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災多難的童年
蒙古高原指東起大興安嶺、西到阿爾泰山的廣大地區,包括蒙古共和國和內蒙古自治區。這裏是由茫茫戈壁、荒涼的沙漠和一望無邊的草原組成的。這裏的居民,主要從事遊牧生活。
在這一地區,先後有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契丹等少數民族。到了11—12世紀,蒙古高原上各部落分立,互相爭鬥。蒙古部、克烈部、篾兒乞部、塔塔兒部、翁吉剌部、乃蠻部、汪古部等是當時眾多的遊牧民群體中間,力量比較強大的部落。蒙古部原來生活在高原東部的額爾古納河流域,後來逐年西遷。到12世紀初,遊牧於鄂嫩、克魯倫河與肯特山一帶。
古代有一首寫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它給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無邊無際的草原,遠遠望去,與青天連成一片。陣陣微風吹來,從茂密的草叢中現出了牛羊的身影。在詩人的筆下,草原是寧靜的,美麗的。而事實上,草原曆來是多災多難的。特別是金統治時的蒙古,各部首領之間,部落內部家族之間,以及金國與草原各部之間,為了一己私利,不斷發生流血衝突。有人回憶當時的生活情況說:“星宇團團旋轉,各部紛紛作亂。誰能在床鋪上安睡……人們相殺相殘。”
當地的人民在動蕩的環境中無法從事正常的生產活動。他們迫切要求解除金國的壓迫和統治,停止無休止的內部紛爭。而一些強大部落的首領也熱衷於此,希望統一蒙古高原各部族。正是在這種情勢下,成吉思汗出現了。
蒙古部在遷到鄂嫩河、克魯倫河和肯特山一帶之後,逐漸發展起來。蒙古部內的各氏族中,以乞顏氏和泰赤烏氏的勢力最為強大,他們的首領經常充當整個部族的首領。成吉思汗出身乞顏氏,他的曾祖合不勒是蒙古部的領袖,據說自他起開始采用“汗”的稱號。金國聽說合不勒汗勢力強盛,便通報他前來朝貢,合不勒汗來金國後,受到金國很好的招待,可是他卻不懂金國的禮儀,從而得罪了金國的一些使臣。合不勒走後,金國派使者前去將他追回,他非但不回,反而殺了使者。而在當時,塔塔兒部已歸金,因此和金合力攻打合不勒族。從此,蒙古部與金和塔塔兒部都成了仇敵。
合不勒死後,泰赤烏氏的俺巴孩成為蒙古部的領袖。有一次,他欲在塔塔兒部挑選一名姑娘做自己的妻子,卻被塔塔兒部捉住,送給金國。金國將之殺死,同時放回一名隨從回去報信。消息傳來後,蒙古部舉行會議,推舉乞顏氏的忽圖剌為領袖。他是合不勒汗的兒子,成吉思汗的祖父。之後,他馬上率部攻打塔塔兒部,雙方進行了十多次戰鬥。後來,他又率部攻入金國境內,擄奪了大批人口、財物。但金國卻沒有力量打敗他,隻好與之議和。
忽圖刺汗死後,蒙古部各氏族首領為爭奪汗位而吵鬧不止,在很長一段的時間內沒能產生出一致推舉的汗來。但忽圖刺的三兒子也速該因為作戰英勇而受到很多人的擁戴,至少在乞顏氏和接近乞顏氏的氏族中他是公認的汗。
公元1162年秋,也速該率部前去攻打塔塔兒人。這次戰爭很快結束,蒙古部大勝,不僅奪回了大量人口、牲口和財物,還俘虜了塔塔兒部的領袖鐵木真兀格。而恰巧在這時,他的妻子河額侖生下了一個兒子。真是雙喜臨門,為了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他便給自己的兒子取名鐵木真。這個出生在鄂嫩河邊帳房中的幼兒,就是後來震驚世界的成吉思汗。傳說他生下來時在手中握著一塊堅硬如石的血餅,人們都傳為奇聞,以為這是一種吉兆,象征他將來會有作為,能與眾不同。
