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小名病已。他是漢武帝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父皇史孫,母王氏。雖說他是名正言順的皇親,又出生在皇宮,卻長大在民間,有著坎坷的少年經曆。故此,他對下層社會的生活比較了解,這在皇太子們中間是十分突出的。
經曆坎坷得位僥幸
劉詢出生於征和二年(前91)。他的父親是漢武帝的孫子,因其母親家姓史,故史稱“史皇孫”,其母為王夫人。漢宣帝詢生下才幾個月,西漢朝廷發生了“巫蠱事變”。在這次事變中,他的祖父戾太子劉據和他的父親史皇孫、母親王夫人都被害身亡。繈褓中的劉病已受其祖父“反叛”之罪的牽連,被關進了監獄,一關就是五年。
雖說被關在了監獄,但宮廷鬥爭的惡流仍然波及他。劉詢四歲那年,一次意外的災禍險些致他於死命。那是後元二年(前87),漢武帝得了重病,不久於人世的恐懼和想保持權力富貴的渴望,使他變得多疑和暴戾。這時,一些方士對漢武帝說:“陛下所以得病,恐怕與邪氣的衝犯有關。據我們觀察,長安監獄的上空有‘天子氣,這是陛下致病的原因,隻有把長安監獄中所有的犯人統統殺掉,消除邪氣的根源,陛下的病才能好。”急於保命的漢武帝馬上下令:殺掉長安監獄中所有的犯人。當執行這一命令的官員深夜來到關押劉詢的監獄宣布這一命令時,遭到正直獄官邴吉的拒絕,他說:“皇曾孫在這裏,我要對他的安全負責。至於其他犯人,都不是死罪,不能濫殺無辜!”由於邴吉剛直不阿,幼小的劉詢又一次死裏逃生。事後,漢武帝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所悔悟,下詔表彰了邴吉的行為。
劉詢五歲那年,經大赦出獄,由邴吉護送到了他的祖母家。劉病已出獄後不久,朝廷又下令將他列入宗室,由朝廷發放其生活費用。從此,劉詢才開始過上了富足優悠的皇室生活。
劉詢從小早慧好動,他不僅聰敏好學,而且還喜歡結交朋友,鬥雞走馬,甚至有時惹事生非,打架鬥毆。這些經曆,使他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對民間百姓的疾苦、吏治的得失、世間的不平有著深刻的了解,和那些生長於深宮中的膏梁皇帝大是不同。不過,他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他出獄、被列為宗室成員以後,負責管理他們的官員張賀是其父的舊部,對劉詢極為關心。從六七歲起,張賀就自己出錢給劉詢找老師,使他很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等劉詢長到十六七歲,張賀又給他娶了妻子,這就是以後的許皇後。不過,雖然如此,皇位離劉詢還是十分遙遠。他的登基,實在是有一些僥幸。
元平元年(前74),年僅21歲的漢昭帝去世。由於昭帝無子,皇位繼承成了問題。其時,漢武帝的兒子中僅剩下廣陵王劉胥一人,許多大臣都傾向於立廣陵王劉胥為皇帝。但這一建議遭到了霍光的否決,他認為廣陵王劉胥“內行不修”,不可立為皇帝。最後反複挑選,由霍光定策,決定征昌邑王劉賀到長安,擇時立為皇帝。可是,這位劉賀犯了政治上的大忌,既心急登位,又把自己的原班人馬帶進朝中,冷落了抬舉他的朝臣,故此以霍光為首的朝廷大臣們聯名上書皇太後,要求廢掉劉賀的皇帝稱號,他做了27天皇帝就被趕下台了。
廢除劉賀之後,誰來做皇帝又成為當時統治集團麵臨的一個非常複雜和棘手的問題。經過了反複排比和慎重考慮,他們選中了劉病已。理由是,他來自民間,政治上既沒有背景,也沒有勢力,當上皇帝後,很自然地要感激推舉他做皇帝的人,而且肯定不會觸犯西漢朝廷當權集團的既得利益;他比較年輕,年僅18歲,缺乏政治統治經驗,被立為皇帝之後,政治上容易控製。基於以上考慮,以霍光為首的朝廷大臣們把劉病已接進了皇宮,先封他為陽武侯,繼而舉行了隆重的即位大典,奉上皇帝印綬,謁祭了祖廟。就這樣,劉病已一步登天,成為西漢王朝的第七位皇帝。這時,他正式更名叫劉詢。
