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與畢加索結下友誼(2 / 3)

張大千此前曾托在西方美術界很有名氣的旅法中國畫家趙無極和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薩爾,希望他們能幫他與畢加索見上一麵。但是,這兩個人都怕畢加索那古怪脾氣,因此,他們當時都沒敢給張大千一個肯定的答複。

於是張大千決定自己聯係,他請翻譯給畢加索在昂蒂布市的居所打電話。電話是畢加索的秘書接的,他請張大千到陶器展覽會上與畢加索見麵,因為畢加索將到展覽會上主持開幕典禮。

張大千正在思索著的時候,忽然聽到人群騷動起來,就如同一陣颶風刮過海麵,掀起波濤一般,每個人都在興奮地呼喊著:“來啦!嗚!來啦!嗚!”

張大千舉頭看去,隻見畢加索從人們的頭上飄了過來。原來,他是被人們抬在肩上,舉著走過了成千上萬人的頭頂的。人們跌跌撞撞,緊隨其左右,狂熱地向他歡呼,人們不時地把芬芳的花瓣撒在他的頭上、身上。

畢加索飄浮在人浪之上,咧著嘴哈哈大笑,時時揮舞著雙手,向狂熱的崇拜者致意。

張大千平生第一次見到一個畫家能擁有這麼多癡狂的崇拜者,他仔細端詳畢加索:頭頂微禿,額頭突出,雙目深陷而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根本不像一位75歲高齡的老人。

這種熱烈混亂的場麵,根本容不得兩位大師說話。等畢加索主持完開幕典禮之後,趙翻譯走到畢加索麵前,說明了來意。

畢加索友好地在翻譯的肩上拍了拍,將身子微微傾斜,在他耳邊說著什麼。然後,他回過頭來,用目光與張大千打招呼。然後,他又被更多的人圍了起來。

翻譯回到張大千身前說:“畢加索先生說,現場人太多,太亂,沒有辦法交談。他邀請先生夫婦明日中午到他別墅午餐敘談!”

7月28日11時30分,豔陽高照,張大千夫婦與翻譯來到地中海邊畢加索的鄉下別墅。

他們到達那裏時,看到畢加索親自站在門廳裏迎接。他見到張大千後上前幾步,兩位大師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但是,兩個人卻沒有過多寒暄,就直接走進屋內。

他的女秘書傑奎琳悄悄告訴張大千的翻譯:“畢加索先生夏天在家裏從不穿上衣,這次為了表示尊重,破例穿上了花紋襯衫,而且還穿上了皮鞋。”

兩個人的氣質、思維、藝術創作方法雖然大相徑庭,但深談之下,又感覺有許多相似之處:張大千繪畫由母親啟蒙,而畢加索則是當圖畫老師的父親啟蒙。而且他們都是各自在遵承本國傳統的基礎上,廣泛地接觸了各種傳統流派,再加以創新而獨領風騷的。

張大千在藝術上主張:“一定要在像與不像之間,得到超物的天趣,方算是藝術。”而畢加索也主張:“作畫應集中精力注意相似之處,一種比現實還要真實的相似之處。”

張大千一生將近一半歲月寓居海外,但生活習慣始終保持著中國式傳統;畢加索一生中有3/4的時間生活在其他國家,而他也一直保持著西班牙的生活習慣和氣質。他們都拒絕放棄祖國國籍加入其他國籍,他們都以永遠屬於自己的祖國而自豪。

談話間,畢加索拿出5大本他自己學習中國畫的作品請張大千指教。

張大千一看就知道他是習齊白石的畫風,不由暗自驚訝,名滿天下的西方現代派藝術大師畢加索,為什麼要花如此多的精力去學習古老的中國畫技法呢?

畢加索似乎看出了張大千一副驚奇的樣子。他解釋說:“這是我學齊白石的作品,請大千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