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白馬之禍(2 / 2)

他們的期待變成了現實。

黃巢起義延續10年,席卷除四川之外的全國,一度打進了長安。長街踐踏公卿骨。黃巢起義雖然終被鎮壓下去,卻全麵清算和掃蕩了門閥士族勢力,使其直落穀底;唐朝雖然繼續苟延殘喘了數十年,其統治力量卻實已崩潰,成為強大武將操縱的傀儡;朱溫雖然暫時投降了唐朝,卻繼續以刀劍承負著曆史的重任。

身世卑微的朱溫是以逐鹿者的姿態,暢酣地屠戮阻擋他或可能阻擋他前進的每一個人。

公元883年、884年,朱溫與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共同鎮壓黃巢起義,交戰40餘次,屠戮義軍數萬人,直到黃巢敗走山東。朱溫大宴李克用於汴州上原驛,卻於半夜命令軍隊向李克用發動突襲。李克用大醉未醒,被人以冷水灑麵,急告曰:“汴帥使人害汝!”李克用一躍而起,與幾名親隨縋城而出,方得回營,其餘300人全數被殺。

公元889年11月,朱溫在钜野南戰敗割據鄆州的朱宣,黃昏之時本已戰畢封刀,忽然一陣狂風驟起,飛沙走石,滿山遍野斷頭缺足黑血凝凍的屍骸,好似一同發出淒厲的悲聲。朱溫之軍無不心驚膽戰。朱溫亦不禁機伶伶打個寒喋,隨即發狠道:“此乃殺人尚少耳!”

竟下令將3000俘虜全部屠殺。

身世卑微的朱溫是以複仇者的姿態,痛快地屠戮或借他人之手屠戮那些王公大臣、宦官外戚、名門權貴。

公元903年正月,唐昭宗李曄在朱溫的挾迫下,殺了兩軍中尉宦官首領韓全海等30餘人,又殺了500餘名宦官。

公元904年正月,朱溫密令侄兒護駕都指揮使朱友諒以唐昭宗李曄的名義,殺了宰相崔胤、京兆尹鄭元規等,並將李曄移到洛陽。途中,朱溫將李曄身邊親王、小黃門10餘人和內園小兒200餘名全部坑殺,換上體形麵貌近似的相等人數,待李曄察覺,已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八月,朱溫命左右龍武統軍朱友恭、氏叔宗、樞密使蔣玄輝等殺李曄。蔣玄輝派龍武尉官史太等100餘人,於二更時以有緊急軍情需麵奏李曄為名,強行入宮。每門均留軍卒把守。椒殿院河南夫人裴貞一上前質問:“汝曹奏稟軍情則已,擁兵入宮何為?”

話音未落,被史太一劍斬殺。蔣玄輝在旁一迭聲喝道:“至尊何在?”

昭儀李漸榮橫身擋在殿前,厲聲道:“院使!妄等甘願授首,且留官家一條性命!”

史太二話沒有,劈頭又是一劍,而後踢開李漸容,提著滴血的劍闖入殿中。李曄著單衣尚繞柱逃避,史太上前一劍斃命。

隨之,朱溫扶李況即位,是為哀帝。又將朱友恭、氏叔宗作為替罪羊斬殺。

公元905年二月,朱溫使樞密使蔣玄輝邀德王李裕等9位親王到九曲池赴宴,將他們用酒灌醉後絞殺,屍體秘密掩埋。

六月,“白馬之禍”。

“白馬之禍”後,朱溫繼續殺了皇太後何氏、樞密使蔣玄輝、宰相柳燦、太常卿張廷範、太常少卿裴石間、溫鑾、知製誥張茂樞等。公元907年三月唐哀帝李況將帝位禪讓給朱溫,1年後,朱溫將17歲的李況殺害。

然而,“白馬之禍”是一個標誌。

“白馬之禍”,標誌著中國告別了一個時代,迎來了一個時代。

迎來的這個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歐陽修歎道:“嗚呼!唐之亡也,賢人君子既與之共盡,其餘在者,皆庸懦不肖、傾險獪猾、趨利賣國之徒也。”

似乎一切都倒轉過來。人們拗扭著自己的習慣行事,向相反的方向拚命渲泄被長期壓抑而蘊積已久的種種情感和欲念。

正當的,或是邪惡的。

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統一,變成割據;集權,變成分權;高貴,變成卑賤;道義,變成糞土;太平,變成戰亂;清流,變成濁流。軍隊聽命君王,變成軍隊左右政局;文人效忠社稷,變成文人附庸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