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8月,25歲的提琴大師經曆了人生道路上的重大事件——結婚。婚禮在巴黎舉行,各界人士前來賀喜,其中包括法國大音樂家柏遼茲和意大利歌劇大師羅西尼。維尼亞夫斯基始料不及的是,婚姻不僅沒有給他帶來幸福,反而使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根據嶽父大人的要求,維尼亞夫斯基不得不參加人壽保險,為此,每年必須向保險公司支付一筆數目極大的保險費。更加糟糕的是,他的妻子素養很差,與他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但卻為他接二連三地生下4個孩子,生活上的開銷直線上升。提琴大師的天性原本奔放不羈,對家庭生活的失望使他迅速走上了放蕩的道路。他大量酗酒,瘋狂賭博,隨心所欲地追逐女人,似乎故意要胡亂浪費掉自己的生命,毫不愛惜本來就很脆弱的身體。
1878年11月11日,維尼亞夫斯基在柏林舉行獨奏晚會。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大師約阿希姆帶領自己身邊的全體學生到場聆聽。維尼亞夫斯基已經十分虛弱,他隻能坐著拉琴(小提琴獨奏理所當然都是站著演奏)。演出進行到一半時,他的氣喘病突然發作,音樂會隻得停了下來,在場聽眾無不為之愕然!為了避免場內秩序發生混亂,約阿希姆見義勇為地登上了舞台,接過維尼亞夫斯基手中的琴,繼續表演下去,挽救了這場音樂會。
毫無疑問,大師的健康狀況已不能勝任公開演奏的緊張生活了。可是,妻兒老小的龐大開銷和可怕的保險費用又從何而來?沒有辦法,維尼亞夫斯基隻能勉強打起精神把演出活動繼續下去。
1878年底,應莫斯科音樂學院院長尼古拉·魯賓斯坦之邀,提琴大師前往俄國旅行演出。
1879年11月,病魔迫使他住進了醫院,身體徹底垮了下來,一天不如一天。在著名的藝術保護人梅克夫人的一再懇求下,維尼亞夫斯基於1880年2月住進了她的家中。在那裏,他受到無微不至的精心照料,但這隻能延緩而不能阻止他走向死亡。
1880年3月31日,維尼亞夫斯基告別了人間。莫斯科音樂界為他舉行了莊重的祭禱儀式。在魯賓斯坦的指揮下,莫斯科大劇院的藝術家們演唱了莫紮特的《安魂曲》。儀式之後,大師的棺木被運往華沙。
維尼亞夫斯基的代表作有:《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莫斯科的回憶》、《D大調波蘭舞曲》、《A大調波蘭舞曲》、《傳奇曲》、《諧謔曲——塔蘭台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