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積極弘揚祖國文化(2 / 3)

此予新得,磐磵泉石之勝,當為摩詰冠……務將還蜀。治亂不常,重來知複何日?言念及此,能無悵恨!

短短數語,無不充滿愛憐和遺憾。臨別之際,張大千又為家鄉的領導和朋友們作了一些畫,請女兒帶給他們,並轉達一個海外遊子的心意。

張心瑞回國後深情地寫道:

一係列的情況使我深信,父親一直是一個熱愛祖國、懷念祖國的人;祖國人民對我父親的愛護和懷念,我相信,他也一定是知道的。

1964年,張大千來到東京,請日本醫科大學樋渡正五教授治療眼疾。檢查後發現,他兩眼除患有白內障外,右眼血管硬化,眼球底出血。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摘除了白內障,出血停止,病情有了一定的好轉。

這年5月10日是張大千65歲生日,正巧是在聯邦德國科隆舉辦畫展期間。這一天,表弟喻鍾烈和朋友們特意在萊茵河的遊船上為他設宴慶賀。

喻鍾烈是張大千表叔喻培倫之子,比表哥小33歲,很早就出國留學並定居,他還娶了一位德國太太。

當日碧空如洗,遊艇輕快地昂著藍白相間的頭向下遊馳去。萊茵河就如一塊鋪在玻璃板上的淡藍色軟綢。

張大千穿著長袍、布履,手拂長須,高興地和朋友們談笑著。兩岸時而是平緩的草地,時而是叢生的樹林,岸上與相鄰遊艇上的人們都好奇地看著他,因為多數人雖然聽說過這位中國畫大師,卻沒有見過他。

後來當人們知道遊船上那個被稱為“張先生”的長髯老者就是張大千時,不由得都熱情地向他招手致意。同船的遊客則紛紛請他簽名。

嗅覺靈敏的記者馬上湊上前來:“張先生,請問你再次暢遊萊茵河,是為觀景還是有其他原因?”

張大千神采飄然地答道:“鄙人癡長六十有五,今日敝表弟喻鍾烈特約其同事為老朽做生日。”

表弟喻鍾烈與同事們見此情景非常興奮。因為嚴肅的日耳曼人很少對外國人表示這麼狂烈的熱情,是張大千以他中國人的氣質、風度及藝術魅力征服了日耳曼人,都感覺張大千真為中國人爭氣。

有記者又問到他去年在新加坡、吉隆坡和紐約等地的畫展均獲成功,這次在科隆再次獲得空前成功有何感想時,張大千略一思索,朗聲答道:“此次鄙人到貴國舉辦個人畫展,深感貴國人民好客之誼和酷愛藝術之風。畫展之所以取得成功,並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成功,而是中國繪畫藝術千年不衰之魅力所致。”

一位友人敬仰張大千的風采和藝術,引用了歌德的一首詩贈給張大千以示祝壽:

開展的生命,

長年的努力。

不斷地探索,

繼續地建樹。

從來不閉塞,

經常地通達。

忠實地保護舊傳統,

善意地發揚新作風。

態度嚴肅,

目標純潔,

方才達到今日的境地。

畫展尚未結束,西德四大銀行之一的商業銀行與德國航空公司將所有的畫買下,準備在聯邦德國全境內舉行巡回展覽。

科隆市長破格參觀了這一並不是政府承辦的民間畫展,還親自在市政大廳設宴慶祝,隨後市長又親自用自己的遊艇陪同張大千再次遊覽了萊茵河。但喻鍾烈在不經意中發現,表哥在凝視萊茵河時,忽然有一絲黯然神傷的表情。

記者將此盛事在報紙上連載報道,於是,張大千的美髯又飄灑在德國的報紙上。

1965年底,張大千正在倫敦開畫展,突感不適,於是趕往美國治療。12月14日,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發現他膽囊有龍眼大小的結石兩粒,還有不少小結石。經過3個星期治療,基本治好了膽結石。

住院期間,張大千保持了樂觀的心態,他說:“蘇東坡曾說‘因病得閑真是福’。往日窮忙,今日才知此言極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