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3 / 3)

三月,阿保機率軍從天福班師,返還皇都。七月二十日,途至扶餘城駐軍,傍晚突染急病,不得已下令暫停進軍治病。七天後病逝,終年55歲。天顯二年(927)九月,阿保機葬祖陵(位今蒙古巴林左旗右房子村西北山穀中),諡曰“升天皇帝”,廟號“太祖”。後設祖州天城軍為其護陵邑,在其逝世地建升天殿,改命扶餘城為黃龍府。

斷腕太後述律平

地皇後的由來

述律後名平,小名月理朵,她的祖父是回鶻人;其父婆姑,在遙輦時期作阿紮割隻官(位在樞密使下),其母為勻德恝王女。述律後生於唐乾符五年(878年)契丹右大部;由於她出身名門貴族,受過良好教育,知書達禮,是位大家閨秀。她自幼習練騎射,果敢有為,足智多謀,文武雙全。太祖南征北戰,她隨軍禦敵,出謀獻策,既是太祖的得力助手和智囊,又為契丹建國立下襄讚之功。

唐天祐四年(9O7)春天,太祖阿保機經部落選舉,取代遙輦,成為契丹酋領,掌握軍政大權後,遂稱述律平為地皇後。相傳她常到遼河、土河(今老哈河)合流地方去遊玩,偶見一著一身紫色服裝的老嫗,乘著一頭青牛緩步向她走來,她本想上前搭話,而老嫗卻慌張躲開,不一會卻不見其蹤跡了。此事發生不久,便到處流傳童謠說:“青牛嫗,曾避路。”此青牛嫗即是地皇祗;阿保機即皇位人們稱他為天皇王同時,便親昵地遵述律平為地皇後,到太宗耶律德光時更名為應天皇太後。

自從阿保機當上契丹強大八部首領後,述律後便戎裝颯爽,躍馬揚鞭,與阿保機並肩緩轡開始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在連破室韋、於厥(即烏古部)和奚鄰近諸部,南掠河東、代北,攻下九郡,俘獲九萬餘漢人及大批馬、牛、羊、駝的同時,協助阿保機平息了他的三個皇弟迭刺、寅底石和安端共同策劃的武裝叛亂,穩固了新生政權。

珊瑚軍的組建

在以鞍馬為家的阿保機看來,軍隊不僅是保衛皇權的強大武器,而且是威振四方,一統天下的製勝法寶。阿保機統一契丹伊始,便精心挑選諸部藝高膽大的勇士千餘人,建立一支腹心部隊,入則居守,出則扈從,葬則用以守護陵墓,實際上是皇室貴族的特種警衛隊。述律後則智高一籌,在阿保機腹心警衛隊外,從戰爭中俘獲的各族將領中,挑選出具有各種生產技藝和奇能的人,組建一支號稱二十萬人的珊瑚軍,實際是支獨懷絕技,能工能武的工兵部隊,戰時出列,平時便從事各種手工業生產。在保衛抵禦外敵和推動契丹經濟和社會進步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述律後作戰

一年,阿保機率領大軍西征黨項。出發前把述律後召至跟前說:“明天我將領兵西征了,留你在家守護住象征皇權的旗鼓和祖宗神器,你可要早有防備,以免措手不及。”阿保機的大軍前腳剛走,便被居住在今嫩江流域的黃頭和臭泊二室韋得知,他們早就想偷襲阿保機的大本營,便調集大批兵馬殺奔而來。在他們看來,阿保機一走,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毫無戰鬥能力的散兵,又聽說留守在大本營的是皇後述律平,一個毫無戰鬥經驗的女人,隻要他們的人馬一到,阿保機的老窠即可唾手可得。二室韋酋領大搖大擺地順利地通過了頭道防線,接近大本營時天色已晚,大隊人馬依然漫不經心地往前闖。偌大的禦帳瞎燈滅火的不見一點光亮,他們心想看來述律後還在睡覺;正當他們臨近禦帳隻有十餘丈地,隻聽見一陣海螺聲響,埋伏在四周的契丹兵馬,潮水般向二室韋軍湧來,又隻見從禦帳中衝出一員巾幗英雄,手揮長劍,身後簇擁著上千名身著紅裝的契丹女兵。二室韋軍知已遭埋伏,急忙向後撤退,可後路已被截斷。為首的巾幗英雄正是述律後,她坐在馬上指揮若定,二室韋軍前有述律後帶領的巾幗軍衝殺,後有禦林親軍阻截,腹背受敵,不到半個時辰,約有近萬名的黃頭和臭泊二室韋軍,全部被殲滅在早已布置好的包圍圈內,活擒二酋長,而且無一生還。從此述律後名聲大震,鄰近周邊的大小部族再也不敢輕舉妄動。阿保機遠征歸來,親昵地拍著述律後肩膀讚美說:“我還真沒想到愛妃用兵如神,用很少兵力全殲二室韋近萬名大軍,稱得上是個軍事家了。”述律後嫣然一笑說:“這還不是大王培養的結果嗎!”說著兩個人會心的笑了。

