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張大千60歲。他的國畫作品《秋海棠》參加了美國紐約舉辦的“世界現代美術博覽會”,被國際畫協會推選為全球最偉大的畫家傑作,並獲得金質獎章。而他本人獲得了該協會公選的“當代世界第一大畫家”的榮譽稱號。
全世界的報紙、通訊社都播發了這一消息:
這個榮譽,是張大千先生幾十年藝術追求的結晶,是他血和汗的凝聚。這個榮譽,也是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中國畫的勝利!
張大千得到這份殊榮是當之無愧的,他用幾十年的心血換來了世界對他的承認。這個最高榮譽不僅是對張大千的評價,也是對張大千所代表的中國藝術的評價。絕妙的中國繪畫藝術,終於在張大千的努力下,獲得了世界級的崇高榮譽!
1959年,法國巴黎博物館成立了永久性的中國畫展覽廳,張大千的12幅作品參加了開幕式,但他本人並沒有去巴黎。
此時的他,已經應邀去了台灣,在台北舉辦了“張大千先生國畫展”。同時應台灣故宮博物院之邀,張大千為故宮藏畫作鑒定,後來寫成《故宮名畫讀後記》。
鑒於張大千的藝術成就,台灣當局的“教育部長”、原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代表有關方麵,授予張大千“金質文化獎章”。一時間,台灣掀起了一股“張大千熱”。名聲越叫越響了,上門祝賀並求張大千作畫的人終日不絕。但這時,張大千卻越來越受到眼疾的困擾,於是決定去美國治病,順便到日本、法國、瑞士、西德等地遊曆。
3月到達美國,威廉·畢凡姆醫生為張大千檢查,他眼球後部微血管破裂55處,要立即縫合,其他疾病治療要稍推後。但鑒於張大千年事已高,又有嚴重的糖尿病,不能開刀,決定先給他保守治療,10月份再來采用紫色光射機治療。
不料回到巴西靜養期間,一天他錯把三級台階看成了兩級台階,一腳踏空,摔斷了右腳兩根趾骨。
消息傳出,不少朋友紛紛解囊捐助,一時就集了上萬美元,這令張大千深為感動。
10月,再去美國,張大千在醫生處做了費用昂貴的紫色光射機治療。剛開始感覺效果很好,可惜回到巴西後,右眼視力又突然下降,三步之外幾乎看不見人。
他的眼病時好時壞,名醫請了不少,大醫院進的也不少,但效果都不是太理想。眼疾成了張大千晚年的一大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