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6 知一切之人而通天下情(1 / 2)

第十二章6 知一切之人而通天下情

聖人能夠把各種心理都容進來,他都有,所以他是最能了解一切的人而通天下之情。

——《真理與錯誤》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縱然人生隻是一場夢,聖賢也是在清醒地看著這場夢是如何結束的。所以他們也往往能夠看清那些昏睡者是怎樣的,也能理解他們在不自覺的狀態下犯下的愚蠢的錯誤。這種理解,就是悲憫。

梁漱溟先生說,自己因為了解人身上那種難以根除的“機械性”,覺得實在可悲憫,可同情,所以對人的過錯,口裏雖然責備,而心裏責備的意思很少。

口裏責備,是為了讓對方能夠悔過;心裏不責備,因為他懂得人是多麼容易犯錯。梁先生認為,在幫助別人的懺悔之中,一麵要深深地痛責,一麵也要同情人類原來也就是這麼一回事,不要怪他。

小和尚滿懷疑惑地去見師父:“師父,您說好人壞人都可以度,問題是壞人已經失去了人的本質,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應該度化他。”

師父沒有立刻作答,隻是拿起筆在紙上寫了個“我”,但字是反寫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顛倒。

“這是什麼?”師父問。

“這是個字。”小和尚說,“但是寫反了!”

“什麼字呢?”

“‘我’字!”

“寫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師父追問。

“不算!”

“既然不算,你為什麼說它是個‘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個字,你為什麼說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樣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說它是‘我’字,又認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為你心裏認得真正的‘我’字;相反,如果你原不識字,就算我寫反了,你也無法分辨,隻怕當人告訴你那是個‘我’字之後,遇到正寫的‘我’字,你倒要說是寫反了。”師父說,“同樣的道理,好人是人,壞人也是人,最重要的是你須識得人的本性。於是,當你遇到惡人的時候,仍然一眼便能見到他的‘本質’,並喚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難度化了。”

白馬亦是馬,若能站在高處,那麼山下無論是壯觀的瀑布,還是險惡的峽穀,都能一以納之。就像這個老和尚一樣,他懂得壞人其實也是人,隻不過被另外的一些東西遮住了,而那些遮住人本真的東西,雖然人自己也負有責任,但有時那些過錯都是不自覺的。

梁先生認為,對方所犯的毛病,其實自己也很容易犯,“我隻是個幸而免”:“例如在男女的關係上,發生什麼不規則的行為、不對的事情,我回頭看我自己,隻是幸而免;因為這樣的念頭我都動過,不過沒有成了事實,僅是幸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