翦除權臣收攬皇權
漢宣帝即位之初,朝政差不多全部掌握在霍光手裏。當時,霍家權力極大,除霍光權傾朝野之外,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為統率宮衛郎官的中郎將;霍雲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車都尉侍中,統率禁衛部隊胡越騎兵;兩個女婿分別擔任東宮和西宮的衛尉,掌管整個皇宮的警衛;堂兄弟、親戚也都擔任了朝廷的重要職位,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遍布西漢朝廷的龐大的勢力網。至此,霍光已經成為當時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他的權勢和聲望在廢除了劉賀的帝位、擁立漢宣帝之後,達到了無以複加、登峰造極的地步。
早在民間時,漢宣帝對霍光的權勢和威風就有風聞。尤其在他一夜之間由一個平民變成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之後,更領教了霍光的權威。他一即位,就明顯地感覺到了朝廷內部來自霍光集團咄咄逼人的政治壓力,所以在他登基之日謁見“高廟”時,霍光陪同他乘車前往,他覺得渾身上下都不自在,好像有芒刺在背。有著豐富的生活閱曆的漢宣帝心裏明白,自己初即位,力單勢薄,僅憑著一個皇帝的稱號是不能和羽翼豐滿的霍光相抗衡的,隻有保持最大的克製,逐漸發展自己的勢力,尋求有利時機,才能奪回屬於自己的最高統治權。所以在即位伊始,當霍光故作姿態表示要還政於他時,漢宣帝非常“誠懇”地回絕了,他明確表示非常信任霍光,欣賞霍光的才能,請霍光繼續主持朝政,並當眾宣布,事無大小,先報請霍光,然後再奏知他本人。事後他還專門下詔褒獎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戶。每次上朝,漢宣帝都給予霍光以極高的禮遇。漢宣帝的這一係列行為目的在於消除霍光對他的猜忌和提防,緩和朝廷內部潛伏的政治危機,為他的統治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氣氛。
漢宣帝即位後的第六年,也就是地節二年(前68),霍光去世。宣帝親臨葬禮,按皇帝葬製的規格埋葬了霍光,並加封霍光的侄孫霍山為樂平侯,以奉車都尉的官職領尚書事。與此同時,漢宣帝認為時機已到,開始親理朝政。他重用禦史大夫魏相,讓魏相以給事中的身份參與朝中的機密決策,後來又提拔魏相作了丞相。繼而任命邴吉為禦史大夫,又委任他的嶽父平恩侯許廣漢以重任,逐漸把權力收歸己手。
漢宣帝深知,霍光雖然死了,但霍家的勢力還很大,霍家的親屬和親信還控製著中央政府的各個機要部門,兵權也掌握在他們手中。為此,漢宣帝首先采取行動,削奪霍家把持的權力。他先解除了霍光兩女婿東宮、西宮衛尉的職務,剝奪了他們掌管的禁衛軍權。又把霍光的兩個侄女婿調離了中郎將和騎都尉的位置,讓自己的親信擔任南北軍和羽林郎的統帥。最終把兵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後,他提拔霍光的兒子霍禹為大司馬,明升暗降,剝奪他掌握右將軍屯兵的實權。還對上書製度進行了改革,下令吏民上書,直接呈皇帝審閱,不必經過尚書,把霍山、霍雲領尚書事的職務架空起來。通過這一係列步驟,霍家掌握的權力被剝奪殆盡,權力逐漸集中在漢宣帝的手中。麵對漢宣帝全麵奪權的行動,霍家集團內部惶恐不安,決定鋌而走險,舉行叛亂,推翻漢宣帝,保住他們的既得利益。但叛亂在嚴陣以待的漢宣帝麵前很快瓦解了。漢宣帝大規模地鎮壓了霍氏集團的叛亂,將參加叛亂的人都處以極刑,並廢除了霍皇後。在西漢朝廷中經營盤踞了十幾年的霍家勢力一朝覆滅,漢宣帝最終確立了他的絕對統治地位。
