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雖略涉文史,監修國書,卻從沒有細心研究過混跡於後宮的張氏兄弟那一類人的心態,以至於翻在他們的那一道陰溝裏。張氏兄弟在剛剛進宮時還一頭霧水,看不清朝中的局勢。那時候他們隻和那些女皇寵愛的近臣接觸,所以他們的目光是短淺的,自然也無法選擇他們的立場。後來隨著時光的流逝,隨著他們所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所經曆的事件越來越深入,慢慢地,他們終於覺出那些對他們最曲意奉承的人,其實並不是他們立足朝廷最最需要的人。
張氏兄弟當然是聰明的。張氏兄弟很快就發現李武兩姓勢力的較量其實並不是旗鼓相當的。武姓一族盡管表麵上氣壯如牛,而本質上確是十分虛弱的。他們所能仰仗的,隻能是年邁的聖上,而現在聖上垮台,他們自然也就會隨之樹倒猢猻散。而李姓的勢力就不然了。他們盡管看上去萎頓收縮,但背後卻是幾代李唐江山的強大支撐。他們的抑鬱不得誌隻是暫時的,遲早有一天他們會重振旗鼓,東山再起。
這便是聰明的張氏兄弟所看到的。他們不僅看清了武三思注定卑微的一生,看清了滿朝文武對諸武越來越深刻的不滿,看清了武三思最終無法繼承王位,還看清了未來的天下必定是李家的。他們同時也看清了,他們兄弟要想在朝中立足,就不僅要精心侍奉女皇,還要取悅於那些擁戴李唐的朝臣們。他們明白,聖上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是怎樣地猶豫不決,聖上隻是在情感上親近她的那些無比順從的武姓親戚,而她真正器重的,其實還是狄仁傑那樣的李唐塑造出來的舊臣。
於是機靈的張氏兄弟開始有目的地去靠近那些朝中的老臣們,因為他們深知,在某種意義上,隻有爭取到老臣們的認可或是默許,他們的位置才可能是穩定的。而這樣的穩定是武三思不能給他們的,因為武三思自己就是不穩定的。他今天可以榮華富貴權傾一時,但轉眼就可能成為階下囚。終於有一天,女皇在與那兩個年輕人盡享魚水之歡時,說:“好吧,就讓顯回來吧。”
實在是太離奇了。
女皇顯然不知她的武周帝國將要滅亡了。
盡管如此,張氏兄弟還是怕夜長夢多,怕武三思眼淚漣漣地在他姑母的耳邊啼哭幾句,女皇就會改變了主意,毀了他們的前程。於是他們又百般妖嬈地逼迫著意亂神迷的女皇將決定變成一紙詔書。
在聖上的示意下,張易之在文史館中那個深深的庭院裏找到了婉兒,那時候還是深夜。
婉兒一看到張易之那張興致勃勃的臉就知道不是聖上出了什麼事。她很鄙夷地看了一眼張易之,便十分不情願地跟著他往外走。
張易之有點得意忘形地問著婉兒:“能猜出陛下召你去幹什麼?”
“無非是擬寫詔書,你們的目的實現了。”婉兒的話語就像是頭頂的星星那麼冷。
這下,美貌的張易之驚呆了,怪不得傳言上官婉兒聰明絕頂。這不,她看見我的臉色就知道聖上的旨意了。
上官婉兒略加思索,揮毫潑墨,片刻之間,已將詔令寫好。
女皇便密傳兵部職方員外郎徐彥伯,女皇說要秘密把顯接回來。
於是武則天的秘密使者徐彥伯火速趕來,女皇在那次午夜的秘密會見中幾乎一言未發,她隻是讓婉兒宣讀了那份墨跡未幹的詔書,徐彥伯的人馬就星夜啟程了。
一切進行得如此之快,幾乎是轉瞬之間,顯就會從那幾千裏外回家了。整個的過程之快甚至是連武則天都很懷疑的。她就是要讓那一切在流星劃過天際之間完成,她可能是害怕離開了那個時刻可能連她自己也會動搖。那樣,她可能就永遠也見不到她的這個兒子了。
如此,張氏兄弟向他們的新朋友狄仁傑和吉頊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張氏兄弟因此就有點得意忘形了。他們以為單單憑此,就能在未來廬陵王返回並複立為太子的朝廷中恃才傲物。他們想的還是太簡單了。他們不論為政治做出怎樣巨大的貢獻,依然是聖上的麵首。狄仁傑、吉頊等前唐重臣,何曾將二張之輩放在眼中。
第二天清晨,徐彥伯的人馬踏上了遙遙路途。而婉兒,在陪伴女皇完成了所有秘密接回廬陵王的程序後,還是重新回到了武三思的身邊。本來她也可以不回來。但是她思忖再三,最終還是選擇了回來,她想在朝廷的這一秘密的事件後,她遲早是要麵對武三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