當鐵木真9歲時,他的父母決定為他訂一門親事。蒙古乞顏氏與翁吉剌部世代通婚,河額侖也是翁吉刺人。其父便帶著他前去翁吉剌部,為他物色未婚妻。在途中,他們碰到了翁吉剌部的德薛禪,他問道:“也速該親家,你往哪裏去?”也速該說:“我往這兒子母舅斡勒忽訥氏索女子去。”德薛禪說:“你的兒子眼睛明亮,紅光滿麵;我昨夜夢見一隻海東青帶著太陽和月亮飛來站在我的手掌上,這是一個吉兆,你兒子應了我的夢。我家有個女子,你去看看。”於是一同到德薛禪家裏,看見他的女兒確實長得很美,也速該心裏高興。這女子名叫孛兒帖,這年1O歲,比鐵木真大1歲。兩人便定下親,也速該將鐵木真留下,還留下一匹駿馬作聘禮,自己便回去了。
在回家途中,也速該恰巧碰上塔塔兒人舉行宴會。按照當地的風俗,對於客人應不問親疏而加以款待,也速該也被邀入席。因趕路又饑又渴,就大吃大喝起來。但不久,其中一人認出也速該是自己部落的仇人,於是在酒中下毒。吃飽喝足後,上馬往回走,越走越覺得不舒服,三天後回到家中,自知不對,馬上遣人將鐵木真接回。之後便去世了。
也速該的朋友蒙力克到德薛禪後,用謊言將鐵木真接回。回到家中,看到父親已死。從此,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埋下了對塔塔兒人的仇恨,同時也開始懂得部落之間鬥爭的殘酷性。
鐵木真有三個兄弟,一個姊姊,都是河額侖所生。還有同父異母的兄妹,但年紀都很小。這樣,河額侖承擔了家庭重擔。由於也速該在世時威震四方,但在部族內部有不少人對他心懷不滿。現在他一死,於是這些人根本不把鐵木真母子放在眼裏,而且還處處加以歧視。一次,部族大遷徙,泰赤烏氏族人沒有事先通告他們,而且走時還將他們的百姓和奴隸全部帶走,隻把她母子撇下。河額侖發現以後,親自騎馬去追趕。趕上以後,在她的感召下,有一半人跟她回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河額侖和她的子女陷入極端困苦的境地。家中僅有一個老奴。除了乘騎的馬匹外,幾乎沒有其它牲口。在草原上,沒有成年男子,沒有成群的牲口,這對生活和生產都帶來極大的不便,但河額侖沒有屈服,她奔波在鄂嫩河邊,挖一些野菜、草根來代替肉食,孩子們逐漸長大後,便開始學會捕魚,來維持家族生活。而草原的牧民一般是不吃魚的,而他們卻以魚為生、足以證明他們的窮困程度了。
有一次,鐵木真和他的兄弟在河邊釣魚,他釣到一條金魚,卻被別帖克兒搶去,他十分生氣,便和合撒兒合計,乘別帖克兒不注意時,一前一後用箭將別帖克兒射死。事後,他的母親非常生氣,於是用蒙古部族祖先阿闌娘娘以五箭教五子的故事來訓導兒子,要他們團結一致。
這事對他和其兄弟們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說,艱難困苦的生活磨練了他們的意誌,鑄造了他們堅定沉毅的性格,那麼,這起不幸的事件和母親的訓諭,使他們懂得了加強內部團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們懂得了,隻有一致對外,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和困難。
在逆境中崛起
