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金海陵王完顏亮(1 / 3)

海陵王完顏亮

胸羅城府弑侄奪位

海陵自幼聰睿好學,曾拜漢儒張用直為師,學習漢族儒家的經典著作,對於自中原漢地傳入的琴棋書畫,他也無所不好,和他交往的大都是漢人儒生。其言談舉止儼然是一位漢家少年,而同族之人都與他格格不入。

天眷三年(114O),海陵18歲時,熙宗授之為奉國上將軍,在梁王宗弼軍前效命,海陵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再加上他足智多謀,很快就受到宗弼側目,被授予行軍萬戶,不久又升為驃騎上將軍。皇統四年(1144)海陵又被熙宗封為龍虎衛上將軍,受命留守中京,並升為光祿大夫。

海陵為人城府極深,對熙宗以太祖嫡孫身份立帝位深為不滿,認為自己也是太祖的孫子,也應有繼位的機會。在中京留守期間,海陵四處搜羅、培植黨徒,蕭裕是其中最得力的心腹。

皇統七年(1147),海陵被召至京城,受命同判大宗正事並加特進。不久,又被提升為尚書左丞。海陵開始致力於擴大權柄,把自己的心腹勢力安插到各省台的重要位置上。蕭裕先被提拔為兵部侍郎,不久又作了同知北京留守事。到了第二年(皇統八年)海陵被拜為右相,並兼都元帥,掌握了金朝的政治和軍事大權,開始從各個方麵進行奪權活動。

熙宗皇統末年,宗幹、宗弼相繼去世,熙宗失去了兩位重要輔佐,同時又失去了兩位皇子。帝位失嗣,熙宗鬱悶不樂,整天酗酒玩樂,不理朝政,政事全部落到擅政的悼平皇後裴滿氏手裏。悼平皇後獨斷專行,文武百官對她奉迎巴結。身為右相的海陵也拜倒在悼後的腳下,與她勾結在一起。對此熙宗略有所聞,隻是佯裝不知。皇統九年(1149),海陵生日。熙宗下詔賞賜海陵北宋名臣司馬光畫像及大批的金銀珠寶,並委派近侍大興國前往祝賀。悼平皇後也附帶賜給海陵生日禮物,熙宗得知後很不高興,將大興國杖打一百,並勒令她追回賜給海陵的禮物,海陵害怕自己會大禍臨頭,惶恐不安。過了不久,學士張鈞在為熙宗起草詔書時違背了皇上的旨意,被賜死。左丞相宗賢乘機彈劾海陵參與其事,熙宗便借此機會將海陵貶職,讓他出領行台尚書省事。路過北京時,海陵會見了正任北京留守的蕭裕,兩人密謀迅速奪取帝位,約定:先由海陵在河南興兵稱帝,占領河南、河北後再舉兵北上,蕭裕在北方聯絡各地的猛安謀克起兵響應。到了良鄉,海陵意外地接到熙宗的詔令,要他返回京城。海陵忐忑不安地回到京城,仍被授予平章政事,加快了奪權的步伐。

皇統九年(1149)十二月九日,唐括辯妻代國公主為其母悼平皇後作佛事,住在寺中。當晚,海陵、秉德等都聚會到唐括辯家裏。入夜,他們闖入皇宮,二更時分,大興國打開了熙宗寢殿的大門,海陵、秉德、唐括辯、烏帶、徒單貞、李老僧等蜂擁而入,熙宗死在亂刀之下。海陵被擁立為帝。

第二天,海陵詐稱熙宗要議論冊立皇後的事宜,召來文武百官,宣布熙宗無道被誅,由自己繼承皇位,改皇統九年為天德元年。

海陵弑君篡位引起了眾多女真貴族的反對,其中勢力最大者首推太宗諸子。天德二年(115O)四月,海陵以打球為名,召見宗本及文武大臣,殺死了宗本和唐括辯。接著太宗子孫7O多人被殺,太宗一係遂絕。

改革政治發展經濟

海陵鞏固統治後,頒布“求言詔”,自朝內外公卿大夫至一般平民,均可以上書進言。於是內侍梁漢臣,何卜年等上書,請求遷都燕京。海陵早有遷都意圖,於是便接受了他們的建議,命尚書右丞張浩充修大內使,營造燕京。經過三年的時間,燕京營建完畢,燕京都城設計出自孔彥舟之手,完全依照汴京模式建成。

貞元元年(1153)四月十七日,海陵力排眾議,率文武百官遷都燕京。進入燕京城時,海陵首次采用漢家儀禮。四月二十一日以遷都詔告天下,並改燕京為中都,析津府改為大興府,同時改汴京為南京,遼中京大定府為北京,遼陽府為東京,大同府為西京,保留五京之製。

