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元太祖成吉思汗(2 / 3)

草原勢力格局的新變動又為他提供了發展的時機。在公元1195年,由於呼倫貝爾的一些遊牧部落侵擾金國邊境。金章宗遣軍隊進剿,取得了勝利。獲得大量戰利品,但當他們班師回朝時,卻遭到塔塔兒部的搶劫,奪走了金軍俘獲的羊、馬。金軍將領要求他們退還,但塔塔人兒堅持不肯,在公元1196年,金軍便大舉進攻塔塔兒部,並大敗之。鐵木真認為這是自己複仇的大好時機,便約王汗一同出兵,聯合金軍夾攻塔塔兒部,並取得了巨大的勝利。這次勝利,大大抬高了鐵木真的聲望。同樣,金國也十分欣賞他的協作,於是以皇帝的名義封他為“劄兀惕忽裏”,即軍隊統領。因此,這次事件後,鐵木真已經成為草原上一股引人注目的勢力了。

成就偉業

鐵木真在建立蒙古國後的一封詔書中說:“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蒙古國建立於公元12O6年,而公元12OO-12O6年間的七年,是鐵木真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七年。在這七年中,他經曆了一係列艱苦的征戰。

首先是與安答劄木合的鬥爭。公元12O1年,劄木合被11部的首領擁為“古兒汗”,這個劄木合聯盟,是以反對鐵木真和王汗為共同目的而建立起來的。他們本想秘密從事,但卻有人事先告知鐵木真。鐵木真立即聯合王汗,雙方在闊亦田相遇。作戰以前,劄木合軍中有兩個自稱能夠用法術招風喚雨,以此來打擊鐵木真、王汗一方。當他們施行法術時,風雨的確來了,但卻刮到了劄木合軍隊一邊。自然現象的巧合使劄木合軍中的士兵完全喪失了勇氣,劄木合也認為“天不護佑”,在鐵木真、王汗的猛烈攻擊下,聯盟很快潰散了。

闊亦田戰後,王汗追擊劄木合,鐵木真則追擊泰赤烏部。泰赤烏部首領回到本部,召集人馬進行頑強抵抗。戰鬥直到晚上才停止,各自紮營休息。戰鬥中鐵木真頸部嚴重受傷,多虧那可兒者勒篾不顧一切,用口吸出了其中的瘀血,又到敵軍營中偷馬奶,才使他恢複過來。第二天清晨,泰赤烏的軍隊已經逃散,剩下的百姓大都歸附鐵木真。其中還有當年救過其性命的鎖兒罕失剌和他的女兒,還有一位勇士隻兒豁阿歹。

泰赤烏部經過這一戰,基本上已不複存在了。鐵木真把下一個目標對準了塔塔兒部。在12世紀9O年代金軍和鐵木真的夾攻下,塔塔兒部早已元氣大傷。鐵木真看清這種形勢,決定給他以毀滅性打擊,既為擴大自己的勢力,也為複仇。公元12O2年秋,鐵木真發動了對塔塔兒部的戰爭,並很快結束了戰鬥,獲得了大量的部眾,牲口及財物。事後鐵木真為了雪恥仇恨,決定殺掉一部分部眾,讓另一部分成為奴隸,不幸這一消息傳了出去,導致了塔塔兒部的拚死抵抗,使鐵木真的軍隊受到很大的損失。但經過這次戰鬥,塔塔兒部也從草原上消失了。

鐵木真在戰勝泰赤烏部以後,便發布軍令:作戰中不準私自擄掠財物,要等勝利後統一分配;作戰時軍馬退回到原來排陣的地方,要返回去力戰,如果不這樣則斬。這兩條軍令的頒布,加強了對軍隊的集中管理,提高了自己在部盟中的權威。可是在對塔塔兒部一戰中,一些首領依舊任意搶掠財物,鐵木真就下令把他們搶到的財物沒收,分給其他各軍。這樣,軍隊的紀律性大大加強了。

塔塔兒部原居住在呼倫貝爾草原,這是一個水草豐美,牲畜眾多的好地方,塔塔兒部的強盛,與他們占有這塊土地是分不開的。鐵木真得到這塊草原後,就有了強大的經濟後盾。強大軍事力量和強大經濟力量的結合,使得以他為首的蒙古部在蒙古高原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此,三部鼎足而立,互爭雄長的局麵在蒙古高原形成,即乃蠻部、克烈部、蒙古部三部。

而蒙古部和克烈部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鐵木真的父親幫王汗恢複權力,王汗又幫鐵木真重振家業,鐵木真也不止一次幫王汗渡過難關。兩人也正式結為父子,並立誓互相幫助,共同對敵。二人的親密關係維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使他們能夠協同作戰,打敗了一個個競爭對手。但是王汗卻一直視鐵木真為自己的附庸。鐵木真的壯大導致了王汗和他的兒子桑昆的不安。他們無法容忍鐵木真和自己平起平坐,更不用說超越自己之上了。在消滅塔塔兒部以後,他便以和桑昆結成兒女親家為幌子,試探出王汗已開始對自己的行動不滿。他們之間的親密關係難以再繼續下去了。

