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去買了很多建材,後來找到一個施工隊,粉刷好了(磚也砌好了,牆也刷好了,頂也弄好了)之後,貼出一張張照片,然後我就會不斷發短信和郵件,告知這個東西已經慢慢成形了,最後建好了。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隻捐了2塊錢,就像捐了4塊錢,享受了淘寶買家一樣的待遇,而且它會不斷地來對你說:“親,你能給我一個好評嗎?”
原因何在?因為這個項目結束的時候,每個捐款的人都需要、被要求對這個項目作評價。評價是完全根據捐款的比率算權重的,3000塊錢我捐了4塊,我就有4/3000的權利為這個項目打分,你可能會打3分,可能會打5分(假如滿分是5分的話),這樣,你覺得開心、滿意,你覺得這很透明、很專業、很照顧捐款人的感情,就可能打打高分。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公益組織,為了得到高分,就必須從做前期的每一項工作開始都考慮到捐款人是怎麼想的。捐款人想的無非就是專業、有效率、更好地執行,這個項目的受益人得到真正的收益。
公益組織關注評價,是因為給它好評,它就會有高積分,可能一開始一顆星,後來變成一顆鑽石,再後來變成一顆皇冠。另一個公益組織可能做得沒有那麼好,它可能隻有3顆星或者4顆星,因此你再去捐款的時候,或者別人來捐款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看這個公益組織以前得到的評價。
每個組織都是有一定花費的,需要提取一定的管理費,作為發給這個公益組織工作人員的工資。當一個2皇冠的公益組織(打個比方說)收取的管理費是8%,另外一個3顆星的公益組織收取的管理費是5%,那麼又有一個問題擺在大家麵前了,你會把錢捐給一個2皇冠但是8%管理費的公益組織,還是會把錢捐給一個3顆星但是管理費5%的公益組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都有自己的判斷。會有一部分人把錢捐給2皇冠的,雖然管理費比較高,但是因為相信它、信任它,因為它以前做得比較好,人們相信它拿到這些錢之後,可以發揮這些錢真正的價值,而這個3顆星的公益組織雖然隻收5%,但那95%也許並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這樣有什麼好處?這樣可以讓那些公益組織變得越來越壯大,所以,必須透明,必須專業,讓平台變得越來越有實力。假如你平均每個月捐20塊錢(隨便捐到哪裏去),當有一個公益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你捐的每一分錢都可以被仔仔細細地跟蹤,你還會把錢捐到一個你不知道錢會去哪裏的箱子裏嗎?
等到未來有一天,平台通過非常透明的方法能夠募到很多錢的時候,那些大型的、操作不透明的公益機構,可能需要反思自己:“我怎麼辦?是要讓自己也變得非常透明呢,還是到透明平台上去募款?”我希望,通過透明的平台,幫助所有優秀的公益組織變得越來越優秀,幫助每一個捐款者重建曾經被傷害過的慈善之心。
我在微軟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的老板—比爾·蓋茨先生,他有個好朋友,就是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先生在實業領域做得特別突出,可以說已經成為今天最有錢的人之一了,而沃倫·巴菲特先生在金融領域做得非常優秀,也可以說是領域裏麵最成功的人之一。一個是實業,一個是金融,實業是把一件事情做出來,而金融是給那些能夠更好地做事情的人配給資源,把優秀的資源配給優秀的企業家。
這兩位做公益的方法也非常有意思。比爾·蓋茨先生成立了一家公益組織,叫蓋茨基金會。蓋茨基金會關注艾滋病的防治問題、第三世界國家的貧困問題等一些世界性的大問題和難題。他到處飛、到處跑去解決一些公益問題,而沃倫·巴菲特先生把幾百億美元的資產捐給了比爾蓋茨先生,因為他認為自己做得未必能比比爾·蓋茨做得好。把優質的資源配置給優秀的企業家,是金融領域的一個理念。沃倫·巴菲特將這一理念也用在了公益事業上。
2012年,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通過朋友找到我。我把所有想法告訴了鄒秘書長和管副秘書長。沒想到,她們非常支持。她們堅定地想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於是有了“泉公益”平台。
這次來到北極,我希望帶回千年的冰川冰,送給那些為“泉公益”做過巨大幫助的誌願者們!
