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史綱》曰:
“連小孩子都知道絕不可以亂燃烽火,但姬宮涅認為偶爾玩一次沒有關係。他就帶著褒姒,前往鎬京(西安市)東方三十公裏的驪山,舉行盛大宴會。歡宴到深夜時,姬宮涅下令燃起烽火。刹那間火焰直衝霄漢,像一條逃命的巨鯨一樣,不斷地一股一股噴出火柱,向黑暗的遠方,奔騰而去。王畿附近的封國國君們,從夢中驚醒,以為鎬京已被蠻族包圍,國王老命危在旦夕,立即集合軍隊,率領馳援。姬宮涅和褒姒居高臨下,準備欣賞這場自以為使人出醜的偉大節目。黎明時分,那些身披重甲,汗出如雨,銜枚疾進的勤王之師,果然進入視界。不久,就抵達驪山腳下。封國的部隊雖經過一夜急行軍,仍精神抖擻,麵上呈現著即將獻身國王,為國戰死的忠義顏色。姬宮涅大為滿意,派人宣布聖旨說:‘謝謝各位,沒有什麼外寇,我隻不過用烽火消遣一下罷了。請你們原路回去,等候犒賞。“那些封國國君們,好不容易才相信自己的耳朵後,紛紛偃旗息鼓,狼狽而去。褒姒一一看到眼裏,不禁嫣然一笑,這一笑使她更加美如天仙。姬宮涅大喜說:‘王後一笑,百媚俱生。”
“狼來了”
《伊索寓言》上有“狼來了”的故事,牧童第一次喊“狼來了”,大家飛奔來救,他笑大家傻瓜。等到狼真的來啦,牧童小子再喊時,他自己就是傻瓜矣。姬宮涅先生雖然年老,但年老不一定帶來智慧。有時候,不長進的老家夥,腦筋一直醬在過去一些得意的往事裏,就成了昏庸的老糊塗,姬宮涅先生做出的竟是隻有寓言裏才有的荒唐怪事。然而,他覺得對他領導下的周王朝政府,所造成的傷害,仍不夠大,必須再加猛擊。
《東周列國誌》曰:
“卻說申侯(申國國君)聞知幽王(姬宮涅)廢申後立褒姒,上疏諫曰:‘昔桀(姒履癸)寵(施)妹喜以亡夏,紂(子受辛)寵(蘇)妲己以亡商。王今寵信褒妃,廢嫡立庶,既乖夫婦之義,又傷父子之情。桀(姒履癸)紂(子受辛)之事,複見於今。夏商之禍,不在異日。望吾王收回亂命,庶可免亡國之殃也。“幽王(姬宮涅)覽奏,拍案大怒曰:‘此賊何敢亂言?“……下令削去申侯之爵,命虢石父為將,簡兵搜乘(戰車),欲舉伐申之師。
話說申侯進表之後,有人在鎬京(西安市)探信,聞知幽王(姬宮涅)命虢石父為將,不日領兵伐申(河南省南陽縣),星夜奔回,報知申侯。申侯大驚曰:‘國小兵微,安能抵擋王師?”大夫呂章進曰:‘天子無道,廢嫡立庶,忠良去位,萬民皆怨,此孤立之勢也。今西戎兵力方強,與申國接壤。主公宜速致書戎主,借兵向鎬(西安市),以救王後,必要天子傳位於故太子(姬宜臼),此伊(伊尹)周(姬旦)之業也。語雲:先發製人,機不可失。申侯曰:‘此言甚當。’遣人奉書,向西戎借兵,許以破鎬京(西安市)之日,府庫金帛,任憑搬取。
戎主遂發兵一萬五千(柏老按:在公元前八世紀二O年代,這是一個可怕的龐大數目,等於二十世紀的百萬雄兵)。分為三隊,右先鋒索丁,左先鋒滿也速,戎主自將中軍。槍刀塞路,旌旗蔽空。申侯亦起本國之兵相助,浩浩蕩蕩,殺奔鎬京(西安市)而來,出其不意,將鎬京圍繞三匝,水泄不通。幽王(姬宮涅)聞變,大驚。”
姬宮涅先生下令燃起烽火,一霎時狼煙四出。可是,已經沒有一個封國的國君,再願供君王娛樂矣。鎬京(西安市)外無救兵,內無糧草,霎時陷落。
《東周列國誌》曰:
“戎主……殺將前進,喊聲大舉,亂殺入城,逢屋放火,遇人舉刀,城中大亂。幽王(姬宮涅)見勢頭不好,以小車載褒姒和伯服,開後宰門出走……出了北門,迤邐望驪山而去,途中遇尹球來到,言:‘西戎焚燒宮室,搶掠庫藏,祭公(祭公易)已死於亂軍之中。’幽王(姬宮涅)心膽俱裂……再令舉烽,烽煙透入九霄,救兵依然不到。西戎兵追至驪山之下,將驪宮團團圍住,隻叫:‘休走了昏君!’幽王(姬宮涅)與褒姒嚇做一堆,相對而泣。”
最後,姬宮涅先生逃出驪山,打算投奔東方的鄭國(陝西省華縣)。然而,他已到了末路。《東周列國誌》曰:
“左先鋒滿也速,早把幽王(姬宮涅)車仗擄住,西戎言看見袞袍玉帶,知是幽王(姬宮涅),就車中一刀砍死,並殺伯服。褒姒美貌饒死,以輕車載之,帶回氈帳取樂。東屏先生有詩歎曰:多方圖笑掖庭中,烽火光搖粉黛紅。自絕諸侯猶似可,忍教國祚喪羌戎。”
我們的男主角姬宮涅先生,就這樣糊裏糊塗,被他所瞧不起的蠻族劈死。鎬京(西安市)經過這次燒殺劫掠,化成一片焦土,再不能作為首都。周王朝隻好把中央政府東遷到四百公裏外的洛陽,政府權威,蕩然無存,王朝統一的局麵逐漸不能維持,降而成為列國中的一國,成為周王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