鐵木真和他的兄弟們一天天長大,泰赤烏部不放心鐵木真母子,擔心他們長大後起事反對自己。便前來察看,河額侖母子一見他們來到,便知他們不懷好意,於是趕緊將三個小孩子藏在懸崖縫裏,穀撒兒則用箭與泰赤烏人對射。泰赤烏人則大叫隻要鐵木真,不要其他人。鐵木真騎馬逃到山中,泰赤烏人不敢進入茂林中,隻好在外麵圍著,他在林中藏了九天,由於沒有食物吃,隻好出來,被泰赤烏人捉住。泰赤烏人將他加上枷板在各帳篷中示眾。一天晚上,泰赤烏人舉行宴會,讓一個年小軟弱的人看守他。宴會結束後,人群散了,他趁機用枷板打倒看守,逃到鄂嫩河,藏在水裏,隻有臉部露在水麵,看守的人大喊大叫,散了的人又重聚起來找他。這天是農曆四月十六,晚上月光明亮,有個名叫鎖兒罕失剌的人發現了他,不但沒有抓他,反而加以掩護。搜查的人因而沒有捉住他。後來,他從河道中爬出來,找到鎖兒罕失剌家中,他們將他藏在堆著羊毛的車子裏,才幸免了第二天的挨戶搜查。事後,鎖兒罕失剌還給了他一匹馬、弓箭和糧食,讓他回去。為了感謝鎖兒罕失剌冒著生命危險給予自己的幫助,他在建國後授予鎖兒罕失剌以“達兒罕”的稱號。而鎖兒罕失剌的兒子赤老溫則是鐵木真最親信的將領,成為元朝開國“四傑”之一。
鐵木真回去以後,找到母親和兄弟,遷移到其它地方。不久,不幸又降到他的頭上,家中的八匹馬被賊偷走了。他跟蹤找了三天,在路上碰上一個叫博爾術的青年,他不但指明了盜賊的去向,而且願意陪他一同去找馬。三天後,他們在一處牧民宿營地看到了丟失的馬,將馬趕了出來,賊追了上來。博爾術要鐵木真把弓箭給他,由他來對付盜賊。但鐵木真害怕博爾術受傷,堅持要自己與盜賊對射。盜賊見狀,不敢上前,這時已近黃昏,兩個便趕著馬回來了。鐵木真要把馬分一半給博爾術,但他堅持不要,從此,他們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沒多久,博爾術離開自己的家,和鐵木真生活在一起。此後,他們二人共患難,一起經曆了艱苦的鬥爭。後來,博爾術在開國“四傑”中名列第一。
鐵木真已長大成人,能夠支撐門戶了。這時,他想起了當年父親為他定的親事,他便與弟弟別勒古台一起去找,找到了德薛禪家,德薛禪見到鐵木真後十分高興,馬上為他們舉辦了婚事,並送他們回去。這樣,這一家族又逐漸興旺起來。但不久,災難又降到他們的頭上,一天早上,使大地顫動的馬蹄聲從遠處傳來,河額侖知道不好,趕緊叫醒了兒女們。大家各騎著馬上了山。隻有老女奴和孛兒帖沒有騎馬,在路上做了俘虜。鐵木真知道篾兒乞人退走後,才下山來,他當下發誓,為感謝肯特山的救命之恩,以後世世代代要舉行祭山典禮。而在他的胸中,則充滿了複仇的怒火。麵對這一係列加在他的身上的打擊,他決心開始反擊了。
他知道自己的勢力微弱,要想報仇,必須取得其他部強有力的首領的支持。於是便去尋找克烈部的王汗。
克烈部是蒙古高原的另一支強大力量。王汗世襲父王,成為克烈部首領,後來又受金國的冊封,所以稱王汗。在他繼位後,他殘酷地殺害了自己的叔叔和兄弟。有一個叔叔被迫舉兵反抗,將其趕走。王汗隻好帶著一百人到處流浪。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收留了他,並同他結成“安答”即義兄弟。不久,也速該出兵趕走吉兒汗,為王汗奪回了土地和奴隸以及百姓。因此,鐵木真首先想到了他。當鐵木真和孛兒帖成婚後,緊接著帶了一件黑貂鼠皮襖,獻給王汗,並對王汗說:“這是妻子拜見公姑的禮物,您與我父親是安答,便同父親一般,所以拿來獻給您。”王汗聽了十分受用,同時看到他們兄弟三人身材健壯,有利用價值,便當即許諾:“你離了的百姓,我與你收拾,漫散了的百姓,我與你完聚,我心中好生記著。”這時,孛兒帖被俘,鐵木真兄弟便找到王汗,要其出兵為之複仇。王汗當即答應出兵2萬,同時還要鐵木真去找劄木合一起出兵。
