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移居南美定居巴西(2 / 2)

青石板路的兩邊,掛著漢字或日文書寫的店鋪招牌和匾額,有中國風格的朱漆牌坊,來來往往都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在這裏根本不用翻譯,就可以暢所欲言。

當時巴西正在吸引大批移民,共同開發。張大千住下之後,也到聖保羅郊外四處考察。一天中午,他和聖保羅餐館的經理楊先生、聖保羅農場的虞兆興、養雞場的四川同鄉李子章一道,來到小鎮外的一個起伏的小山丘,走上一個地勢平坦的壩子,忽然發現這裏與四川一樣栽著許多柿子樹,就急切地詢問當地人這個地方的名字。

當地人告訴他:“那個縣叫‘蜀山落’。”

張大千不由心中一驚,嘴裏不停地念叨著:“蜀山落,蜀山落,多麼讓人遐思的地名。四川古稱三巴之地,綿陽古代叫巴西郡,而這個國家恰恰就叫巴西,這是巧合。”

他俯身抓了一把路邊的泥土:啊!黑油油的沃土也與故鄉四川的川西壩子一樣。

張大千不可抑製地衝口而出:“我決定在此安家!”

同行的幾個人都大吃一驚,餐館經理楊先生趕緊提醒他說:“張先生,不行啊,你看,這裏還沒有通電,離聖保羅有半天路程。另找一個好些的地方吧!”

李子章和虞兆興也極力勸阻。

張大千固執地說:“不,就在這裏!我投荒南美,尚無立足之處,現在我決定了,就在這裏安家,因為喜其似成都平原。”

張大千花了10000美元就在距離聖保羅75千米處買下了一個綠樹成蔭、溪流環抱的柿子林,大約有270畝,整片地都是密密麻麻的樹林,另外還種了2000多株玫瑰花,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這個地方原是意大利藥房老板的,而恰好這個意大利人要回國定居急於出手。這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張大千後來了解到,這個小鎮讀音類似“摩詰”,於是他就幹脆稱為“摩詰鎮”。

按照他的理解,是要建一座中國式的花園,除中國傳統式樣的房舍以外,還要有假山、池塘、鬆林、梅園、奇石、曲徑、小亭,以及四季盛開不敗的花草樹木,“必故國所有者植之”。甚至還有不可或缺的各種盆景點綴。正如他在詩中所描述的:

廢圃寬閑五百弓,十千廉買會衰翁。

疏泉種石通鬆鳴,築室開軒麵竹叢。

歲計全家收芋栗,生涯半世轉萍蓬。

藤枝倚壁生芝菌,且閉柴門養蟄蟲。

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五亭湖”挖成了,“潮音步”長廊修好了,一切全都齊備。

1953年,張大千把庭園命名為“八德園”,池名“八德池”。張大千為“八德”之名解釋說:

“八德”之由,概取意於佛經中的“八德功水”。然吾之“八德園”,尚有餘三種含義:一則遵照中國傳統之“四維八德”,所謂“八德”者,乃“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二則因鄙人因柿安家,段成式《酉陽雜俎》曰:柿有七德,一長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可臨書。

近來勞作之餘,翻翻醫書,才知柿葉煎水可治胃病,柿子樹豈非具有八種功德?三則,餘排行第八,晚輩皆呼“八叔”,學生稱“八先生”,取名“八德”也有一番情趣。

“五亭湖” 30餘畝,張大千在其中養魚種荷。但這裏由於引不進活水,完全依賴老天幫助,久不下雨就會幹涸。有一次居然3個月都沒有下雨,張大千終日憂心忡忡,忽然這晚大雨滂沱,他不禁狂喜難抑,披衣起床,提筆一揮而成《喜雨圖》,並題詩雲:

三月晴幹無好壞,撫築日日覓花開。

夜來一雨纏綿甚,更有山櫻怒破蕾。

“八德園”初創時,正是張大千最辛苦最勤奮的時期,築園所借的錢要還,擴建工程也需要付給工人工資。

這個時期,張大千從精力旺盛的中年步入老年,他以“十目終能下一行”的精神,創作了大量山水、人物、花卉作品,其中8幅以四川資中縣景色為題材,統稱《四川資中八勝》,張大千對朋友說“為寫資中八景,以慰羈情”,寄托了對故國之思。他還在《思鄉圖》中題字:

扁舟一棹,便有湖山之思。

鄉愁!鄉愁!這綿綿不盡的鄉愁,伴隨了張大千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