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定居巴西17年,而在八德園中是他心情最為平靜的一段歲月,平日吟詩作畫,種竹栽花。
夏秋之時,巴西多雨,往往麗日當空時,刹那間烏雲四合,四下裏籠罩在一片雨霧之中。張大千麵對這朦朧靈奇之景,心有所感,便以潑墨及潑彩的方式宣泄於紙上,形成一種獨特風格的山水形式。他還在這種靈感促發下題詩道:
老天夜半清興發,驚起妻兒睡夢間。
翻倒墨池收不住,複雲湧出一天山。
遊興大發時,張大千便外出雲遊,買賣古畫,舉行畫展,經常出現在東京、巴黎、紐約、曼穀、香港、台北等地。他的作品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
1953年,張大千將12幅作品贈給巴黎市政廳;並在台北舉辦“張大千畫展”。
1954年,張大千到香港舉辦個人畫展;並在紐約、聖保羅舉辦畫展。
1955年12月,由日本國立博物館、東京博物館、讀賣新聞社聯合在日本東京舉行“張大千書畫展”。這次書畫展不僅轟動了日本,也轟動了國際藝壇。這次展覽不僅展出了張大千的各種山水、人物、花卉作品,而且還展出了他的書法作品,這更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同時,在日本出版《大風堂藏畫》四冊。
1956年4月,日本東京舉辦了“張大千臨摹敦煌石窟壁畫展覽”。?張大千以深厚的功底,再現了絕妙的敦煌壁畫。這次展覽不僅吸引了美術界,也震動了日本的考古學術界。
張大千在國內臨摹的敦煌壁畫,並沒有帶到海外,展出的作品都是他依靠驚人的記憶力再現的。世人都驚歎於他深厚的藝術和超人的天才慧敏!
當時正在東京旅遊的巴黎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薩爾很感興趣,於是極力邀請張大千到巴黎。
1956年5月31日至7月15日,在巴黎博物館、盧浮宮博物館舉辦了“張大千敦煌壁畫展覽”和“張大千近作展”,共展出了37幅敦煌壁畫代表作品和30幅近作。
巴黎是國際藝術中心,曾產生過羅丹、高更、塞尚、莫奈、達維等藝術大師,容納過文藝複興以來各種藝術流派。張大千畫展的成功,標誌著中國繪畫藝術在西方美術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標誌著張大千在世界畫壇的崛起。
這次展覽取得了巨大成功,巴黎這個號稱“人間藝術天堂”的城市被征服了。各大報紙對此紛紛予以報道和評介。權威的塞魚斯基博物館館長艾立西弗在報紙上發表文章,高度評價說:
張大千先生的創作,足知其畫法多方,渲染豐富,輪廓精美,趣味深厚,往往數筆點染,即能表現其對自然的敏感及畫的協調。若非天才畫家,何能至此?
法國最有名氣的美術評論家耶華利也在報紙上評論稱讚道:
批評家與愛好藝術者及漢學家,皆認為張大千畫法變化多端,造型技術深湛,顏色時時革新,感覺極為靈敏。他在接受中國傳統的基礎上,又有獨特的風格。他的畫與西方對照,唯有畢加索堪與比擬。
在西方人看來,“唯有畢加索堪與比擬”可說是極高的評價。
瓦拉裏斯鎮是法國的燒陶名城,1956年7月27日,從清晨起就格外熱鬧,一年一度的陶器展覽會今天開幕。
張大千與夫人前一天就從巴黎到達此地,今天一早就帶著一位姓趙的華裔翻譯走到街上。
在這裏,張大千親眼目睹了萬眾歡呼畢加索的熱烈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