阻勸皇上使用猛火油

又一年,阿保機率兵三萬準備南侵幽州,晉節度使周德威以幽、鎮、並、定、魏五州之兵拒於居庸關西,兩軍對壘,形勢十分緊張。不久前南唐吳王李?曾獻給阿保機一種新的攻城武器叫猛火油,燃著這種油越用水澆火勢越旺,急於攻克幽州的阿保機,想用一下猛火油,事先征求了述律後的意見,述律後不讚成這一舉動,以為這樣勢必造成重大傷亡,便反問阿保機說:“大王,你可曾耳聞目睹過用猛火油攻城掠地的先例嗎?”阿保機默然。述律後指著禦帳前一棵蔥鬱的大樹,再問阿保機:“這棵大樹若無樹皮能活嗎。”阿保機回答:“不能。”述律後把臉一沉,提出自己的看法:“幽州城就像這棵大樹,而城中的軍民和糧草武備猶如這棵樹的樹皮,隻要城中箭盡糧絕,幽州城不攻自破。我想大王隻需派出三四千精兵,阻截住外來援軍,圍而不打,有幾個月工夫這座城便垂手可得,何必用這種破壞力很強的猛火油呢?”一席話說得阿保機眉開眼笑,連聲說:“好計策!”

述律後斷腕揭秘

遠征渤海國凱旋歸來的遼太祖阿保機,率大軍行至扶餘府(今吉林農安)西南兩河駐地,突然感到渾身發燒,四肢無力,最後病倒。經禦醫緊急搶救,雖有好轉,但終日昏迷不醒,滴水不進。這突如其來的病勢,使述律皇後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才好。

太祖生病當天夜晚,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空,有條黃龍徑直衝入太祖所居行宮。次日淩晨,當紫黑色煙霧在行宮四周漸漸散去,東方微露晨光時刻,一代英傑戎馬一生的阿保機與世長辭,享年55歲。後來在太祖駕崩處建升天殿,並更名扶餘府為黃龍府。

述律後一麵派人告訴遠在天福城(原渤海忽汗州,今黑龍江寧安東京城)的長子耶律倍,和尚在平息渤海諸州叛亂的次子耶律德光;一麵卻護衛梓棺,日夜兼程,急速返還京師上京(今內蒙巴林左旗林東鎮),料理葬事。

同年(926年)九月,當長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和小兒子耶律李胡趕到京師,在皇都子城西北舉行了隆重的入殯葬禮。文武百官一個個披麻戴孝,耶律倍等三個兒子手持靈幡,跪在太祖靈柩前放聲大哭,瞬間,哭聲震天,大地為之抖顫。唯有述律後卻一滴眼淚沒掉,滿腹心事地環視四周,把隨從太祖南征北戰的大臣和妻室召至身邊,正言厲聲地說:“今天我既是國母又是個寡婦,你們都是忠於太祖的王公大臣,為表示你們的忠心,都必須陪葬太祖到陰間,繼續效忠皇上,你們可以自盡。”說著命令手下人,將不自刎者割下頭顱拋進墓道之中。可憐百餘名大將皆被殉葬。

為了表示忠貞,她曾命近侍來割她的頭,三個兒子見狀一齊趕來,跪在述律後麵前同聲喊道:“母後,父王已經駕崩,國中不可一日無君,你若殉葬父王,這大遼社稷由誰支撐,我等將何以是從!”最受述律後疼愛的大元帥次子德光,箭步抱住她的大腿,聲淚俱下陳敘利害道:“父王在世時,母後跟隨父王東征西討,而今中原各地藩鎮割據,自立為王;而皇族之間勾心鬥角,相互傾軋;母後為父王殉葬,不去主持朝政,我等就失去了主心骨。”一席話說動了述律後,她拔出腰刀哢嚓一聲將右腕截掉,順手置於太祖靈柩中說:“讓它代我服侍你的父王去吧!”後來便傳說律後為斷腕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