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人去拜訪在深山中修行的一個禪師,探討關於美德的問題。此時,一個強盜也來拜見。年輕人很吃驚,禪師卻像接待他一樣接待了這個強盜。
強盜跪在禪師麵前說:“禪師,我一生中犯了很多罪過,這些年來一直因此難以擺脫心魔的困擾,寢食難安。這次我來找你,正是懇請你為我澄清心靈。”
禪師淡然道:“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能是找錯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更深重。”
強盜說:“我做過很多壞事。”
禪師說:“我曾做過的壞事未必比你少。”
強盜又說:“我殺過很多人,每次閉上眼睛我都能看見他們的鮮血。”
禪師回答說:“我也殺過很多人,我不用閉上眼睛就能看見他們的鮮血。”
強盜說:“我做的一些事簡直沒有天良。”
禪師回答:“我都不敢想以前所做的那些滅絕人性的事。”
強盜愕然地看著禪師,然後鄙夷地說:“既然如此,你怎麼還能自稱為禪師,還在這裏騙人呢!”
禪師微微一笑。
於是,強盜起身輕鬆地下山去了。
年輕人在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等到那個強盜走後,他滿臉疑惑地向禪師問道:“你為什麼要這樣說,我很了解你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從未殺生。你為什麼要把自己說成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呢?難道你沒有從那個強盜的眼中看到他已經對你失去信心了嗎?”
禪師說道:“他的確已經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難道沒有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他如釋重負的感覺嗎?還有什麼比這樣更能讓他棄惡從善的呢?”
年輕人激動地說:“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美德!”
遠處傳來了那個強盜歡樂的喊聲:“我以後再也不做壞人了!”這個聲音徹響了山穀。
禪師自然是沒有犯下那些錯,但是他懂得人是很容易誤入歧途的。他自己沒犯,或許隻是幸免,既然這個強盜有悔過之心,能出泥潭,何不助他放下?既然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那麼何不給他一個接受新自我的機會?
梁漱溟先生因此勸告世人:“人原來如此啊!你自己原諒自己罷!大家也都各自原諒自己罷!”聖人因為了解,所以寬容,因此我們才稱之為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