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潛龍於淵(3 / 3)

趙匡胤不語,兀自出神。忽然麵現激昂之色,雙目生光,轉向韓令坤道:“可有良法,替它解圍?”

韓令坤道:“這有何難,一轟即散。”

趙匡胤道:“你我好漢,豈效群童之舉!”

韓令坤道:“既如此,唯兄所命。”

趙匡胤奮然張弓,道:“兩造相爭,統是狠戾之首的罪過。吾等一身武藝正苦無用,且射他幾隻領頭的暴雀,以示懲戒!來來,汝左吾右,看誰中鵠!”

話音未落,箭矢“嗖”地離弦,右邊一雀應聲而墜。

韓令坤亦忙抽箭搭弓。數箭連發,數雀墜下。餘雀驚叫著四下飛散,轉眼間逃得無影無蹤。

二人擎弓望空哈哈大笑。

正在此時,一聲“豁喇喇”巨響,猶如地震。二人急轉身觀看,不由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是那土屋無緣無故地塌了!

趙匡胤雙目發亮,沉思道:“天下竟有如此巧事!敢是吾等命不該絕,特借這雀兒喚吾出屋麼?它救吾命,吾反要它命,卻是不該了。然悔之已晚,吾等將其一一掩埋了罷。”

二人隨即將死雀盡行埋迄,方分手自歸。

如果不從神化解釋,趙匡胤馭人、征戰、治世似乎已有方略。

18歲那年,父親趙弘殷為趙匡胤聘娶右千牛衛將軍賀景思的女兒為妻室。新婚燕爾,兒女情長,趙匡胤過了一段平靜而溫馨的日子。

但他總覺得生活中失去了什麼。時常鬱鬱寡歡。

時晉亡漢繼。漢隱帝乾皊元年,趙匡胤之父趙弘殷出征風翔,討伐王景,戰於陳倉。大戰中,趙弘殷被射中左目,血流如注,卻越戰越勇,立下大功,終於打破20年未升遷的尷尬局麵,被擢升護聖都指揮使。

消息傳來,闔家歡慶。趙匡胤心頭激蕩,久久不息。

也許他又一次獨自縱馬,來到黃河。

舒躺在岸邊的巨石之上,眺望著火燒般變幻不定的雲彩,緩緩墜落的如血的殘陽……想著父親滴血的左目,20年來可憐的首次晉升;想著母親鬢邊生出的白發,家境的艱難;想著自己始終沒有打開一條出路,7尺男兒,已成家立戶,還依附著父母,在東京無聊的小圈子裏過著鬱悶的生活;想著世界的廣大,世事的紛紜,戰火的燔燃……

趙匡胤猛然躍身而起,發出一聲長嘯。

他看到那因盡染餘輝而燦爛奪目的天地,在他長嘯的回聲中,顫抖、俯伏……

他忽然止住長嘯,驚喜若狂地發現,他找到了失去的東西——他的誌向。

瑰麗壯美的畫卷在向他招手。

趙匡胤當即決定,離家遠遊。

這一年,他21歲。

趙匡胤從東京沿黃河溯源西去。

裹著黃塵的大氣,沉甸甸地壓著四野,水一般浸漫。古老的黃土高原慢慢展現延伸。廣袤的荒涼中禿枝枯草蔌蔌發抖,縱橫交錯的深溝險壑似飽經千萬年風霜老人臉上的褶皺,又似苦難大地向天歎息、裂開的一道道猙獰怖人的大口……

兩三年中,趙匡胤的足跡到過古戰場潼關;漢高祖崛起的關中;當年名門閥貴已成糞土的隴右(今甘肅)。

憑吊懷古,趙匡胤的心中定然激起千般感慨,萬種豪情。然卻無人知曉,一無所遇,沒有碰到過一隻獨識英雄的“惠眼”。

趙匡胤隨身資斧帶得不多,行至原州潘原縣(今甘肅平涼縣之東)時,行囊幾盡。正躊躇間,看到路旁一家賭場,便走了進去。

自古英雄多豪飲。此外,與其拿生命作賭注的冒險生涯相適應,似乎都精通賭道。賭場上有贏有輸。輸家多贏家少。大把的銀錢最終源源不斷流向莊家。趙匡胤的賭運,或者是賭技卻奇佳,把把皆贏,隻贏不輸。

喧囂的賭場不知什麼時候,忽然靜了下來,輸紅眼的賭徒們均擠在趙匡胤所在的賭台旁,緊張地盯著他的手。

沒有一個人看出任何毛病,卻幾乎人人認為這其中必有毛病。如不作弊,怎麼會是這樣!

但是作弊的人通常又不會這樣。招搖、張揚,那是大忌。真正的作弊者絕不會犯此忌諱。他們往往會花差著輸,小輸大贏。贏得自然而不顯眼。

趙匡胤卻從來不輸。光明正大、酣暢痛快,毫不留情地贏。贏得麵前銀錢堆成了小山;贏得人人大汗淋漓,目瞪口呆;贏得最終幾個彪形大漢皮笑肉不笑地擠挨過來,幾隻粗硬的毛手搭上了趙匡胤的肩頭,要請他到外麵“談談”。

“不知找在下談些什麼,即在此談又有何妨?”趙匡胤微笑道。

一名彪形大漢臉一沉,厲聲道:“那是想給你留點麵子:你既不要麵子,我便在此問你:你若不作弊,為何隻贏不輸!你若作弊,也須問問我這雙拳頭依不依!”

