥宏創業的一大秘訣。若幹年後,當百度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後,李彥宏對大學生們說:永遠不要在你的錢花完的時候去融資,因為這個時候,你急需用錢救命,很難與投資者站到平等地位上。

然而,當時的行業環境相當惡劣,市場一片蕭條,現金斷流而導致失敗倒閉或被收購的案例比比皆是,CHINAREN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有句古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用在當時IT行業可謂恰如其分。不少前幾個月還風風火火的網站,現在要麼是“半睡眠”狀態,要麼根本上不了。在這種大背景下,投資人對互聯網行業避而遠之,大家都不願意往這個無底洞靠。而之前互聯網行業最紅火的時候,憑借一個想法就可以獲得一兩千萬的投資,風投排著隊上門。風雲突變,網絡泡沫的破滅讓互聯網行業一下子從天上掉到了地上,人們提到互聯網行業的時候,隻有一片的哀歎。

要在如此情況下進行二次融資,難度可想而知。在百度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李彥宏依然顯得十分鎮定,沒有一味地追求二次融資的金額,更多地是考慮資金的質量:“我們不能病急亂投醫,毫無選擇的融資。投資商投錢進來百度後,必然會擁有一定的股份,進而會影響到整個公司未來的發展運作。彼此之間能否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如果日後上市的話投資商是不是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持你,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東西。”

二次融資的艱難讓今天的百度人難以想象。曾經有段時間,李彥宏簡直想放棄,直接把公司賣掉。但他最終堅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