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顥道:“兵權在握,這有何難?殺了監軍張承業等,大事可定!”
克寧心動,道:“既如此,汝等且先妥議,再作計較。”
存顥出與同黨密議的結果,除奉克寧為節度使外,竟要將存、存之母曹氏和並、汾九州獻給朱溫,以為作梁之藩屬的交換條件!謀劃中,克用另一養子都虞侯李存質微有異意,存顥告之克寧,當即被克寧擅殺,克寧並接任雲州節度使,割蔚、應、朔三州為屬郡。
他們的陰謀,被史敬溶秘密告發。李存
因召監軍張承業、大將李存璋等入內,涕泣道:“吾叔欲害吾母子,忒也不念叔侄之情。雖然,至親間豈能自相魚肉?吾欲引退,庶幾稍紓內禍……”
張承業等激憤已極,道:“臣受命先王,言猶在耳,存顥等欲舉晉降賊,王從何路求生?倘不決斷,恐國亡無日了!”
當即定計,伏下重兵,誘李克寧、李存顥等赴宴。宴中,伏兵突出。高呼殺賊。刀光血迸,嚎呼慘叫之後,李克寧、李存顥等身首異處,屍橫塵埃。
李存隨即召回外握重兵的周德威。
李克用病逝、李存 即位之時,正值晉梁在潞州第一次大戰。
梁主朱溫最忌晉王李克用,代唐後,立即派大將康懷貞率數萬兵馬往攻晉之重鎮潞州。不能下,則四麵築壘,名“蚰蜒塹”,分兵把守,作久圍計。李克用派周德威等率軍往援,朱溫則派秦武等率軍阻截。周德威等殺開一條血路,秦武等敗退。朱溫另授李思安為潞州行營都統。李思安至潞州城下,更建重城,內防城中突圍,外拒城外援軍,喚作“夾寨”。晉將周德威則采取頻出輕騎、遊擊騷擾的策略,輪番出擊,填壑排牆,攪得梁軍片刻不得安寧,隻得堅壁不出。
李克用、朱溫竟相增兵加將,雙方互殺相峙半年之久,不分勝負。
其後政局迭變。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疽發身死;二月,朱溫鳩殺唐廢帝;李存平定未遂兵變……而潞州晉梁兩軍仍在激戰、對峙。三月,朱溫親至澤州,重新任免將領,部署圍攻潞州。四月,李存將周德威召回晉陽。朱溫以為李克用已死、周德威且還,潞州孤城無援,指日可下,不必再行增援,而自澤州返回洛陽。
周德威以己擁重兵不為嗣主見疑,卻蒙召還參與先王喪禮,感激之至。他將大兵留在城外,徒步入城,至李克用靈柩之前伏哭盡哀,而後拜見嗣主,謹執臣禮。
李存已有主張,見周德威表示效命,更堅定了信心,於是大會堵將,激昂號召道:“潞州為河東屏障,若無潞州便無河東!前朱溫所患,隻先王一人,今聞我少年嗣位、必以為未習戎事,且喪服在身,不能出師。如我等簡練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憤激之師擊驕惰之卒,何憂不勝?解圍定霸,在此?舉!”
眾將踴躍歡呼,聲震屋瓦。
李存乃大閱士卒,親率諸軍出征。五月初一夜晚,抵達潞州城北。全軍偃旗息鼓,候至黎明。時大霧彌漫,李存
下令李嗣源、李存璋、周德威分三路並進,直攻“夾寨”。梁軍不意晉軍似從天而至,倉皇南逃,被殺萬餘人,副招討使符道昭以下將領300餘人被俘,繳獲軍糧輜重不可勝數。朱溫得報,驚歎道:“生子當如李亞子,克用雖死猶生!若視我之諸子,簡直就是一群豬!”
公元911年正月,晉梁在高邑、野河、柏鄉附近第二次大戰。
先前梁兵龍驤、神威、神捷等部精兵7萬集結柏鄉,在高邑南橫亙六七裏,旌旗如雲,戈矛如束,所用鎧仗皆“飾以金銀,裝以組繡”,申令之後,囂聲如雷。晉軍一些軍士不由微微變色。大將周德威坐下駿馬焦躁不安地打著響鼻,在晉軍之前來回踱著優美矯健的碎步,時而前蹄躍起,發出求戰的廝鳴,馬上周德威一手控韁,一手以鞭遙指梁軍,大笑著高聲喝道:“汝道彼等何人?盡皆是汴州屠夫小販、市井無賴!鎧甲鮮明便有何用?汝不聞沐猴而冠麼?即十猴又堪當汝一人!且那鎧甲一套即值數十萬,汝等擒他一卒便可小富,奇貨可居,尚欲坐失良機拱手讓人麼?”