趙匡胤依然微笑,不緊不慢答道:“在下贏了些須,第一,因為在下的賭技高。在場諸位,有哪位兄台看到在下作了手腳?”

他頓了頓,嘲諷地環視周圍,賭場鴉雀無聲,無人應答。即便作了手腳,無人看得出來,就是人家的本事。

趙匡胤接著悠然道:“第二,因為在下的賭運佳。老天爺總是喜歡的照顧那些藝高膽大之人。在下碰巧就是老天爺喜歡照顧者。第三嘛,”

他隨手輕輕拋起了一塊銀子,“在下現已有了銀錢。在下有銀錢,兄台無銀錢。在下要贏,願意贏,高興贏,兄台等豈能攔得住麼?”

彪形大漢氣得哇哇大叫,幾隻粗手同時用力掐住趙匡胤臂膊,空著的手同時掄拳向趙匡胤頭上砸去。

賭場大亂,有人驚叫著鑽入了桌下,想象趙匡胤肯定是要頭破血流了。

幾聲“砰嘭”巨響和慘叫之後,桌下的人哆嗦著朝外竊視,隻見趙匡胤仍然微笑著端坐桌旁,幾個大漢反而橫七豎八倒在牆邊,撞得頭破血流。原來剛才趙匡胤肩膀一抖,摔腕飛腳,幾個大漢均飛了出去。

良久,趙匡胤緩緩道:“還有誰來?”

無人敢應。趙匡胤提高了聲音,凜然道:“還有誰來?”

他連問3遍,賭場人眾唯點頭哈腰,不敢有一絲聲響。

趙匡胤遂從容不迫收拾起桌上銀錢,打作一個包裹,斜背身上,揚長而去。

這可以說是依史書所載、按趙匡胤性格所作小說化的推演。趙匡胤後來打宋朝數百年天下,又何嚐不似這一賭!

也有的史書作相反記載,說趙匡胤其時並不得誌,十分倒黴,本來贏了銀錢,卻遭眾賭徒一頓暴打,將贏了的銀錢並老本盡數奪走。當然又有說法,這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腹,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不管是贏是輸,趙匡胤總之嚐盡了千辛萬苦。但他遍曆關中不售,隻得南下荊襄,先後投靠父親老同事複州防禦使王彥超和隋州刺史董宗本。不料前者勢力,以趙匡胤之父位卑權微,無大發展,不屑拉扯他的兒子,隻拿出10貫錢打發趙匡胤上路了事。後者雖然收留了趙匡胤,其不學無術的兒子卻百般折辱於他,他終於咽不下這口氣,辭別董宗本,再踏天涯路。

據載後來趙匡胤做了皇帝,一次宴會上酒至微醺,忽笑問王彥超道:“卿原在複州,朕往依卿,卿何不納朕?”

王彥超忙避席叩首道:“時臣乃一刺史耳,勺水豈可容神龍乎?使臣納陛下,陛下安有今日!”趙匡胤大笑。

王彥超沒有說錯,此時的趙匡胤就像是一條龍,在深淵之底的黑暗中潛遊,尋找著自己的出路。整整3年,顛連困苦,幾番碰壁,不知道出路在何方。但他感覺到了光明。他曾作《詠日詩》一首,可以為證:

“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

趙匡胤離開隋州來到襄陽。天晚,到一座禪寺投宿。寺中老僧見趙匡胤生得一表人才,卻窮困潦倒,不免起了慈悲之心。老僧閱曆多見識廣,雖身在寺中卻坐觀天下,知道北方樞密使郭威正在崛起,招兵買馬,前途無量,遂拿出一筆私蓄周濟趙匡胤,指點他北去。

在史書特別是野史中,這件事則神乎其神。說道這老僧本來即“善術事”,趙匡胤臨行,他還贈了一偈,叫作:遇郭乃安,曆周始顯,兩日重光,囊木應讖。

暗合趙匡胤日後的騰達。

趙匡胤北上。過家門不入。路過歸德(今河南商丘)時,見有一座巍峨廟宇,想起老僧厚助,不免愛烏及屋,走了進去。大雄寶殿中香煙繚繞,悄無一人,正中供著寶像莊嚴的三世佛,佛前香案上擺有占卜用的竹交。趙匡胤一時興起,便拈來向佛卜問前程。他虔誠禱祝:

“我佛慈悲,此去若得一小校,請賜吉交。”

祝畢擲去。

不吉。

趙匡胤有些失望,卻心有不甘。不信連個小校都做不得!於是再卜。不料,再卜又卜,一直問到節度使,俱不吉。

趙匡胤大怒,拍案指佛厲聲道:“吾乃問襟官爵,如能做得比節度使還大,請賜吉交!”

說著,將交狠狠摔在地上。

居然大吉!

趙匡胤愣住了:節度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已不能再大。莫非自己是做皇帝的命麼?卜不襲吉。這大吉之兆,當然是趙匡胤自己造成的。應在節度使之上,更純屬巧合。人們明明是自己在創造自己的命運,卻往往需要納入神的軌道,以增強自信。英雄偉人也不例外。可憐而渺小的人類!

24歲的趙匡胤正從這裏起步,北投鄴郡郭威,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在成為“龍”之前,人們不會以為他是“龍”。在成為“龍”之後,不管他以前是什麼,都一定是“潛龍”,人們公認的“潛龍”。

“潛龍”,是怎樣騰飛,變成“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