親躬萬機勵精圖治
在徹底消滅了霍家勢力之後,漢宣帝開始掌握政權,“親躬萬機,勵精圖治”。
鑒於霍光專權的教訓,漢宣帝親政後首先加強君權。自漢武帝設置“中外朝”以來,尚書逐漸成為掌管機要的中樞機構,吏民的上書和詔令的發布都須經此處經辦。所以領尚書事的霍光、霍山、霍雲等人往往通過參與尚書事務,掌握了機要大權。漢宣帝為了把政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對尚書製度進行改造,擴大了由宦官控製的中書的權限,下令無論是吏民上書,還是詔令的擬定發布,都由中書負責,不需經過尚書,從製度上保證了君權的獨尊。
其次,漢宣帝對吏治進行了整頓。漢宣帝曾生活在民間,深知要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無冤屈愁苦,關鍵在於吏治的好壞。他特別重視刺史、郡守的選用,把它看成是整頓吏治的重要環節,每當朝廷要任命刺史、郡守時,都要親自過問。在新任刺史、郡守赴任之前,他要親自接見,當麵考察,要求這些新任的刺史、郡守寫出任期責任狀,以便以後對他們的政績進行有針對性的考核,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循名責實”。在此基礎上,對不合格的官吏給以降職處分或者免職,對治績優異的官吏及時給予表彰或破格提拔。和漢武帝專用“酷吏”的做法不同,漢宣帝在任用地方官時,不僅使用了一大批幹練精明的能吏去鎮壓不法豪強,而且還任用了大量“上順公法,下順人情”的“循吏”去治理地方,由此大大改變了過去吏治苛嚴和敗壞的現象,緩和了社會矛盾,安定了政治局勢。
漢宣帝做的第三件事情是平理冤獄。在這個問題上,漢宣帝表現出自己的政治特色:“霸王道雜之”。也就是一方麵強調法製建設,主張執法嚴明,以懲治不法的官吏和豪強;另一方麵又廢除苛法,平理冤獄,緩和社會矛盾。漢宣帝親政不久,針對刑獄審判不合理現象的存在,親自參加了一些案件的審理,為執法公正作出表率。地節三年(前67),又下令增設了廷尉平一官,定員4人,專掌刑獄的評審和複核,從製度上保證了執法的嚴肅性。地節四年(前66),漢宣帝下詔令,認為“首匿連坐法”違犯人之常情,又牽連無罪親屬,下令廢除。之後,他又下令赦免所有因上書觸犯他名諱的人的刑事責任。五鳳四年(前54),又派遣丞相屬官24人到全國各地巡查,平理冤獄,檢舉濫用刑罰的官員。漢宣帝在位25年,先後頒布了1O次大赦令。
漢宣帝還繼續執行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的政策。針對流民問題,宣帝曾多次下詔把公田賦予流民和農民耕種,部分地解決了農民和土地脫離的問題。為防止農民的破產,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又采取了一係列減輕賦稅徭役的措施;地節三年(前67),下令減天下鹽價,糾正了由來已久的鹽價偏高、人民負擔過重的弊端;五鳳三年(前55),下令減天下口錢,並鼓勵流民占著定居,凡流民歸還鄉土者,當年免收算賦並免除徭役;甘露三年(前51),又下令減少全國百姓算賦的1/4,每人每年3O錢。在漢宣帝的大力倡導下,各級地方官員都把勸科農桑、發展生產看成了當時急務。漢宣帝還派農業專家蔡葵為“勸農使”,巡視全國,指導農業生產。通過這一係列措施,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經濟大發展。