晉軍士氣陡增,在周德威指揮下兵分兩路,歡呼喧笑著奮勇衝入敵陣。以一當十以十當百,猛攻梁軍兩頭,左馳右突,多有俘獲。梁軍稍退。
周德威卻乘勝收兵,以“賊勢甚銳,彼眾我寡,且敵軍長於守城,我軍長於野戰,今壓敵寨門,無從展技,宜按兵持重,待其疲憊,誘其離營,方可決戰”稟明李存
,退屯高邑,繼續實行遊擊騷擾、截敵糧草的戰術。
進入正月,梁軍人自沮喪,馬多餓斃。周德威率精騎3000,前往梁寨誘敵。3000健兒在梁寨之前席地而坐,齊聲破口大罵,曆數梁之君臣祖宗八輩,汙言穢語不堪入耳,直直罵了一兩個時辰。梁軍忍無可忍,如潮湧出。晉軍且戰且退,將梁軍誘至野河之畔。兩軍相交。
李存少年氣盛,躍然道:“兩軍已合,勢不上下,我軍興亡,在此一舉!我且為公等先軀,公等繼我而進,誓破此賊,方泄我恨!”
言未畢,勒韁夾馬即欲衝出。周德威一把挽韁,叩馬力諫道:“梁兵甚眾,隻可計取!現其離營數裏,飲食無顧。俟戰至日暮,兵刃外交,饑渴內迫,必有退誌,彼時我突出精騎,定得大勝。吾主待之!”
存乃止。兩軍喊殺聲震天,兀自浴血鏖戰。
不知何時,夕陽悄然西下,滿天晚霞,由金變紅,變紫,變灰……瑰麗無比。
寂寥的天幕下,兩軍騎兵步卒冒著槍林矢雨,踐踏著屍山血溪,踉蹌呐喊,廝殺肉搏。
梁軍竟日未食,精疲力竭,稍稍退卻。
周德威看準時機,登高大呼,道:“梁軍遁逃了!”
一聲令下,待戰已久的精銳鐵騎,呼嘯殺出。梁軍敗如山倒。
此一役,晉軍斬首2萬餘級,獲馬3000匹,鎧甲兵仗7萬件,輜重無數,擒大將陳思權以下280人。
八月,幽州劉守光自稱大燕皇帝。
本來,劉守光欲上“尚父”尊稱,查唐冊太尉禮儀時,見沒有郊天改元之儀。劉守光問之。有司答曰:“尚父乃為人臣,不行是禮”。
劉守光大怒道:“方今天下四分五裂,大稱帝,小稱王,某擁地3000裏,帶甲30萬,直作河北天子,何人敢阻!尚父微名,某不要了!快定帝製,某擇日便做大燕皇帝!”
有臣孫鶴諫阻道:“西有河東,北有契丹,國中公私交困,如何稱帝?”
劉守光猙獰道:“汝敢違某號令麼?”
即令軍吏將孫鶴摜至刀斧之下,剮肉以食。孫鶴大呼道:“百日之內,必有急兵!”
劉守光命人用泥土塞住孫鶴之口,將他寸磔而死。
李存記得乃父臨終遺言,自太廟取出一箭,將旄頭指向幽燕。
十二月,周德威、李嗣源等奉命率軍出征。公元912年正月,出飛狐經祁溝、涿州,進逼幽州。至涿州時,守將一門客大呼道:“河東兵為父討賊,幹汝何事,乃出力固守?”結果守乓大半逃去,開門迎降。
五月,周德威大破燕軍於羊頭岡。
六月,朱溫為其子友圭所殺,友圭即帝位。公元913年二月,朱友圭為其弟友貞階殺,友貞即帝位。
李存但微笑頜首,不置一顧。而於十一月親征幽州。
時周德威圍攻幽州已經1年有餘。劉守光屢次致書遣使納幣乞憐,求為城下盟,均遭拒絕。周德威笑對來使道:“大燕皇帝,何故雌伏如此?某受命討賊,不知他事。繼盟修好,更非樂聞。能戰即戰,不能戰即降,何必多言!”
