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一代宗師溘然長逝(2 / 3)

徐雯波笑笑沒正麵回答,張大千繼續往下說:“近年來,我反倒有了作畫的興趣,隻可惜,身體不作美,力不從心。《廬山圖》畫了這麼久,還尚待潤色。”

張大千在徐雯波的攙扶下來到畫室,咽下夫人喂的一顆藥片,覺得稍好些,就對她說:“你去抱13本書畫集來。上次譚廷元伉儷來,我答應給大陸故舊親題畫冊,以誌永念,晃眼間又拖了這麼些天。”

徐雯波突然發覺丈夫氣色不好,婉言勸阻:“改日再題吧!”

張大千十分執拗地說:“此時不寫,以後恐怕再無機會了。”

徐雯波苦笑著搖搖頭,隻好去抱來13冊《張大千書畫集》第四集。

張大千這次的13冊,是要送給大陸的老友李可染、李苦禪、王個簃,弟子西安何海霞,天津慕淩飛,北京田世光、劉力上和俞致貞夫婦,上海糜耕雲、潘貞則、王智園,蘇州曹逸如,常熟曹大鐵共13位朋友和學生,他一一親自題字。

張大千戴著深度眼鏡,俯首畫案,兩手顫抖,一字一頓,行筆艱難,題一冊要花好幾分鍾:

淩飛賢弟留閱。與弟別三十餘年,弟藝事大進,而兄老矣。八十五叟爰。

徐雯波心裏著急,又無法可想,隻好在一旁殷勤接畫冊、遞畫冊。每寫好一冊,她就鬆一口氣。

終於,隻剩下最後一本了。

第十三冊《張大千書畫集》翻開擺在張大千胸前的案上,他吃力地抬起頭,用有些古怪的目光看了夫人一眼,然後,緩緩低下了頭,提起了筆。突然,他頭一歪,筆杆從手中脫落,“啪”地掉在地毯上。他身子一斜,頹然倒下……

救護車飛速將張大千送進醫院,醫生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搶救。經診斷,老人是因急劇心絞痛引起糖尿病、腦血管硬化複發,病情險惡,老人昏迷不醒。

一天、兩天、三天,第四天,老人心髒一度停止跳動,經過搶救,60秒鍾後,心髒又起搏了,但仍處於昏迷狀態。

報紙電台紛紛報道張大千先生病發住院的消息。

3月16日,張大千因住院治療耗費太多,家屬委托台北蘇思比拍賣行當天下午拍賣了張大千的兩幅畫,並將近100萬元新台幣立即送往醫院交納搶救費用。

遠在大陸的張心瑞泣不成聲,由香港、美國轉來慰安電:

我們全家人心情十分焦慮,兒等不能親侍湯藥,深感罪疚。謹乞大人安心調養,早日康複。

張心慶哭得兩眼紅腫:

海峽阻隔,關山重重,音訊渺渺,兒心憂慮。

雖然經過全力搶救,但昏迷了24個日夜的我國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沒有留下任何一句遺言,於1983年4月2日晨8時15分,溘然長逝,享年85歲。

除了台灣報紙的大量報道之外,新華社、美聯社、法新社等通訊社都於當天向全世界播發了新聞。噩耗傳向世界各地,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當新華社發布電訊稿後,國內主要報紙和廣播電台也紛紛向全國人民公布了張大千先生逝世的消息。

張心智、心玉、心玨、心瑞、心慶、心裕等子女發出唁電,沉痛哀悼:

驚悉爸爸不幸逝世,兒等心如刀絞,痛斷肚腸。孔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爸爸含辛茹苦,將兒等養育成人,恩重如山。

今海峽阻隔,咫尺天涯。兒等生不能為老人家盡孝,死不能為老人家送終,隻能引頸東溟,痛哭長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