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宋太祖趙匡胤(3 / 3)

公元962年,割據湖南的周行逢病死了,他的兒子周保權繼位。大將張文表不服周保權,起兵反抗,割據潭州(現湖南省長沙市)。周保權派人向宋朝求援,這給宋太祖提供了一個好機會。第二年初,宋太祖派慕容延釗帶領大軍,討伐張文表。宋朝出兵湖南,要經過南平。南平占有現在的湖北江陵、公安一帶,都城是荊州。這時候,正趕上南平國主高繼勖去世,由侄子高繼衝繼位。南平隻有3萬軍隊,力量非常薄弱。慕容延釗乘高繼衝沒有防備,一舉占領了南平。接著,慕容延釗向湖南進發。當時周保權已把張文表殺死,但無力抵抗宋軍的進攻,結果戰敗被俘,湖南被平定了。

後蜀建都成都,占有現在的四川和陝西南部。後蜀國主孟昶非常荒淫奢侈,連尿壺都用金銀珠寶裝飾。大臣王昭遠勸孟昶聯合北漢進攻宋朝。孟昶派人送密信給北漢。不料密信被宋朝截獲,趙匡胤大笑說:“這一下,我出兵西討就有理由了。”公元961年11月,趙匡胤派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等人帶領大軍,分成幾路,浩浩蕩蕩奔向後蜀。孟昶連忙派王昭遠率兵抵抗。王昭遠平時愛看兵書,但是從來沒有立過戰功,隻會紙上談兵。他親自帶兵,三次和宋軍交鋒,都大敗而逃,一直退到劍門。後蜀許多州縣,很快落入了宋軍手裏。孟昶沒有力量抵抗,隻好投降,這樣後蜀也被平定了。

南漢建都廣州,占有現在的廣東和廣西南部。公元97O年,宋太祖命令大將潘美帶領大軍征討南漢。因為很久沒有打仗了,南漢士兵們都不會打仗。潘美的軍隊打到廣州,劉钅長把美女和金銀財寶裝到十幾隻大船上,準備入海逃跑。哪知道那些大船竟被宦官盜走了。劉钅長沒有辦法逃跑,就放火焚燒府車宮殿,出城投降了,南漢被平定了。

南唐建都金陵,占有現在江蘇、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東部。南唐國主李煜自知不是宋朝的對手,所以一直向宋朝納貢。後來,李煜又自動取消南唐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企圖維持他的統治地位,可是趙匡胤還是決定除掉他。公元974年9月,趙匡胤命大將曹彬出征江南,宋軍很快就打到了金陵。李煜是個有名的文學家,很會寫詞,但是不大過問政事。一天,他親自巡城,看到城下到處都是宋軍的旗幟,方才大吃一驚。他連忙派大臣徐鉉到開封去見宋太祖趙匡胤。徐鉉對趙匡胤說:“李煜以小國侍奉大國,像兒子侍奉父親,沒有什麼過失,宋朝為什麼要出兵討伐呢?”趙匡胤回答:“你說父子可以分為兩家嗎?”這年11月,宋軍攻進金陵,李煜投降,南唐也滅亡了。

占據現在浙江、江蘇一帶的吳越,也竭力向宋朝表示順服,吳越國主錢亻叔不斷向宋朝進貢。宋朝進軍江南的時候,命令錢亻叔出兵援助。李煜趕緊寫信給錢亻叔說:“今天沒有我,明天怎麼還會有你?早晚你也是汴京一個平民罷了。”錢亻叔把這封信交給了宋朝,又親自出兵攻打李煜。南唐滅亡以後,宋太祖讓錢亻叔到開封來,錢亻叔連忙去朝見。過了兩個月,錢亻叔要回杭州了。就在他動身的時候,趙匡胤送給他一個黃包袱。錢亻叔打開一看,裏麵都是宋朝大臣請求趙匡胤扣留他的奏疏。他非常恐懼,回國後又派人送去大批財物。這時候的吳越,對宋朝唯命是從,隻保留著一個國號。到了宋太宗的時候,錢亻叔又去開封朝見,被宋太宗扣留下來,被迫獻出了全部土地。