他們之間的矛盾很快被劄木合發現,他便勾結那些反對鐵木真的部族首領到桑昆那兒,煽動桑昆去消滅鐵木真,並表示他們願意為之賣命,愚蠢的桑昆信以為真,便要求王汗出兵攻打鐵木真。起初王汗不允許,但經不住桑昆的再三請求,終於同意攻打鐵木真。桑昆與眾人商訂,以把桑昆的女兒嫁給術赤為由,請鐵木真前去赴宴,好抓住鐵木真。鐵木真信以為真,準備前去赴宴。卻遭到老朋友蒙力克的勸阻,恐怕其中有詐,鐵木真接受了這一意見,沒有前去。

桑昆見計不成,便對之發動突然襲擊,出兵捉拿鐵木真。可在行動前一夜,這一密謀卻泄露了。等第二天桑昆帶兵來襲時,鐵木真早已嚴陣以待了,雙方在合蘭真沙陀展開大戰,這一戰是鐵木真一生中最艱苦的一戰。稱雄草原多年的克烈部兵強馬壯、英勇善戰,而且又有劄木合等部的支持,對方的兵力也有明顯的優勢。麵對強大的敵人,有的人已是未戰心虛了。這時鐵木真的安答忽亦勒答兒卻挺身而出,將自己的大旗插到了敵人的後方山崗上,這樣大大地鼓舞了士氣,士兵們奮勇殺敵,王汗的軍隊眼看支持不住了,恰巧桑昆帶著援軍趕來,方穩定了大局,又經過一番惡戰,但鐵木真因寡不敵眾而潰敗。同樣,王汗的軍隊也遭到重大損失,已無力攻擊鐵木真。

在敗退過程中,鐵木真的部眾潰散。最後隻有十幾騎同他一起經過巴勒渚納河,即黑河。這個地方泉水少,因此他們隻好擠飲汙泥中的水。很快幹糧也吃空了,他們隻好四處打獵,以維持生命。這時鐵木真對天發誓,說將來成就大業,一定要和大家同享富貴。他的這番話起了穩定軍心的作用,因此得到部眾的擁戴,這十幾人沒有再離他而去的了。後來這些人也都成了享受優厚待遇的開國元勳。“歃血飲黑河,剖券著青史。”共飲黑河水,被認為是特殊功勳的標誌。

離開黑河以後,他很快集中了舊部。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他又要求自己的世代親家翁吉剌部歸附自己,否則便會動武。缺乏戰鬥力的翁吉剌部隻好投降。利用翁吉剌部的人力物力,鐵木真馬上又恢複了元氣。於是他又分別派人到王汗、桑昆、劄木合等部族首領那裏,對他們說了一些話,說話的內容因人而異。有的是聯絡感情,有的是曉之以利,有的則是譴責。這樣,以王汗為首的反鐵木真聯盟內部出現了分裂。這樣,王汗和鐵木真雙方也就處於不和亦不戰的狀態。

合蘭真沙陀之戰發生在公元12O3年的春天。到秋天,鐵木真則準備了對王汗的戰爭,準備反戈一擊。鐵木真先派使者以合撒兒的名義去向王汗求情,讓王汗收留他。王汗正在舉行宴會,因此信以為實,派人來接合撒兒。鐵木真殺了來人,並帶著軍隊日夜兼程趕去,向王汗發動了突然襲擊。克烈部雖措手不及,但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雙方拚戰了三天才分出勝負。這一次戰爭,使一度強盛的克烈部也從草原上消失了。王汗和桑昆在逃亡中被其他部首領殺了。

消滅克烈部以後,鐵木真又把目標轉移到乃蠻部,這是一個在經濟、文化方麵都較進步的部落。當他們聽說蒙古部已將強大的克烈部消滅後,非常震驚,他們認為蒙古人想當草原君主。掌握乃蠻部實權的太陽汗夫人古兒別速積極主張對蒙古采取軍事行動。於是乃蠻部組織人馬,準備出征,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還遣人到汪古部,希望能協同作戰,共同對付蒙古部。可汪古部卻認為成大業的是蒙古部,於是將來人交給了鐵木真。他非常感激,於是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汪古部首領,從此結為婚姻關係。

太陽汗雖豪言壯語,但他們的力量卻很脆弱。他自己嬌生慣養,兄弟不和,而且古兒別速對人嚴厲,其實內部矛盾很深,人心離散。而剛戰勝克烈部的鐵木真則勢力強大,威信極高,而且軍隊紀律嚴明有序。

當鐵木真得知乃蠻部即將進攻的消息後,馬上招集會議商討對付的辦法。起初有些人猶豫不定,但在他的兩個幼弟的豪言壯語的激勵下,決心和乃蠻人決一死戰。

鐵木真於是率軍西進,而同時太陽汗則領軍東進,最後他們在納忽山前擺開了陣勢。由於太陽汗事先膽怯,而蒙古軍又銳不可擋,乃蠻軍則步步後退,太陽汗在戰鬥中受傷,前來幫助太陽汗的劄木合也趁亂逃走了。被蒙古軍嚇破膽的乃蠻士兵,夜裏紛紛逃亡。第二天,乃蠻已潰不成軍,太陽汗因重傷死去,鐵木真也活捉了古兒別速,並把她收為自己的妾。太陽汗的兒子屈出律則逃走了,投奔其伯父不欲魯汗,公元12O5年春,鐵木真向打獵的不欲魯汗發動襲擊,捉住並殺死了他。這樣,乃蠻部完全滅亡。屈出律則繼續西逃,投奔了遼西皇帝。