中興盛世帝國一統
漢宣帝劉詢經過一係列的政策調整,使國計民生種種狀況較之前朝有了大大的改觀,形成了中興盛世。在宣帝後期,國內經濟繁榮。農業連年豐收,穀價猛跌,創造了漢代最低價。為防“穀賤傷農”,宣帝還建立“常平倉”,以國家力量幹預糧食價格。在思想文化方麵,宣帝主張經學各派兼收並蓄,並親自主持召開經學大會。當時,文學方麵漢賦的創作,達到了可與武帝時媲美的極盛境地。
我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由秦始皇創其始,漢武帝畢其功的,漢宣帝時又進一步鞏固發展。本始二年(前72年),匈奴侵略烏孫,烏孫向漢廷求救。漢宣帝派田廣明等五將軍出塞2OOO餘裏,聯合烏孫夾擊匈奴,共動用了2O萬兵力,這是繼漢武帝之後對匈奴采取的一次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此後,匈奴衰耗,邊境少事。神爵元年(前61),迫於漢朝的威力,匈奴日逐王歸附漢朝,漢軍占據了車師,將匈奴勢力逐出西域,漢宣帝任用熟悉西域事務的鄭吉擔任西域第一任都護,兼護南北兩道36國,確立了西漢對西域的政治統治。漢宣帝還將墾區擴大到了烏孫的赤穀城,進一步鞏固了祖國的西北邊疆。當烏孫內部發生動亂時,他派長期生活在烏孫、有豐富外交經驗的馮繚為使節出使烏孫,排解了烏孫貴族內部的矛盾。甘露三年(前51),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朝漢宣帝,表示歸服西漢中央政府。漢宣帝隆重接待,並舉行有數萬少數民族參加的盛會,來顯示西漢王朝民族間的團結,給呼韓邪單於以深刻影響。宣帝又派兵護送呼韓邪單於到光祿塞下,資助穀米數萬石。從此,漢匈之間結束了長達15O多年的戰爭狀態,建立了匈奴呼韓邪政權對西漢王朝在政治上的隸屬關係,同時也密切了塞北各族與中原地區的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聯係。宣帝以後數世,北方邊境不見烽火之警,牛馬布野,人民繁盛,一片和平景象。神爵元年(前61),漢宣帝派名將趙充國率兵平息了西羌族的叛亂,並留兵屯田湟中,置金城屬國管理歸附的羌族各部落,加強了西漢中央政府對西羌的控製。
黃龍元年(前49),宣帝逝世,終年42歲,諡號“孝宣皇帝”。子劉奭繼位為元帝。
漢宣帝皇後許妃被毒死追蹤
病已即位內幕
武帝死,昭帝立,大將軍霍光監國,權勢日重。昭帝早死無子,霍光迎昌邑王劉賀入都當皇帝,二十七天後廢掉,改立武陽侯病已,是為漢宣帝。
病已乃昭帝兄劉據之孫。劉據曾被立為太子,因武帝被方士侍臣蒙蔽而廢。當時父子兩人曾大戰一場,劉據堅持了四天,兵敗自殺,其嬪妃家小俱入獄,病已也在其中。當班的廷尉監邴吉,見病已還是個嬰兒,就產生了保護這個小皇孫的念頭,命姓趙姓胡的兩位犯婦輪流喂奶,小家夥這才活了下來。後來漢武帝得病不起,方士再進讒言,胡說長安城內有天子氣。武帝要消除少子弗陵即後來的昭帝接班的隱患,於是下令將城內各監獄中的犯人一律處死。邴吉抗命不從,令詔使傳話給漢武帝:“民尚不可妄殺,何況獄中有皇孫呢?”武帝聽說後有點醒悟,長歎一聲道:“看來這是天命,我有何法?”下令獄中罪犯一律免死,病已也就保住了活命。病已在獄中漸漸長大,但體弱多病,邴吉不得不再想辦法,花錢走後門,將他送到了外祖母家;還替他娶了一個姓許的富室女兒。史書記載說,病已有異相,遍體生毛,起居處多有光環繚繞。其實,人身多毛是返祖現象,光環之說則屬牽強迷信了。
