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葛等人並沒有因阿保機的寬容而自悔,反而發動更大的叛亂。刺葛聯絡了契丹乙室部貴族,北走乙室堇澱,準備割據自立。阿保機立即發兵,親去征剿。由於叛軍一時來勢甚凶,阿保機不得不借助於臣服契丹的室韋、吐穀渾等屬部的兵力,命室韋、吐穀渾諸部酋長率兵阻截刺葛,他自己則率大軍,對刺葛實施窮追猛打。
到這年五月,刺葛、轄底等在劄堵河(榆河)被擒,叛亂平定。冬天,阿保機再次召集各部貴族長老,舉行了燔柴冊儀,鞏固汗位。任命耶律曷魯為迭刺部夷離堇,蕭忽烈為惕隱。懲辦叛亂者。
阿保機繼任汗位的第十年(916)初,阿保機接受耶律曷魯等人所上尊號,稱“大聖大明皇帝”,述律平稱“應天大明地皇後”,建年號“神冊”,國號“契丹”,立長子耶律倍為皇太子,從而宣告了契丹國家的誕生。此後幾年,阿保機集中創建契丹國家的各項政治製度。他任命曷魯為阿廬朵裏於越,作為皇帝之下職位最高的大臣,協助執掌國政。任用漢族士人韓延徽為政事令,參與謀劃所有軍政大事。任用韓知古總知漢兒司事(即管理漢族人民事宜的朝官),並製定契丹新的禮儀製度。又“正班爵”,規定了各級官員的品秩次序,逐漸形成了較完善的統治機構。
契丹原來沒有文字,一直刻木契記事。阿保機的三弟迭刺,很善於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學會了回鶻語,還學到了回鶻文字。他借此製成契丹字(稱契丹小字),但數量少。於是神冊五年(92O),阿保機又命耶律突呂不、耶律魯不古在漢族士人的參與下,仿照漢字偏旁,創造了數千個契丹新字(稱契丹大字)。
長期以來,契丹沒有文法。神冊初年,阿保機重新設置了決獄法官“夷離畢”,以曾經幫助處決刺葛叛亂分子的左仆射韓知古首任此職。神冊六年(921),阿保機命大臣製定了契丹最早的一部法律“決獄法”,還命製定了各部族法,漢人則依唐律。
以迭刺部、乙室部為核心形成的兩大部落集團“北府”和“南府”實行新的行政管理,設北府、南府宰相為其長官,北府宰相由後族貴族擔任,神冊三年(918)任命阿古隻繼其父敵魯任此職。南府宰相則由皇族貴族擔任,神冊六年(921)始任命皇弟蘇任職,南北宰相同時成為皇帝的重要輔臣。另外在各重要地區,還先後設置了節度使、招討使、防禦使等地方官。
為了適應對內統治和對外戰爭的需要,阿保機大力加強了軍隊建設,擴大了以腹心部為核心的侍衛軍,設立了“宮衛騎軍”。各地區則有貴族將領統率的州縣部族軍鎮防。
阿保機初創了頗具規模的契丹政權。
東征西討病死軍中
契丹政權建立以後,便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對外擴張。阿保機自己則以“上承天命,下統群生”而自命。他不滿足於統治荒蕪的北方草原,中原地區的富庶,對他有很強的吸引力。他認為,契丹族是中國人,他要做全中國的皇帝。奪取河北、挺進中原,建立不朽功業是阿保機夢寐以求的夙願。
神冊元年(916)八月,阿保機親率諸部族兵3O萬、號稱百萬南侵,攻下朔州(今山西朔縣),俘晉振武節度使李嗣本,並向大同防禦使李存璋索取財貨,被拒絕。便乘兵攻雲州(今山西大同市),遇到李存璋的頑強抵抗。又聞李存勖率大軍救援雲州,遂班師北撤。十一月,複出兵攻下武、蔚、媯、儒四州(今河北宣化、蔚縣、懷來、北京市延慶縣),自代北至河曲,越陰山,盡有其地。並改武州為歸化州,媯州為可汗州。仍與河南的後梁、江南的吳越等政權結為友好,以牽製李存勖。