接著,海陵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天德二年(115O)正月,海陵頒布詔書以勵官守、務農時、慎刑罰、揚側陋、恤窮民、節財用、審才實七事告示朝野,明確宣布了定國之策,揭開了政治改革的第一頁。

首先采取各種措施加強了皇權。天德二年(115O),為消除女真貴族執掌的權柄,海陵下詔廢除中京、東京、臨潢、鹹平、泰州等路節鎮及猛安謀克。取消猛安謀克上中下三等之分,隻稱“諸猛安謀克”。第二年(天德三年)海陵又廢除了守土一方的“萬戶之官”,移權於千戶長。貞元二年(1154)海陵下令重定蔭敘法,規定皇族自一品至七品蔭各有限,削除八品用蔭製度。正隆二年(1157)海陵徹底改訂親王以下封爵等第製度,規定朝廷不再封兩字王,過去封為兩字王者改為一字王,一字王者除掉王號,高品位的大官也要參酌消降。以後無論公私文書,凡是帶有王爵字樣的一定要立即除掉,即使是墳墓碑文也不例外。

熙宗末年,金朝內部統治機構臃腫不堪,官吏人浮於事。海陵即位後,運用強硬的政治手腕,迅速精簡統治機構,加強了中央集權,大大提高了朝廷的行政效率。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製,海陵還劃定了一整套的地方行政區劃係統,將全國分為五大京路和十四個總管府。

海陵是金朝曆史上頗有遠見卓識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勤於政事、察納雅言、嚴以律己。他執政後不久,他便詔示文武百官直言朝政闕失與治民利害。為了更好地聽取臣下的諫諍,海陵還特別挑選廷臣1O人組成一個智囊團以備谘詢。

海陵用法律約束臣下,嚴禁官吏耽於民事、苟圖自安,並以勤惰與否作為對官吏獎罰的標準。官吏不得無故曠職,隻有父母去世才能停假三日。海陵還禁止各級官員妄信神鬼、崇尚佛事。

海陵提倡為官清廉、生活節儉,他自己也身體力行,平日常穿補過的衣服,吃飲隻進魚肉,不進鵝鴨,還除掉宮廷禦苑中所養禽獸。正隆五年(116O)十二月,海陵頒布禁酒令,規定朝官不得隨便飲酒,隻有宋、高麗、夏三國有使來朝方可飲酒。

海陵逐漸完善各項司法製度。正隆年間他頒布行成文公法——《續降製書》。在中央設立登聞檢院,獄事有處理不當的可到登聞檢院投狀。由檢院交付禦史台勘察重申。海陵還為外省專設了提刑司,直接過問地方政府的法製和大案要案處理事宜。對於有過大臣的懲罰,海陵隻施以臂杖,反對流放發配。

海陵致力於人才的培養和選用。天德三年(1157),海陵開始設置女真族國子監,招收宗室、外戚、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受教,年滿15歲以上的入詞賦經義學,不滿15歲的入小學,另外還設置算學、醫學等十科,招收各族貴族子弟前來學習。為更好地選擇人才,海陵大興科舉之製,最初以經史取士,考試分鄉、府、朝三級,儒生在全國各地進行鄉試、府試。海陵在遷都燕京之後,特開了殿試,親自過問選官大事,或者“臨軒觀試”,或者“禦便殿親覽試卷”。海陵還多次為考生出題,如“不貴異物民乃足”、“忠臣猶孝子”、“憂國如饑渴”等。

海陵初年,勤於政事,改革吏治,大大提高了行政辦事效率,牢固地建立起了金朝一代強有力的封建中央集權,為後代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海陵也很注意把握國家的財源,重視發展經濟。首先,加派諸路勸農使,獎勵發展各地農業生產。又派出紇石烈婁室等大臣出訪各路,將一些荒閑土地放歸無地的佃戶耕種,國家向他們收取少量的地租。海陵還注意教育後代重視農業生產。

窮兵黷武殺人者人殺

海陵說自己平生有三個誌向,第一,國家軍政大事都由我一人決斷;第二,興師南伐問鼎趙宋;第三,招納天下之天姿絕色,為我所用。稱帝初期,海陵勤於政事、生活儉樸,頗似一位聖明的君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陵逐漸開始放縱自己的各種私欲,縱情聲色成為他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即位之後,充斥後宮的嬪妃與隋煬帝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荒淫無度、無視倫理,連自己的親外甥女及堂姐妹都不放過。還經常召見百官家眷,見有年輕貌美者,一定要想方設法搞到手。

海陵學出漢儒,有著強烈的權力欲,他把統一全國做中國的正統皇帝做為自己一生追求的目標,遷都燕京是他統一全國的第一步。在燕京他排斥宗室勳貴,重建中央統治機構,重用漢族、渤海、契丹等族的有識之士,建立了強有力的皇權,實現了個人獨裁,為他南侵趙宋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