劄木合是劄答蘭部的首領。他曾兩次和鐵木真結為安答,是誓同生死的義兄弟。他也答應出兵2萬,並說明了會師的日期與地點。鐵木真自己也集合了一批人馬,三方人馬會齊後對篾兒乞人發動襲擊,大敗之,並奪回了孛兒帖以及大量牲口、財物等。在孛兒帖回到丈夫身邊後不久,便生下了大兒子術赤。這是鐵木真的長子,後來立下了赫赫戰功。但他的血統卻受到懷疑。
得勝之後,王汗則帶著自己的隊伍回去,鐵木真和劄木合交換禮物,重敘舊情。二人同住在一處,親如一家。但這種親密的關係僅僅維持了一年多。鐵木真雄心勃勃,積極發展自己的勢力。但這正與劄木合稱霸草原的意圖相衝突,劄木合感到鐵木真的壯大是對其地位的威脅,在言語中流露出分開的意思。鐵木真一聽,心中十分疑慮。他的久經磨難的母親也害怕劄木合會吞並自己。於是他在夜間兼程而行,脫離了劄木合。從此,兩位安答已告破裂,分道揚鑣。
鐵木真獨立後,前來投靠的人越來越多。聚積在他身邊的大多是平民百姓和其它部族中逃出來的奴隸。他們歸附他以後,就成為鐵木真直接管轄的部屬。有的成為“那可兒”,平時負責警衛,戰時隨同出戰;有的則為他從事生產,承擔各種勞役。另外還有些勢力不大或失敗的部落首領,他們看到他一天天壯大,想借助他以便取得各種好處。按照草原的風俗,各部聯合時,應由首領相互協商,推選出領袖,這次大家公推鐵木真為汗,而且各首領都起誓要為鐵木真出力出汗。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而是時刻注意加強自己“那可兒”的力量,並指派自己的兄弟和親信掌管“那可兒”。這樣,他便有了一支可以控製聯盟的武裝力量,並為以後的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稱汗之後,鐵木真遣人向王汗報告,並得到了王汗的認可。接著又派人去告知劄木合。劄木合知道他與自己分裂是有人挑撥,而且立之為汗也是這些人的陰謀。雖然要派去的人回去“教鐵木真安答心裏安著”,但事實上,他的不滿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
麵對鐵木真的勢力日益壯大,劄木合完全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他一直在尋找機會。有一次,劄木合的弟弟給察兒搶走了鐵木真部下的馬群,這個部下便在晚上趕去將之用箭射死,並奪回了馬群。這件事給劄木合提供了借口,於是率部眾並聯合仇視鐵木真的泰赤烏部,以及其他一些部的首領共3萬多人,分成十多隊,前去挑戰,鐵木真知道後,也召集自己的部屬和其他一些部屬的力量,也有3萬人,分成同樣的隊數,前去應戰。這就是蒙古史上有名的“十三翼之戰”。
這次戰爭在答闌服朱思即七十沼澤展開。這是鐵木真和劄木合兩個草原英雄的首次較量。這時的鐵木真,剛開始顯山露水,而且其部屬的一些首領也並不真心擁護他,與實力雄厚的劄木合相比,顯然處於劣勢。他雖被打敗,退到了鄂嫩河源頭狹地,但他卻保存了相當的實力,作為勝利者的劄木合,將那些敢與之作對的首領殘酷鎮壓後,也回到了自己的營地,鐵木真雖然再次遭到失敗,但他並沒因此而灰心。相反,卻積極展開活動,爭取各部對自己的擁護。在草原打圍時,他常讓自己部下的人把獵物往其他部人麵前趕。這樣,其他部人可以有較多的收獲,他還經常向其他部人贈送禮物。很快,鐵木真贏得了人們的尊敬,認為他有君主的度量。所以他雖被打敗,而歸附他的人反而越來越多,很快就恢複了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