神冊二年(917)二月,晉威塞軍防禦使李存矩鎮守新州(今河北涿鹿),因驕惰不治,人民嗟怨,裨將盧文進率士卒殺存矩發動兵變。盧文進力單不敵,率軍及當地居民北走契丹,投靠了阿保機。三月,阿保機派兵合盧文進軍攻打新州,新州守將安金全棄城逃走,盧文進派將進駐新州,乘勢進攻幽州。周德威見契丹軍軍幕彌漫山野,閉城堅守。阿保機幾次進攻都被擊退。八月李存勖所派援兵,由李嗣源等帶領至幽州,曷魯以敵眾撤圍北退。此次南進受阻,阿保機便命弟弟、大內惕隱安端率軍攻打雲州及其以南,對晉實施牽製性進攻,自己集中兵力征服契丹以北的烏古、黨項諸部。
在北方各部族被降服以後,阿保機再次對晉用兵。神冊五年(92O)十月,阿保機親率大軍攻打天德軍,攻毀其城,俘晉天德節度使宋瑤,遷當地居民往陰山以南。阿保機發兵分別從居庸關、古北口南下,攻打檀、順以南(今北京密雲、順義以南),直至遂城、望都等地。李存勖親自督軍迎戰。阿保機俘掠一番後北還。神冊六年(921)十二月,阿保機再發兵兩路,分別從居庸關和古北口南侵。神冊七年(922)二月,阿保機改元天讚,繼續實施奪取河北的計劃,第三次親率大軍攻略晉境。
還在神冊初年,阿保機就曾率軍征討突厥、吐渾、黨項、沙陀諸族,俘各部酋長及居民一萬餘戶,使黨項、回鶻、阻卜(韃靼)諸族在此後幾年中不斷遣使納貢,表示臣服。但仍有一些部族如烏古部等,仍不斷起兵反抗契丹統治。黨項部在神冊五年(92O)叛離契丹。天讚二年,奚族也發生反叛。阿保機決定徹底征服西部黨項、吐渾、阻卜等部和東滅渤海。
天讚三年(924)六月,阿保機決定大舉西征。他命皇太子倍監國,留守京城,次子德光從行,誓師出兵。七月,阿保機派大將曷刺率先鋒軍攻破素昆那山東部族(活動於今內蒙古東部大興安嶺以東的部落)。八月,兵至烏孤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肯特山),諭告諸部,繼進至古單於國(肯特山以西今烏蘭巴托附近)。九月,到達古回鶻城(今杭愛山脈以東、鄂爾渾河上遊西北岸),阿保機在這裏接受了回鶻、大食等貢獻的禮品。十月,遣兵逾流沙(今準噶爾盆地),攻克浮圖城(約在今新疆奇台西北),征服了浮圖城以西各部。然後東返。次年(925)二月,命德光率軍攻打黨項,又南攻小蕃諸部。四月,凱旋而歸,回到皇都,曆時近十個月的西征結束。經過這次軍事征服,各部族遣使入貢,表示臣服,歸屬契丹統治。
西征結束,經過短暫的休整後,阿保機又準備東討渤海。天讚四年(925)十二月,阿保機下詔征伐渤海,命皇後述律氏、皇太子倍、次子德光皆從行,政事令韓知古、夷離畢康默記、左仆射韓延徽也令率軍從征。這年年底,阿保機率軍包圍了扶餘城(今吉林四平市),次年(926)正月初三,攻陷其城,殺扶餘守將。渤海國王派軍狙擊契丹軍的進攻,被惕隱安端、阿吉隻率軍擊敗,正月十四日,被迫率僚屬三百餘人獻城出降。
二月,阿保機以渤海平,再以青牛、白馬祭告天地,大赦,改元天顯。改渤海為東丹國(即東契丹之意),改稱忽汗城為天福城。冊封皇太子倍為東丹王,謂人皇王,稱製決事,建元甘露,特賜天子旌旗。又任命以迭刺為首的左、右、大、次四大相及百官,作為東丹王倍的輔臣。渤海舊臣也分別予以錄用。之後,高麗、靺鞨、鐵驪、氵歲貊等亦相繼投降,歸附契丹。
至此,西征東討兩件大事已經順利實現,阿保機又在內心醞釀著實現奪取河北、挺進中原的更大願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