劉守光則表示,待晉王親到,便開門迎降。
存既到軍前,更單騎來到幽州城下,折箭設誓:隻要劉守光出來相見,保他性命無虞。劉守光卻又含糊托詞,並不出降。於是晉軍號角齊鳴、存
親披甲胄,督軍猛攻。轉瞬之間,幽州城下,劉仁恭、劉守光相繼被俘。
李存將劉守光押入太廟處斬,又將劉仁恭押至代州李克用墓前,剖心祭奠而後梟首爾眾,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為契丹皇帝。二月,新州晉將盧文進殺節度使李存矩,叛降契丹。契丹乘機來犯幽州。
李存記得其父遺言,急調幽州節度使周德威領兵3萬迎戰契丹。
周德威至新州城下,見契丹兵馬精悍絕倫,又聞耶律阿保機追趕率數十萬大軍來援,自知不敵,引軍退去。行至半途,殺聲大作,契丹追兵已至。惡戰之後,德威僅以數千騎敗回幽州。
契丹兵隨之大至。有說是50萬,有說是100萬,隻見“魚陽以北,山穀之間,氈車毳幕,羊馬彌漫。”無數契丹兵將幽州緊緊包圍,輪番猛攻。
降將盧文進請造火車地道,上攻下掘。周德威則一麵告急一麵團守,將銅鐵熔汁向下潑撤,攻城之人無不燒得焦頭爛額。
兩軍相持百日有餘。七月,李嗣源、李存審等率步騎7萬,自山中潛行赴援。在山口處,遇契丹萬騎,阻住去路。李嗣源脫去盔甲,赤膊上陣,僅率百騎馳至契丹陣前,用胡語厲聲斥道:“汝無故背盟,犯我疆土,我王已麾眾百萬,直抵西樓,滅汝種族!汝等尚在此處作甚!”
契丹兵相顧吃驚。李嗣源乘勢一馬當先突入敵陣,將契丹兵殺退,徑抵幽州。時阿保機因攻城不下,酷暑難熬,班師返北,隻留部將盧國用圍城。李存審命軍中老弱點燃柴草,弄得煙塵蔽天,而後率精壯突出。契丹大敗。被俘被殺的數以萬計。大批羊馬輜重被晉軍繳獲。公元922年,耶律阿保機南犯,與李存
在河北新城新樂一帶正麵交戰,被李存 一直追擊到幽州。阿保機一子被俘,軍隊傷亡慘重,此是後話。
公元917年十二月,晉梁在濮陽第三次大戰。
先是,李存 決計伐梁。四麵征兵,並令各路兵馬??李嗣源部、周德威部、李存審部及麟、勝、雲、朔各鎮齊集魏州,另有河東、魏博各軍兵馬紛紛開到。李存
大閱諸軍,慷慨誓師。八月,率全軍順河而上,駐營麻家渡。
梁則命賀環率師10萬,與謝彥章會師濮州,屯於州北行台村,堅守不戰。
兩軍對壘百餘日。李存
多次親率騎兵赴梁營叫罵挑戰,李存審等極力勸阻,他卻對身邊的人說:“這老頭兒真討厭,老攔著我不讓我去玩!”李存審等一不注意,便給他溜出去廝殺一陣。一次李存僅以10餘騎,在長堤之上被梁軍伏兵圍了10餘重,拚命血戰,加之援軍趕到,才得獲免。
十二月,梁軍主帥賀環誅殺了另一主要將領謝彥章及兩員騎將。李存
以為時機到來,高興地對諸將道:“賊軍將帥自相魚肉,正乃天賜良機!我如引軍直指梁部,他難道能仍然堅壁不出麼?隻要他出來,我得與之一戰,當無不勝!”
周德威諫道:“梁人雖屠上將,兵馬尚全,冒險輕行,恐難得勝。”
李存急於求戰,不聽。當即毀營,指揮全軍向汴梁急進。
兵至胡柳坡,探馬報:“梁軍賀環已率大軍追來!”
李存大笑,道:“好!正合吾意!可與一戰!”
周德威道:“賊眾遠道來追,不得休息,我軍步步為營,守備有餘。兵法上所謂以逸待勞,便是此策。王宜按兵不動,隻由德威等率輕騎騷擾,令其不得安寧,而後一鼓出師,可立殲之。否則,梁人回衛家鄉而來,內懷激憤,銳氣方盛,暮氣未生,驟然與戰,恐未必得誌。”
李存勃然而怒,道:“前在河上,恨不得賊,今賊至不擊,更待何時!公何膽怯至此!爾等率輜重先行,吾為爾等斷後,破賊即行。”
時梁軍已布成陣勢,橫亙數十裏。李存 當即列陣與之相對。
中軍是河東、魏博之軍,李存 親自指揮,李存審為副;西軍是輜重和幽、薊之軍,由周德威指揮;東軍是鎮定等軍。
戰鬥開始後,李存
率先衝入敵陣,所向披靡,十蕩十決,追殺10餘裏。梁將賀環、王彥章抵擋不住,向西退走濮州。西麵晉軍輜重兵望見兩軍旗幟,以為梁軍來奪輜重,驚慌奔逃,馳入幽州軍中,衝亂晉軍陣腳。梁軍乘勢突襲,周德威陣亡。形勢逆轉,梁軍由被動變為主動,搶占了戰場上的一座土山。李存
急忙收集散兵,指土山發令道:“今日勝負,在此一山!眾將士跟我奪回此山!”