禍兮福所倚。病已多災多難的童年生活為他日後發跡提供了條件。被霍光選中當皇帝後,他不像那些養尊處優的王子隻知吃喝玩樂、驕橫無理,而能審時度勢,謹慎小心地與霍光周旋。漢宣帝第一次去拜謁祖廟時,大將軍霍光與他同行。宣帝坐轎,霍光騎馬,兩人有說有笑,但回來後宣帝卻滿身大汗,笑著對侍禦史嚴延年說:“我這回才體驗到什麼叫芒刺在背了。”嚴延年乘機遞上霍光專權無人臣之禮當治罪的奏折,宣帝一看連連搖頭擱置不提,並下詔增封大將軍霍光食邑一萬七千戶。霍光請求還權歸政,宣帝又連說不可,令諸事全歸他辦理。宣帝還將霍光之子霍禹、霍雲、霍山封為高官,讓霍家的親戚都有官做。隻在皇後的確立上,宣帝沒有讓步。霍光想把女兒嫁給宣帝,宣帝卻下詔訪求故劍,表白自已不願拋棄糟糠之妻。眾大臣倒也聰明,聯名上書請立許妃,霍光這才不好反對。但是,當漢宣帝要封許妃的父親為侯時,霍光便以出身低為理由阻攔,宣帝拗他不過,也隻好暫從罷論。總的看,宣帝對霍光一直是謙讓的。霍光也認為宣帝聽話,是個好皇帝。兩個人既屬君臣又非君臣,這種特殊關係一直維持到霍光病死。
福兮禍所伏。霍光輔政兩帝,獨斷專權,情有可原;唯霍氏族人依勢非為,驕奢橫霸,實難寬恕。特別是霍光的小老婆霍顯狡黠異常,膽大妄為,確有難赦之大罪。
許妃冤死之謎
霍顯之罪說來話長。當年霍光要把小女兒成君嫁給宣帝,便是小老婆霍顯的主意。許妃當了皇後以後,霍顯內心不平,怨恨倍增,日思夜想要把許皇後置之死地。許皇後有喜,霍顯多次探視,終於讓她找到一個空子。時有廷尉淳於賞之妻淳於衍入宮侍奉許皇後。衍與顯老相識,兩人無話不談。淳於衍求霍顯幫忙讓其夫升官,霍顯則要求淳於衍除去許皇後。淳於衍開始怕得不行,霍顯便大言不慚地說:“現我大將軍掌管天下,何事辦不成?大將軍最愛小女。除掉皇後,小女便能入宮就位。到那時你我共享富貴榮華,何樂而不為呢?”淳於衍於是答應盡力。許皇後臨盆,生下一女。產後體弱,自然進藥滋補。淳於衍乘機摻入毒藥,許皇後一命嗚呼。宣帝聽說皇後暴死,馬上前來看望,詢問死因。眾禦醫也覺突然,一時張口結舌。宣帝頓生疑心,命將諸醫及皇後身邊的人全部逮捕下獄,嚴加審訊,一時鬧得滿城風雨,議論紛紛。
霍顯聽說許皇後暴死,心裏十分高興,可突然又聽說淳於衍下獄,不由得嚇了一跳。心想:淳於衍一旦說出真情,後果不堪收拾,得趕快想辦法。俗話說,事情沒想好,急來抱佛腳,你想霍顯這位顧前不顧後的悍婦能想出什麼好辦法來呢?惟一的辦法就是找老頭子霍光。霍光一聽是又嚇又氣又拿老婆沒辦法。心想事關大逆,自首當可保全一門;轉念雖能保全家族,愛妻難免被斬,倒不如瞞住真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主意一定,霍光長歎一聲,入宮去見宣帝。霍光對宣帝講皇後崩逝,當為天數;加罪眾人,有傷皇家仁德;皇帝應以天下為重,還是讓小女成君入宮,以慰皇帝失後之痛吧。漢宣帝一聽,愈懷疑其中有弊,但還是委曲求全,立即下令放了眾人,立霍光女成君為皇後。有趣的是,漢宣帝在答應霍光要求的同時,也乘機走了自己的一步棋:立許後子奭為太子,以絕霍氏奪嫡之念;啟用禦史魏相為丞相,光祿大夫邴吉為禦史,以牽製霍氏家族的權勢;並密囑保姆認真保護太子,凡霍後與食必須先嚐後進。
霍光一死,漢宣帝與魏相、邴吉等大臣商量後,開始實施釜底抽薪的辦法。一是升霍禹為大司馬,收回他的右將軍印,奪其兵權;二是將霍氏親屬陸續調出京都。霍顯一見形勢要變,立即召集霍氏要人計議,先是想通過霍皇後殺掉魏相、邴吉;又想設法廢掉宣帝。商量來商量去,一群人中竟沒有一個能幹的出頭主事,隻是狂言一通而已。
長安亭長張章與霍府馬夫相識,有一天閑得無聊去找馬夫侃大山,正好聽到馬夫們議論謀反的事,第二天便給宣帝寫了一封信。宣帝見信大喜,立即下詔收捕霍氏家族及親屬。霍顯受刑不過供出下毒害死許皇後一事,漢宣帝也就老賬新賬一齊算,不僅廢了霍皇後,而且殺了霍顯、霍禹、霍山、霍雲以及霍氏族人。就連出嫁了的女兒女婿也全部處死。甚至近戚疏親連坐,誅滅了幾百戶人家。就這樣,漢朝最大的一次外戚幹政以失敗而收場。漢宣帝從委曲求全到後發製人,不愧為老奸巨猾的一位政治家。
