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積極弘揚祖國文化(1 / 3)

張大千不僅使中國繪畫藝術崛起於世界,而且更是一位不倦地弘揚中國藝術的“文化大使”。

在此之前,由於中國多年閉關鎖國和戰亂不斷,中國畫在世界上的地位一直不被看好。而張大千在海外期間,足跡踏遍於歐洲、美洲、日本和東南亞;在美國、法國、日本、比利時、希臘、西班牙、瑞士、英國、聯邦德國、印度、阿根廷、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香港、台灣等地區舉辦了80餘次畫展。

張大千始終以弘揚中國文化和藝術為宗旨,除了繪畫,他還以中國的園林藝術、美食、文化,甚至他的中國人的氣質、風度和穿著打扮,征服了無數的外國人。

1963年5月,張大千在香港見到了從內地來探望的女兒張心瑞、張心慶。張大千悲喜交集,淚如雨下。張心慶告訴父親,母親曾正蓉於1961年在成都病逝,由四川省文化局專門撥給了安葬費。張大千在難過之餘,也感謝祖國對他及家人的關懷。

張心瑞當時是四川美術學院老師。她自幼隨父親學習書畫,很受張大千疼愛。她隨父親在香港辦完畫展後,又一起來到巴西“八德園”,同去的還有張大千從未見到過的外孫女肖蓮。

張大千終日與外孫女在八德園嬉戲玩耍,當時恰逢張心瑞36歲生日,張大千親筆為女兒畫了巨幅畫《八德園山水風景圖》作為紀念。

畫完之後,他深情地拉著女兒的手,眼眶中溢滿了淚水,傷感地說:“時光流逝何如是之速!與吾兒分別,竟18年矣……”話未說完竟已是熱淚滾滾而出。

心瑞和肖蓮朝夕相伴在張大千身邊,陪他作畫、聊天、散步。有一次,心瑞臨摹父親過去的一幅《歲朝圖》,張大千看後高興得連連點頭,提筆在畫上略加點染潤色,並在畫上題詞:

拾得(心瑞乳名)愛女,遠來省親,溫漬之餘,偶效老夫墨戲此臨《歲朝圖》,頗窺堂奧,喜為潤色之。爰翁並識。

張心瑞注意到,父親雖然久居海外,但一直心係祖國,關注著國內的情況。張大千的書架裏有許多大陸50年代以後的出版物,如黃賓虹等畫家的畫冊,還有一些曆史、文物考古方麵的書籍,梅蘭芳先生的錄音帶等。

在園中散步時,張心瑞發現“八德園”完全是一座中國城。園內的山水、草木都按中國式風格布置,包括室內的家具、喝茶的沏法、飯菜的風味都是中國式的。父親無論冬夏,都穿中國衣衫和布鞋,按照中國的風俗過年過節。

每逢張善孖、曾熙和李瑞清的生辰和忌日,張大千總是親自率領全家人,按中國傳統禮儀上供祭奠。

在教育子女方麵,張大千也完全按中國傳統的觀念:和睦共居、長幼有序、勤儉持家,並且嚴厲到不許家裏說外國話。

他與外國客人交談也是用四川內江方言,還說:“為什麼我一定要說外國話?外國人為何不跟我說中國話?”

1964年4月,張心瑞就要起程回國。臨走那幾天,張大千整日作畫不停,他要給親人留下永久的紀念。

他給7歲的小肖蓮畫了一本山水、花卉畫冊;還單為外孫女畫了一幅《雀石圖》,並題了一首詩:

送一半,留一半,蓮蓮、蓮蓮你看看,到底你要哪一半?

寫完後張大千笑著對肖蓮說:“爺爺這幅畫隻給你一半,我也要一半喲,你自己挑要哪一半,爺爺好為你裁開。快說。”

肖蓮以為是真的,仔細地橫看豎看,怎麼都會把畫弄壞,急忙求張大千:“爺爺,這怎麼分得開呢?不要裁好不好?裁就裁壞了!”

大家都被孩子的天真逗樂了。張心瑞看女兒都快急哭了,笑著說:“傻孩子,爺爺逗你玩的。快謝謝爺爺。”

肖蓮看著張大千,張大千笑著說:“喔,爺爺不裁了,全部給你。哈哈!真是個老實孩子!”

張心瑞離開巴西到香港,張大千專程送到香港。一到香港,張大千又專門給肖蓮畫了一幅山水《摩詰山園圖》。畫作成了,張大千久久凝視著女兒和外孫女,欲語又止,再次提筆在圖上方寫下長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