說著策馬疾馳,奮勇先登,晉軍緊跟,一擁而上。梁軍不敵,敗逃下山,旋即於山西重結戰陣,長達數裏。此時,已近黃昏,各將請收兵還營,明日再戰。部將閻寶、銀槍都將王建及等擐甲橫槍,慷慨道:“敵軍主將已經逃跑,我等居高臨下,正可打它個落花流水!不乘此時往擊,更待何時!王但掠陣,看臣為王破賊!”
存即令二將先軀突陣,自率各軍跟著殺將下去。
王建及大呼道:“今日所失輜重盡在山下,弟兄們跟我衝啊!”
晉軍如山洪怒瀉,迅猛異常。梁軍大潰,自相踐踏,屍橫遍野,棄甲成山。活著逃回汴州的不滿千人。
公元923年四月,李存 稱帝,因繼正統,國號唐,史稱後唐。
十月,李存突襲中都,節度使王彥章等兵敗被俘。唐軍直撲梁東京汴州。十月九日,梁末帝朱友貞命控鶴都將皇甫麟將其殺死,皇甫隨後自殺。次日,唐軍攻打汴州封丘門,守將王瓚投降,李存進入東京。
李存以武力完成了其父爭雄天下的遺誌。而他的皇位,乃至於生命,卻也完結於兵變之中。
梁亡之後,李存
逐漸耽於淫樂。然唐軍餘威尚在,唐主李存似乎也沒有忘記,這個時代唯一的權威,是武力,是戰爭。若有人不順其意,他會毫不遲疑地將武力、戰爭加於其人之首。
公元925年十月,因蜀中物資禁運中原,李存
命三子李繼岌率大軍伐蜀,從出師到平蜀,僅僅75日,得10節度州,64郡,249縣,兵士13萬,兵仗700萬,糧353萬,金銀22萬,紋錦綾羅50萬。
李存卻沒有想到,他可以用武力、戰爭獲得他所欲望的一切,別人也可以。
這本來就是一個武人爭雄的時代。
何況隨著他的腐化、對將士的薄幸;他後宮的聚斂、吝嗇,他的軍隊??同那個時代各割據勢力軍隊一樣靠兵餉豐厚、金帛頻賜支持的軍隊,已經漸漸離開了他。
早在伐蜀之前,東京即報,各軍營因家屬乏糧已逃亡1200餘人。
伐蜀得勝,大軍尚未回還。李存
因聽宦官讒言蜀中貨財盡入郭崇韜父子私囊,怒生殺心。劉後卻將此殺心變成了事實,秘草手諭,命李繼岌即在西川殺了郭崇韜,並不顧擅殺大將,倘激變軍心,將歸路無寧。接著是洛陽大事株連。李存
五弟、保大軍節度使睦王李存義(妻郭崇韜女)及河中節度使西平王李繼麟(朱友謙)相繼被戮,李繼麟舊部史武等七刺史也慘遭族誅。甚至傳詔班師途中的李繼岌,於軍中斬殺隨軍出征的繼麟之子李令德。
時大將李紹琛殿後軍,與李繼岌相隔30裏,聽說令德被殺,一時驚怒悲怨,不知所措,半晌,對諸將切齒道:“國家南取大梁,西定巴蜀,定策由郭公,戰勝由我濟。至若去逆效順,實出朱公友謙。今朱、郭無罪族誅,我若還朝,亦必及禍!冤哉冤哉!奈何奈何!”
李紹琛不少部將跟隨過朱友謙,一齊號哭道:“朱公何罪?闔門受戮!我輩歸即同誅,誓不複東行!”
遂擁李紹琛西還。李紹琛自稱西川節度使,招撫蜀民,擁眾5萬。李繼岌分師追討,在漢州與出兵堵截的新任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前後夾擊,擒住李紹琛。
孟知祥謂李紹琛道:“公身立大功,何患不富貴,乃甘心覓死麼?”
李紹琛長聲笑道:“郭公為佐命第一功臣,兵不血刃,手定兩川,一旦無罪族誅,如紹琛等何以保全?今殺紹琛,明日恐將及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