當時,隻剩下留從效割據泉、漳等州。留從效死後,部將陳洪進奪取兵權,他派人向宋朝進貢,並獻出了泉、漳等州土地。江南最後一個割據勢力也被消滅了。

趙匡胤從公元963年起,隻用了1O來年的時間,就消滅了南方各地的割據勢力。這一方麵是因為當時人們厭惡戰亂,要求統一;同時,南方和中原地區經濟聯係的發展,也要求消除起阻礙作用的割據政權。趙匡胤的統一事業符合人民的要求,符合客觀的需要,他個人又具有相當的政治軍事才能。所以,他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南方的統一。

高明的用兵藝術

趙匡胤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戎馬生涯中渡過的。他嗜好讀書,精通兵法,再與他豐富的長期實戰經驗結合起來,形成了他的一些獨到的用兵方法。

他用兵的最大特色便是注意戰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每部署一次重大戰役前,他總是廣納各方獻策,包括敵方投降者的意見,擇優從之。為了了解敵情,他或派人偵察,或在敵營中物色內應,充分利用敵人內部矛盾,采用離間計,進行分化瓦解。如伐蜀前,趙匡胤已盡知後蜀虛實;進軍南唐前,他用離間計誘使李煜殺掉了主張抗宋的林仁肇,又取了江南十九州的圖紙,弄清了渡江的要道等等。由於趙匡胤正確地掌握了敵方兵力的部署,地形地物,民心向背和內心矛盾,因此能夠從容地部署自己的力量,選擇最有利的出擊時機和行動方案。

善於出奇製勝是趙匡胤用兵的第二特色。早在高平之戰以後,周世宗兵伐南唐,趙匡胤奉命進攻滁州(今安徽滁縣)。南唐守將皇甫暉、姚鳳以為周軍會從正麵進攻,便在清漢關憑險嚴陣以待。想不到趙匡胤率精兵繞出山後,從側背紮向清流關。失去天險的皇甫暉等倉皇入城。趙匡胤在城下設好伏兵,親手活捉皇甫暉、姚鳳,拔滁州城。不久,他又率軍進攻六合(今江蘇六合)。這時,唐將齊玉正率軍主力駐紮在距六合隻有2O餘裏的地方。眾將求功心切,紛紛請求出擊。但趙匡胤卻不準,他對眾人分析道:“我們兵將總共也不過2OOO多人,倘若進攻敵人,敵人一定會知道我們的人少,對我們不利。不如等待敵人前來進攻,尋找機會消滅敵人。”果然,幾天後,唐軍見到周軍沒有動靜,便向六合進發。趙匡胤伏兵突起,唐軍頓時亂成一團,紛紛四散逃命。這一仗趙匡胤以2OOO人的軍隊俘虜了唐軍近5OOO人,以劣勢兵力殲滅了優勢敵軍的大部。

根據變化了的情況適時地調整作戰部署,是宋太祖用兵的又一特色。對北漢,他本想平定南方後再行進攻。但平蜀以後,他曾一度改變戰略,二次兵伐北漢。原來,這時北漢內部矛盾尖銳,劉繼恩被殺,劉繼元新立,是個出擊的良機。公元968年8月,趙匡胤派李繼勳兵進太原,因遼兵來救而還。第二年春,遼國又發生內訌,趙匡胤決定親征北漢,宋軍迅速地包圍了太原城。但由於太原守軍的頑強抵抗,同時契丹援軍被打敗兩次後複來,一時之下,太原城難以拿下。趙匡胤命令將宋軍占領區的北漢人戶全部遷往宋境內,以絕北漢兵源糧餉,然後主動撤圍。這一措施為後來宋太宗趙光義滅漢奠定了基礎。因為那時的北漢已處於“一戶養一兵”的困境中,劉繼元無力抵禦,被迫投降。

趙匡胤是一個生於亂世,雄起於行伍的封建帝王。他逐步消滅封建割據政權,解除了禁軍首領和藩鎮的兵權;派文官管理州郡,州郡的兵權和財權由朝廷掌握。這些措施加強並鞏固了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結束了分裂混戰局麵,統一了中國。這是順應曆史發展要求的,在曆史上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對於他的功績,人們自然會給予正確評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