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上麵分明寫著:“討李存勖檄”,下麵的署名是李嗣源、張文禮、皇甫暉,李從璟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元行欽嘿嘿冷笑,“你,不願意看,還是不敢看?好吧,好吧,我給你代勞,挑幾句重要的,念念”,他大聲念道:“‘李賊存,存,……’我不敢念,你也知道是誰。‘犯有十惡不赦之大罪:其一,篡唐自立,其二,濫殺功臣,其三,橫征暴斂,其四,田獵害民,其五,寵信宦豎……’怎麼了?才念了一半,就不想聽了?”李從璟猛地睜大眼睛,大吼道:“拿來,給我!”元行欽下意識地倒退幾步,李從璟哈哈大笑:“不敢了吧?假造檄文,栽贓陷害!我要到皇上那兒告你!”元行欽哈哈大笑,“你還想到皇上那兒告我,你都沒想想,我能讓你走出這間牢房嗎?”李從璟猛地一驚,倒吸了一口冷氣:“難道他要殺人滅口,栽贓陷害?……”突然,元行欽拔出寶劍,朝李從璟刺去,李從璟一閃身,甩開鐵鐐鎖住了劍身,順勢一拉,把元行欽拉了個狗吃屎,臉碰在木柱根上,立時起了個大血包。寶劍掉進了牢房,李從璟用腳尖一踩劍柄,那劍倉琅琅飛起來,打了幾個翻滾,穩穩地落在李從璟手上。李從璟罵道:“你也算個將軍?怎麼就沒有一點武德!
喔——我明白了,你不是人,沒有人性!”元行欽騰身站起,朝牢外大叫:“來人!”進來了一隊兵丁,弓上弦,刀出鞘,李從璟一看,全是元行欽的親兵,他明白了。元行欽從一個親兵手裏要過一張弓,拉弓就射,李從璟跳開一步,箭射在牢房的石頭牆上,砰地一聲,迸出了點點火花。李從璟冷笑道:“離這麼近,我戴著腳鐐手銬,你還射不中,真是個飯桶!我不明白,皇上看中你什麼?”元行欽大喊:“箭上弦!”幾十個親兵一齊張弓搭箭,“這下,躲不過了吧?”李從璟大吼一聲,朝木牢門撞去,木牢門刹時碎成了木條,朝外四散飛開。元行欽朝後跳了幾步,聲嘶力竭地大喊:“快,放箭,放箭!”幾十支箭一齊飛向李從璟。李從璟滿身是箭,像隻刺蝟,還殺了十幾個親兵,終於,他力氣不支,緩緩地倒下了,倒下了……突然,他又掙紮著挺起身,半站著,右手拄著劍,怒目圓睜,瞪著元行欽!
元行欽和他的親兵們躬著腰,大張著口,不敢上前,也不知後退。過了好一陣兒,見李從璟還沒動靜,元行欽撈了把長槍,使出全身力氣,刺向李從璟。李從璟倒了,親兵們才長出了一口氣,紛紛癱坐在地上。元行欽再看李從璟,雖然倒在地上,還是半站的樣子,手還握著劍,更可怕的,他的眼,還是圓睜著!嚇得元行欽扔掉長槍,抽身就逃,口裏斷斷續續叫著:“景公公,景公公……”
景公公一麵罵“惹禍的坯子”,一麵小跑,來到死囚牢前,看著眼前的場景,看著,看著,臉上露出了陰陰的笑。
景進一回到元行欽的衙門,立即傳令,秘密殺掉剛才沒死的幾十個親兵……
十一
李嗣源一到相州,一天內就寫了四個奏章,為自己辯解。派出的信使都被元行欽抓住了,李嗣源卻還站在門外,眼巴巴地等著皇上的使臣帶來原宥他的聖旨。等了幾天,也沒見京城一人一騎,嗣源愈益驚懼。正在此時,探馬來報,幾彪人馬奔相州而來,嗣源與安重誨、霍彥威急忙登城,望見遠處幾個方向煙塵蔽日。嗣源大驚,回頭問安重誨、霍彥威:“怎麼辦?”霍彥威說:“事到如今,還有什麼說的,打!”安重誨說:“自古道,‘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沒有什麼可怕的。”李嗣源也強打精神:“來的是誰,目的是什麼,我們還不清楚。說不定,是皇上派來幫我平定鄴都的。”不多一會兒,幾路人馬先後到了城下。李嗣源一看,一路是自己的養子李從珂,一路是總管府都將石敬瑭,一路是齊州防禦使李紹虔(杜宴球),一路是泰寧節度使李紹欽(段凝),都是來投奔他的,李嗣源高興地把他們迎進城去。
幾人坐定,段凝說:“主上內有劉夫人、景進,外有元行欽一夥,忠臣良將沒法和他們共事,我們特來投奔明公。”李嗣源心想,“你也是佞臣一個”,嘴裏卻說:“承蒙諸位厚愛,嗣源感激不盡。主上雖有不當之處,卻也並非本心,我這幾天就上京師賠罪。”石敬瑭說:“令公寬厚,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如今,天下複亂,正是英雄群起之時,給令公而令公不取,必被小人鑽了空子。古人說‘事成於果決而敗於猶豫’,令公應該盡快下決心。”正說著,一人來到大堂,對著霍彥威的耳朵竊竊說了一陣,霍彥威說:“你把你剛才給我說的話,再對大夥說說。”那人說:“內線報告,李元帥給皇上的奏章,全部落到了元行欽手中。皇上派李元帥的公子金槍指揮使李從璟和景進找尋元帥宣旨,到了衛州,金槍指揮使被元行欽羈押,今早被亂箭射死。”李嗣源聽到兒子的死訊,眼前金星亂飛,眩暈得幾乎跌倒,眼中的淚水唰唰地流了下來。李從珂要父親到後邊的床上躺一會,李嗣源搖搖手,緩了好長時間,才哽咽著說:“兒呀,你哥哥那麼好的武功,闖過了多少戰陣,立下了多少軍功,沒有死在敵人手裏,卻,卻被……元行欽……元行欽,狗殺才!老子不報此仇,枉在世上走了一回!”霍彥威說:“主上無道,軍民怨怒,令公,今日情勢,從眾則生,守節則死,您好好想想!”石敬瑭說:“大梁,是天下的重要都會。令公,你給我三百騎,我先行攻取。如果得到,令公自引大軍急進,這是保全您的唯一辦法。”李嗣源看看從珂,看看安重誨,兩人都使勁點頭。李嗣源說:“也,隻能這麼辦了!待占了大梁,我們再決定行止……石將軍,你率領三千精銳為先鋒,從珂,你率一千軍馬殿後。明日出發!安公,有勞您今晚就草擬榜文,分發各地,要他們會兵汴梁!”