皇後許平君之死
坐過牢的帝王
許平君女士是西漢王朝第十任皇帝劉詢先生的妻子,官式稱號“恭哀皇後”。劉詢先生是中國曆史上惟一坐過牢的帝王。
衛子夫女士生劉據,劉據生劉進,劉進生劉詢。當公元前九一年,衛子夫、劉據、劉進,祖孫三代先後斃命,造成人間最可怕的慘劇之時,劉詢小娃那時才生下來三個月,但仍被逮捕。首都長安(陝西省西安市)中國政府所屬的監獄,被巫蠱案的倒楣囚犯擠得滿坑滿穀,再也擠不進去,若幹囚犯遂不得不送到郡縣所屬的地方監獄寄押,劉詢小娃也是其中之一。
——嗚呼,三月娃兒,又有何罪?身為曾祖父的劉徹先生,竟毫不動心,實在難解。但他對自己的嫡親兒子孫兒都能冷血,曾孫又遠一層矣。
三個月大的娃兒勢不能單獨坐牢,他隻有被扔到地下,啼哭而死。幸而當時的司法部副部長(廷尉監)邴吉先生,是負責處理巫蠱案的官員之一,也是西漢政府少數最寬厚的司法官員之一,他看到無辜娃兒,於心不忍,就教女囚犯趙征卿、胡組二位女士,輪番哺乳。——這兩位女囚犯,犯了啥“法”啥“罪”,史書上沒有交代。不過敢確定的,她們都是懷抱著自己嬰兒被抓進監獄的,否則不會有乳汁喂養別人的嬰兒也。衛子夫女士的骨肉,僅剩下這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可是,敵人仍不放過他。公元前八七年,一位星象家(望氣者)忠心耿耿地向劉徹先生提出警告:“就在郡縣監獄裏,有一種眼所不能洞察的天子光芒,上衝霄漢,不能不防。”劉徹先生又緊張起來,連夜下令凡是關在郡縣所屬監獄裏的囚犯,不管什麼罪,也不管大罪小罪,一律處決。宮廷侍衛郭穰先生——就是告發宰相劉屈犛先生的那家夥,星夜抵達邴吉先生主持的監獄,邴吉先生大為震驚。嗚呼,一個人在麵臨抉擇的時候,才顯出他的品質。如果換了官場混混,反正奉令行事,也不是我下手,你想怎麼殺就怎麼殺。可是邴吉先生這位正直不阿的法官,拒絕開門。他曰:“人命關天,小民尚且不能無辜而死,何況皇曾孫在內乎哉。”如此僵持到天亮,郭穰先生氣得鼻孔噴火,跳高而去,向劉徹先生控告邴吉先生抗命。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巫蠱巨案中,長安城已成恐怖鬼域,順如羔羊的人都大批殺掉,而邴吉先生竟敢抗命,而且抗的是維護皇帝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命,大家都為邴吉先生發抖,埋怨他不識時務——恐怕有些朋友當天晚上就義正詞嚴地跟他絕交。想不到劉徹先生想了一想,殺的也夠多啦,不殺也罷,歎曰:“天意教邴吉提醒我也。”即行大赦天下。因邴吉先生一個人的道德勇氣,不僅救了劉詢小娃,也救了郡縣監獄裏都要斷送殘生的千萬囚犯。千秋萬世之後,我們仍祝福邴吉先生在天之靈。
劉詢小娃三個月入獄,出獄時已五歲矣,仍是一個不懂事的幼童,茫茫人海,何處投奔?邴吉先生就把他送到祖母史良娣女士的娘家——史良娣女士即衛子夫女士的兒媳,皇太子劉據先生的妻子,早已死於巫蠱之難,隻娘家人幸而尚存。
就在這一年(公元前八七),劉徹先生死掉,劉弗陵先生繼任為第八任皇帝,由武裝部長總司令(大將軍)霍光先生,以托孤大臣的尊貴身分輔政。請讀者老爺注意霍光,他閣下以及他閣下的妻子和女兒,在一連串兩個皇後的悲劇中,都擔任主要的角色。
劉詢小娃到了祖母家不久,因為他總算具有皇家血統,所以他的生活和教育,都由宮廷(掖廷)負責,並且把他的名字正式列入皇族名冊。
列入皇族名冊,最初並沒啥意義,祖母娘家撫養一個小外孫,經濟負擔上也毫無問題。但不久就發現,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沒有這一步,就不會有以後金碧輝煌的燦爛日子。蓋必須列入皇族名冊,才能合法地顯示他是皇族,既顯示他是皇族矣,就不可避免地再顯示他在皇位繼承順序中的關係位置。