屢次與鐵木真作對的劄木合,也到了窮途末路,部眾紛紛離散。最後身邊隻剩5個那可兒,而他們卻將他綁了送給鐵木真。鐵木真處死了這五個不義之徒及其全家,並按劄木合的要求讓他不出血而死,這樣,蒙古高原隻剩下一個汗了,那就是鐵木真。

建立大蒙古國

公元12O6年春,鐵木真在他原來生活的鄂嫩河源頭召開廣泛的“忽裏台”。全體與會成員為他獻上了“成吉思汗”的稱號。很快,這一稱號便震動了世界。

“汗”是君主,“成吉思”則是天賜。成吉思汗則意味天賦予他統治百姓的權力。當然還有一些其它說法。

也是從這次忽裏台,他們開始采用“大蒙古”國這一名稱,他統一了整個蒙古高原,並建立了國家,使高原上各部融合為一個民族共同體即蒙古族。他們還在這次忽裏台上,建立了適應遊牧生活方式的國家機構,分封了親族和功臣。

在不斷的征戰中,草原上的部落氏族編製已基本解體。在忽裏台會議上,鐵木真將全蒙古的居民劃分為95個千戶,讓千戶那顏進行統治。這樣,原有的部落、氏族形式已經失去作用,不複存在了。這裏的千戶既是行政機構,又是軍隊組織,成吉思汗通過千戶製的確立,牢牢地控製著他的國家。

為了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權力,成吉思汗擴大了“怯薛”——護衛的人數,他們輪流到成吉思汗身邊值班。各人都有一定的職務,而實際上“怯薛”成了他自己掌握的一支精銳部隊,平時負責其安全,戰時充當主力。而同時還起了人質的作用,以牽製那顏的背叛。“怯薛”隊長則由自己最寵信的“四傑”擔任。他們的權力都是世襲的,這種製度的建立,對以後的蒙古國和元朝的政治、軍事生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大蒙古國建立後,成吉思汗繼續采取一係列軍事行動。先後消滅了蒙古高原以北大森林地裏的“林木中百姓”和葉尼塞流域的乞兒吉思部,又派兵追捕乃蠻部的屈出律和篾兒乞部的脫脫,直至將他們全殲。

接著,又有一些西部部族因蒙古的強大而紛紛投奔成吉思汗,如維吾爾人巴爾術、哈剌魯人首領。他們的歸附,為成吉思汗向西發展打開了門戶。

12O5年,蒙古開始了對蒙古高原西南的西夏發動戰爭。這年的戰爭使蒙古得到了許多戰利品,特別是大量的駱駝。12O7年,成吉思汗又向西夏發動了一次以搶劫財物為目的的戰爭。12O9年春,成吉思汗又對西夏開始新一輪進攻,並連破西夏軍隊,直到都城中興府。9月,成吉思汗下令築堤灌城。不料,12月,河堤決裂,河水四潰,反而淹了蒙軍的陣地。在這種情勢下,蒙古與西夏議和。西夏王向成吉思汗獻出了大量駱駝和禮物,還把一個女兒獻給成吉思汗。經過三次戰爭,西夏最終成為蒙古國的附庸。成吉思汗隻剩最後一個難以對付的強大敵人——金國。

出兵金國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接著又不斷向外擴張。金國並沒對這股北方新興的力量給予重視。這也是和金國當時的景況相聯係的:這時金國已由盛而衰,內部爭權奪利、生活腐化,沒有人有遠大的目光。

蒙古和金國的關係是複雜的,既有仇,但又接受金國的官職。但成吉思汗並沒有忘記仇恨。他這樣隻是為了掩蓋自己的圖謀,在等待時機。後來,他曾親自送貢品到金國,通過接觸,發現金國是徒有其表,於是開始對金國表示不屑,並於12O8年與金國斷絕關係。

公元1211年春,成吉思汗出動了幾乎所有的兵力,開始發動對金的戰爭。與金國靠近的汪古部積極為之提供休養兵馬的場所,而且充當向導。這年秋天,成吉思汗兵分兩路,分頭攻擊金國的許多城鎮。被蒙古進攻震動的金國,急忙拚湊了約5O萬大軍,準備以絕對優勢打敗蒙古軍隊。但成吉思汗發現金軍缺乏訓練,並不可怕。“四傑”之一的木華黎挺身而出,請求打前鋒,他帶領一批勇士衝入金軍陣中,成吉思汗則率大隊跟隨。結果大敗金軍,差不多是遭到毀滅性打擊。野狐嶺之戰後,者別率一部蒙古軍直抵金國首都中都城下。但不久,者別就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