海麵上的浮冰,保持時間不長,大部分冬天結起,夏天化掉。那些在陸地上的冰川冰,常年不化,加上年年降雪,越來越厚。按照每年7厘米的平均速度計算,那些兩千米厚的巨冰,最下麵的年歲已經有近三萬年的曆史。這些冰川會斷裂墜入北冰洋,成為冰山漂浮在海中。從這樣的冰川上采回的冰,至少有千年曆史,有的甚至有萬年曆史。
所以,從北極點采千年寒冰,送給誌願者,意義非凡。采這些冰,最重要的是找到冰山,然後采下冰塊。
衝鋒舟在水中巡遊。水中有不少浮冰,表麵平整,薄薄一大片,那是海冰。我告訴了探險隊員Dema我的用意。Dema非常熱心,幫我找到一塊容易接近的、大概20幾米高的冰山。我們的船慢慢接近這塊幽藍色的冰川,冰川的旁邊漂浮著一些碎裂的冰塊。我發現,從冰川上“掰下”一塊大小合適的冰,是不可能的。太堅硬了,隻有可能“鑿下”。還好大自然是最完美的“鑿工”,它已經用上升的氣溫,割碎了幾小塊冰川冰,漂浮在旁邊。我挑了一塊我認為合適的,就伸手去海裏撈,居然抱不動。冰原來這麼重!我隻好放掉,這時我的手套已經濕透了。我挑中一塊略小的,終於把它從水裏撈上了船。
我把千年冰塊帶回,爭取能成功地找到讚助商,把它注入寒冰項鏈,並通過宋慶齡基金會,贈送給誌願者們。感謝他們,為推動中國公益透明作出的努力!
回到酒吧,突然想起,有某個品牌的洋酒廣告,一個男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最後采到一小塊冰川冰,非常得意地丟入酒杯中,怡然自得地喝起來。我想,在北極點,這有何難?我從千年寒冰上取下幾塊小碎冰,非常得意地丟入可樂。誌願者們,千年寒冰送給你們,我就當這杯千年寒冰可樂是給自己的小小獎賞了。
做公益,不僅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自己。今天,我們看到了更多動物,比如海象、普通絨鴨、小海烏、紫鷸、琴海豹。
海象(Odobenusrosmarus)
海象是海豹的親戚。所有海豹、海獅以及海象都被稱作鰭腳類——它們所有的腳都變成了鰭的形狀。海象也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它們的祖先與熊的祖先親緣很近,如果這位祖先碰巧沒有下海,當今也應該被人們稱作“猛獸”吧。
海象是體型第二大的鰭腳類動物,成年雄性重達1.7噸,僅次於象海豹。海象的象牙是長達1米的犬牙,雌雄都有,它是武器和工具,也是雄性在種群中地位的象征。擁有最長犬牙的雄性通常是整群海象的霸主,如果有牙齒長度類似的雄性不服,就會有一場搏鬥。中國古代記載的來自北方的“象牙”,應該就是海象的牙,畢竟最後的猛獁象大約1萬年前就已經消失了。
海象並不用它的大牙捕食,它們吃海底的小生物,包括蝦蟹、貝殼等。吃貝殼的時候,它們用大嘴把貝殼包起來,然後用舌頭作為活塞製造吸力,吸出貝肉。
有人看過海象用大牙把身體掛在冰麵上,這倒是大牙不錯的用途。我們在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的海岸上看到它們成群的身影。
“裝象”較量
海象生活在北極地區,而象海豹生活在南極附近和北美西岸。為了不混淆,我們可以這樣想“有兩種努力假裝自己是大象的大型海豹,其中一種雖然個子夠大但隻有較長的鼻子沒有牙齒,所以它隻能被叫做象海豹;而另一種雖然沒有長鼻子,但長出了逼真的象牙,所以它被稱作海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