就在把名字列入皇族名冊之時,劉詢小娃遇到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張賀先生,一位是許廣漢先生。這兩位各有一段辛酸的人生曆程。
張賀先生原是劉據先生太子宮的官員。在劉據先生起兵失敗,全家遇難後,太子宮的官員,全都被捕,殺的殺,砍的砍,隻有張賀先生,幸運地沒有死,但他卻被判處“腐刑”。咦,腐刑,這是劉徹先生最拿手的好戲,司馬遷先生就是受的這種殘酷待遇。張賀先生受腐刑後,由一個正常人變成了宦官,被任命為皇宮總管(掖廷令),正好管住劉詢小娃。太子的舊恩舊情,使他對五歲的娃兒,愛護照顧備至。
貧賤夫妻
張賀先生不但在生活上教育上對劉詢小娃愛護照顧備至,若幹年後,等劉詢小娃年紀漸長,成了劉詢先生時,張賀先生還預備把孫女兒嫁給他。可是一個政治因素的介入,使這樁婚姻告吹——幸而告吹,否則柏楊先生今天就沒啥可寫的矣。蓋張賀先生的弟弟張安世先生,是全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右將軍),正追隨霍光先生之後,擁戴現任皇帝劉弗陵少爺,一聽老哥的計劃,既吃驚而又害怕,向張賀先生吼曰:“你真是瞎了眼啦,劉詢小子隻不過在血統上是皇族罷啦,這種皇族比螞蟻還多,不值一根蔥。而且他又是叛徒劉據的孫兒,能有啥苗頭?即便鴻運高照,也不過當一個不愁吃、不愁穿的小民而已,又有啥出息?把孫女兒許配他的事,提都不要提。”這些理由,站在勢利眼立場,當然十分充分,人都為兒女幸福著想,不足怪也。但張安世先生還有說不出口或雖說出了口,而史書上不便記載的理由,那就是,劉詢小子在法統上是最接近寶座的人士之一,張安世先生不願被認為他們弟兄是死硬派,在悄悄地用婚姻手段燒冷灶。——如果被如此認定,他們張家就等於掉進屠場。
張賀先生隻好打消這個念頭。
許廣漢先生的遭遇跟張賀先生類似,他是昌邑(山東省金鄉縣)人,年輕時,在昌邑王的王府。當一個中級官員。那位姍姍來遲李女士的兒子劉?封為昌邑王。劉徹先生死後,他的兒子劉賀,繼承親王的爵位(我們馬上就要談到他)。許廣漢先生正式官銜是王府的“郎”。不知道哪一年,老帝崽劉徹先生從首都長安到甘泉宮(陝西省淳化縣)。帝王上路,自然萬頭攢動,翻江倒海,隨駕的文武大官和芝麻小官,構成一種威風凜凜的奇觀。許廣漢先生是隨駕的芝麻之一,不幸他神經過於緊張,手忙腳亂中,拿了別人的馬鞍,放到自己的馬背上。於是,他犯了“從駕而盜”的滔天大罪,那一定是死刑。劉徹先生特別免他一死,要他接受“腐刑”。
——劉徹先生這個冷血淫棍,幾乎玩遍了天下的美女,可是他卻偏偏跟別人的生殖器過不去,不但過不去,還仇深似海,千方百計地能割就割。拜托精神科醫生老爺研究研究他閣下的變態心理,寫篇論文,以開我們眼界。
許廣漢先生既成了宦官,被任命擔任皇宮副總管(掖廷丞)。想不到,厄運緊抓住他不放。公元前八O年,另一位全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左將軍)上官桀先生,發動一場未成功的宮廷政變。這場未成功的宮廷政變,跟我們沒有關係,不必理它。而當政變失敗,失敗的朋友被捉住,需要麻繩捆綁時,這些麻繩平時歸許廣漢先生保管,可是卻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找都找不到,最後總算由別人找到。但許廣漢先生照例要倒楣,雖然已沒有生殖器可割啦,但仍被判處充當苦工(鬼薪)。苦工做了些時,逐漸升遷,最後升遷到宮廷特別監獄(暴室)管理員(嗇夫)。就在這個時候,劉詢先生已由祖母家搬到皇宮(掖廷)讀書,一老一少,二人同住在一間公家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